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洲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骨折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骨密度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髓内
  • 2篇胫骨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分析
  • 2篇内固定
  • 2篇截骨
  • 2篇脊柱
  • 2篇骨折围手术期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机构

  • 13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李长洲
  • 10篇于利
  • 8篇汤欣
  • 3篇阴宝盛
  • 3篇刘晓峰
  • 3篇王强
  • 2篇邓攀
  • 1篇刘谟震
  • 1篇陈超
  • 1篇孙立众
  • 1篇王腾飞

传媒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直性脊柱炎与ABO血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病理性成骨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未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ABO 血型是人类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 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疾病的发病与A...
于利李为腾何谊谦李长洲阴宝盛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ABO血型系统
非骨质疏松骨折围手术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测定非骨质疏松骨折围手术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 D]水平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急性非骨质疏松骨折手术患者85例作为非骨质疏松骨折手术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27例;年龄18-50岁,平均(36±10)岁;同期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18-50岁,平均(35±9)岁。创伤严重程度根据AIS评分(简明损伤评分)标准,1分11例,2分25例,3分21例,4分13例,5分1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手术后拔出引流管当天采集晨空腹静脉血样分别测定血清25-(OH)-Vit D水平和血红蛋白(Hb)含量,统计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创伤严重程度、Hb含量、术中出血量等对骨折围手术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结果 (1)非骨质疏松骨折手术组比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Vit D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43,P〈0.05),骨质疏松骨折手术组比健康对照组低42.8%;(2)创伤严重程度对伤后维生素D水平影响:各组间总体比较显示损伤越重伤后血清25-(OH)-Vit D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P〈0.05),AIS 5分组比AIS 1分血清25-(OH)-Vit D水平低57.6%;(3)伤后Hb含量与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伤后Hb含量越低血清25-(OH)-Vit D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2,P〈0.05),中重度贫血组比正常组血清25-(OH)-Vit D水平低73.5%;(4)围手术期总出血量对围手术期维生素D变化的影响:总出血量不同5组患者的血清25-(OH)-Vit D水平降低程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0 ml≤总出血量〈600 ml时,血清25-(OH)-Vit D降低程度最大,下降35.7%。结论非骨质疏松骨折围手术期血清25-(OH)-Vit D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及出血量有关,骨�
李长洲于利邓攀汤欣
关键词:维生素D骨折出血围手术期医护
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本组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0例,其中女24例,男6例;年龄53~80岁,平均(67.6±8.1)岁。所有患者均予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其中术后5~7 d应用5例,术后1个月25例。术后12、24、36个月复查并记录骨密度变化,同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治疗期间的症状和不良发应。结果本组患者治疗1年后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应用3年骨密度持续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恶心等反应,再次应用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无骨折不愈合、骨不连、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螺钉退出等并发症发生。无再骨折发生。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可以有效降低再骨折率、提高骨密度,且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于利李长洲王腾飞汤欣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质疏松骨折骨密度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潜在分子靶点治疗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0年
背景:以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该过程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对所涉及到的分子靶点及相应潜在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不足。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考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潜在分子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在GEO数据库内调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治疗的芯片组数据,再将其映射于由CTD数据库所获得的脊髓损伤疾病背景网络,最终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以sting构建其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再应用Cytoscape分析其网络特性,获得该过程中的核心差异基因,最后,在WebGestalt网站内对上述基因进行功能富集,以获得上述分子靶点的分子功能及相应的信号通路。结果与结论:①GEO芯片的数据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核心分子靶点共有126个,其中有60个在CTD数据库上有过报道;②根据sting及cytoscape的结果显示,其形成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内,共有57个节点,而所涉及到的核心靶点的10个靶点为MAPK3、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MAPK1、趋化因子2、白细胞介素1β、原癌基因蛋白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③在该过程中,主要调控的通路有白细胞介素17、MAPK、肿瘤坏死因子、Toll样受体及NOD样受体等重要的炎症信号通路;④该过程最重要的2个方面分别是对炎症反应所介导神经损伤的抑制及受损神经的营养修复。
荀翀王强李长洲刘晓峰
关键词:脊髓损伤干细胞疗法神经保护神经修复
尺骨远端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症心得
目的:回顾性分析尺骨远端短缩截骨术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症的预后评价.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间收治的13例尺骨撞击综合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 1)尺骨撞击综合症患者13.
