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颅内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栓塞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压
  • 1篇引流
  • 1篇硬脑膜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枕下减压
  • 1篇支架辅助弹簧...
  • 1篇手法
  • 1篇手术治疗体会

机构

  • 6篇嘉峪关市第一...

作者

  • 6篇杨玉元
  • 5篇张勇
  • 4篇姚启龙
  • 4篇蒋小文
  • 3篇高雪军
  • 1篇杨静
  • 1篇杨建华
  • 1篇高海霞
  • 1篇马雯霞

传媒

  • 2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内窥镜及自制透明套管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4例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内窥镜及透明套管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内窥镜辅助透明套管下微创手术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术后疗效及3个月后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术后功能恢复:1级4例,2级8例,3级9例,4级1例,5级1例,死亡1例。1~3级记为有效,有效率为87.5%(21/24例),无效率为12.5%(3/24例)。结论内窥镜辅助透明套管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玉元万兴忠马雯霞康述军张勇
关键词:内窥镜微创高血压脑出血
自制偏心牵引带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自制手法复位工具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62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男26例,女36例;年龄6~83岁,平均48.5岁。其中Colles骨折59例,Smith骨折2例,Barton骨折1例。应用自制腕带-偏心牵引带手法复位后,结合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后立即行X线检查评估疗效。结果:61例达到优良骨折复位标准,仅1例没有达到标准。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6个月,依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优49例,良11例,可1例,差1例。结论:应用自制腕带-偏心牵引带为辅助工具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接近解剖对位,能显著提高手法复位成功率。
杨玉元杨玉元杨静冯开义刘辉余谦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器
小脑大面积梗死17例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梗死早期行脑室外引流,同时枕下开颅减压、梗死脑组织清除、颅后窝硬膜减张缝合术,治疗小脑大面积梗死患者17例。结果:随访2~6个月,良好13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脑室外引流加枕下开颅减压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好。
杨玉元张勇蒋小文万兴忠高雪军姚启龙
关键词:小脑大面积梗死脑室引流枕下减压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出血31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形成机制。方法:观察和统计本院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多次复查CT,对比术前颅脑CT图像与术后CT复查病例的图像,探讨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再出血发生的机制及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再出血大部分原因为,术前GCS评分较低者,第一次CT检查出血灶伴脑挫伤或脑内多发脑挫伤灶者,着力点对冲伤部位者,骨折部位的迟发硬膜外血肿或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结论:掌握再出血发生的机制,认为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血管床扩张瘀血是术后颅内出血的病理基础;提前预判,术后及早多次复查CT,及时发现新出血灶。此外,出血部位大多位于外伤直接受力点的对冲部位,注意对冲部位小血管破裂出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张勇杨玉元蒋小文姚启龙高雪军万兴忠
关键词:迟发性颅内出血重型颅脑损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体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6例,瘤颈残余1例,部分栓塞1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血栓形成1例、弹簧圈脱落1例;术后发生血管痉挛1例、脑积水1例。出院后随访1年,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15例恢复良好,1例生活自理,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部分需支架辅助。术前CTA、DSA的正确评估、术中熟练操作能改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
姚启龙张勇张海林蒋小文万兴忠杨玉元王君静屈萍
关键词:颅内复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疗效
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手术组)21例,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以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评定2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组生存19例(90.47%),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2例(9.52%),2级3例(14.28%),3级9例(42.8%),4级5例(23.8%),5级2例(9.52%);内科保守治疗组生存26例(78.79%),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7例(21.21%),2级19例(57.5%),3级4例(12.1%),4级3例(9.09%),5级0例,2组不同治疗方法相比较,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浅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张勇姚启龙高海霞蒋小文杨玉元高雪军万兴忠杨建华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大骨瓣减压颞肌颞浅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