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支气管
  • 4篇支气管扩张
  • 2篇沙美特罗
  • 2篇沙美特罗替卡...
  • 2篇替卡松
  • 2篇罗红霉素
  • 2篇红霉素
  • 2篇安全性
  • 1篇单胞菌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 1篇胸腺肽Α1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炎性因子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阳性
  • 1篇依替米星
  • 1篇影像

机构

  • 7篇保定市第二中...

作者

  • 7篇王建
  • 2篇王永仓
  • 1篇宋婷阁
  • 1篇贾丽娜
  • 1篇赵芳

传媒

  • 2篇中国病案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热疗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深部热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5 d为1个疗程。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情况。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且研究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热疗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王紫汀赵芳姜国荣王建陈景邰艳秒孙砚诚
关键词:热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安全性
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行桉柠蒎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支气管扩张症是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且支气管扩张为永久性不可逆扩张[1]。支气管扩张是危害我国中老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呼吸科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如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会导致患者再次急性发作、肺功能下降甚至突发大咯血窒息等严重病情[3]。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需要持续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进展,缓解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4]。为进一步探讨桉柠蒎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效果,我们对90例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给予了相应治疗,现报道如下。
王建邰艳秒宋婷阁贾丽娜王永仓林振怀
关键词:小剂量罗红霉素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红霉素分散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均得到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因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肺功能且药物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建王紫汀朱莉蒋晨成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沙美特罗替卡松罗红霉素肺功能
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血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ECOPD 10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肺功能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能有效降低AECOP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疗效明显。
林振怀孙砚诚王永仓杨育梁王建
关键词: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炎性因子
胸腺肽α1与肺泡灌洗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支气管扩张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与肺泡灌洗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纳入某院2016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支气管扩张患者9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受试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等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肺泡灌洗治疗,研究组则在肺泡灌洗的基础上增用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免疫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EV1水平为(1.96±0.31)L,高于对照组的(1.67±0.44)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VC和对照组相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3.47±0.52)分、(4.01±0.73)分,均低于治疗前的(5.28±0.44)分、(5.29±0.45)分,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分别为(1233.08±142.31)、(704.22±104.26)、(401.94±66.29),均低于对照组的(1304.87±155.28)、(762.39±113.85)、(489.58±83.48),而CD4^+/CD8^+为(1.83±0.28),高于对照组的(1.6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IL-17、CRP水平分别为(3.04±1.05)pg/ml、(6.24±0.74)pg/ml、(17.24±10.4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4.48±1.46)pg/ml、(8.01±1.35)pg/ml、(24.37±11.38)mg/L,而IL-10水平为(1.24±0.57)pg/ml,高于对照组的(0.95±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腺肽α1与肺泡灌洗联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蒋晨成邰艳秒王建林振怀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铜绿假单胞菌胸腺肽Α1肺泡灌洗
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7年0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比较两组患炎症指标、肺功能,以及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肺功能各指标PEF、FEV1以及FEV1/FVC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ESR、WBC、中性粒百分比、CRP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WBC、中性粒百分比、CRP等指标改善更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肺功能各指标PEF、FEV1以及FEV1/FVC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炎症状态以及肺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药物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建王紫汀朱莉蒋晨成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依替米星安全性
无基础疾病肺曲霉病病人临床特征的调查分析
2023年
目的调查分析无基础疾病的肺曲霉病(PA)病人临床特征,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20例PA病人。将其按照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分作无基础疾病组43例以及有基础疾病组17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无基础疾病PA病人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情况以及转归。结果无基础疾病组务农者人数占比为81.40%,高于有基础疾病组的57.63%(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受教育年限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侵袭性PA病人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相较于慢性坏死性PA、寄生型PA明显更短,且寄生型PA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相较于慢性坏死性PA更短;侵袭性PA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咯血、胸痛以及咯痰等,占比68.18%,慢性坏死性PA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咳嗽、咯血以及咯痰,占比83.33%,寄生型PA均出现咯血症状,且有1例伴有咳嗽。无基础疾病PA病人C反应蛋白(CRP)升高、降钙素原(PCT)升高、血沉(ESR)升高人数占比分别为32.56%、27.91%、34.88%,而G试验、GM试验指标升高人数占比为4.65%、2.33%。侵袭性PA病人单肺或双肺炎症人数占比68.18%,其中支气管充气征以及胸膜下炎症各有1例,占比为4.55%;慢性坏死性PA存在单肺或双肺结节伴空洞形成表现人数占比66.67%;寄生型PA病人均有空洞中致密团块状阴影表现。无基础疾病PA病人保守治疗36例,住院时间(18.95±4.09)d,症状、影像学较治疗前好转出院;手术治疗7例,住院时间(20.31±4.21)d,症状、影像学较治疗前好转出院。结论无基础疾病PA病人务农人数占比较高,其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过程中应及时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继而为早期治疗提供指导作用,达到改善转归的目的。
邰艳秒蒋晨成王建王冬舫
关键词:肺曲霉菌感染合并症基础疾病影像学表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