于利唐庭宇汤欣阴宝盛李长洲
关键词:尺骨截骨术
骨密度在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评估骨密度在髋部脆性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4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骨外科门诊老年体检者63例。使用DXA方法测量患者腰椎和健侧髋部(全髋部、转子间、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对照组测量腰椎和左侧髋部骨密度,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结果①骨折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转子间骨折组和股骨颈骨折组在腰椎和髋部区域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骨折组与对照组在转子间区的T值降低比例最大为122.1%,腰椎降低幅度最小为31.3%,余髋部的T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④骨折后髋部和腰椎T值比存在倒置现象;⑤对照组和骨折组髋部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均显著低于体检者,提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髋部骨折类型无关;②在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髋部骨密度相比腰椎更有价值;③当髋部与腰椎T值比出现倒置时,将不可避免发生髋部骨折;④骨量正常的部分患者发生了脆性骨折,而骨质疏松的部分患者却未发生骨折,表明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除了骨密度外,可能和骨骼的微结构有关。
李长洲庞炎旭于利汤欣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髋部骨折
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考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考察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胫骨骨折患者,以交锁髓内针行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分别考察患者的感染、术后拆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以评估交锁髓内针对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全部患者均无感染发生,且无弯针、断针等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平均拆线时间为(14.10±1.15)d,而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患者的KSS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状况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好,弯针、断针等不良事件少。患者的平均拆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安全性高。
荀翀王强李长洲刘晓峰
关键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针骨折愈合并发症
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关节中的应用进展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3D打印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该项技术主要用于建筑领域、汽车领域、医疗领域、航空领域等。医疗领域中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实体模型的制作,已经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治疗方面,且得到许多临床工作的认可。文章综述3D打印技术对解剖学教育、术前沟通、临床治疗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情况,同时阐述了该项技术在不同组织工程领域的进展,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展望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荀翀王强李长洲刘晓峰
骨折围手术期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钙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骨折围手术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钙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骨折手术患者160例,其中男77例,女83例;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59.4±16.9)岁;93例为低能量损伤,67例为高能量损伤;均于伤后1~5天手术。分别于骨折后第一天及手术后第一天晨起测定空腹血清25(OH)D及血清钙水平。同期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围手术期血清钙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术后较术前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手术后血清钙水平略低于正常范围外,其余均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波动;不同年龄及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对照组、术前和术后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8.2±5.18)ng/ml、(12.24±7.46)ng/ml和(8.85±6.21)ng/ml。术前比对照组降低32.7%,术后比术前降低27.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围手术期血清25(OH)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较男性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30~50岁组中高能量损伤血清25(OH)D水平比低能量损伤明显降低,50~70岁组和70~90岁组低能量比高能量损伤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围手术期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钙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1.维生素D水平在骨折后明显不足,手术后进一步加重,可能与骨折消耗或参与骨折修复有关。2.年龄、性别、损伤程度对围手术期维生素D水平变化均有影响。3.骨折后围手术期应早期持续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和适量钙。
李长洲于利汤欣刘谟震陈超
关键词:骨折围手术期25羟维生素D
大剂量氨甲环酸对脊柱侧凸截骨矫正术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甲环酸对后路脊柱侧凸矫正术+脊椎椎体截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血制品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设计,40例择期行后路脊柱侧凸矫正术+脊椎椎体截骨植骨融合内...
于利李长洲汤欣邓攀
关键词:氨甲环酸脊柱侧凸出血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