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叶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病理性
  • 3篇疗效
  • 3篇吗啡
  • 3篇病理
  • 3篇病理性
  • 3篇超声
  • 2篇腰痛
  • 2篇针刀
  • 2篇射频
  • 2篇射频热凝
  • 2篇射频热凝术
  • 2篇神经病理性疼...
  • 2篇神经痛
  • 2篇视觉模拟
  • 2篇视觉模拟评分
  • 2篇视觉模拟评分...
  • 2篇术后
  • 2篇疼痛

机构

  • 14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江苏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第二中...
  • 1篇镇江市急救中...

作者

  • 14篇李春叶
  • 12篇谢荣
  • 11篇王华
  • 7篇张倩
  • 3篇孙彩霞
  • 2篇苏兆亮
  • 2篇袁雯
  • 2篇吴跃
  • 2篇刘堂华
  • 1篇刘嫣方
  • 1篇陈盼
  • 1篇许化溪
  • 1篇徐高兵
  • 1篇朱波
  • 1篇武百山
  • 1篇陈利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背角IL-17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IL—17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成年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64只,6—8周龄,体重180—200g,由江苏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6)、假手术组(s组,n=24)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n=24)。采用切断L5脊神经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制备前、模型制备后1、3、5、7、10、时测定机械痛,阈61314d。于模型制备后7和14d,采用qRT—PCR法测定脊髓背角IL-17、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于模型制备7d,测定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离体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原代培养的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H=22)、10ng/ml IL-17组(110组,n=18)、50ng/ml IL-17组(150组,n=18)和100ng/ml IL-17组(I10组,n=22)。I10组、I50组和I10组分别用含上述3种浓度IL-17的培养基进行孵育,于孵育或培养24、48、72h时,采用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实验与C组比较,NP组模型制备后3—14d机械痛阈降低,模型制备后7d脊髓背角IL-17、IL-6、IL-1B的mRNA表达上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升高(P〈0.05或0.01),s组模型制备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离体实验与C组比较,I10组和I50组星形胶质细胞孵育48h时增殖水平升高,I100组孵育48和72h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水平升高,IL-6、IL-1β的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S组各时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背角IL-17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其机制与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诱发中枢炎性反应有关。
孙彩霞袁雯李春叶刘嫣方陈盼苏兆亮许化溪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神经痛星形细胞
院前急救环境下氢吗啡酮与氯胺酮联用对急性外伤骨折患者的镇痛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环境下氢吗啡酮与氯胺酮联用对急性外伤骨折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急救中心转运急性外伤骨折患者130例分为两组。在院前急救环境下,A组(61例)静脉注射氢吗啡酮和氯胺酮镇痛,B组(69例)仅静脉注射氢吗啡酮镇痛。镇痛前和入院时,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评估疼痛,记录SBP、HR和SpO_(2)。比较两组入院前有效镇痛总时间及氢吗啡酮和氯胺酮用量,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入院时NR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P<0.05),且A组入院时NRS评分低于B组[(3.1±1.4)分vs.(5.4±1.9)分](P<0.05)。两组镇痛前SBP、HR和SpO_(2)相仿(P>0.05),A组入院时SBP高于B组(P<0.05)。两组入院前有效镇痛总时间相仿(P>0.05)。A组氢吗啡酮用量(2.1±0.5)mg,低于B组(4.1±1.0)mg(P<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13.11%vs.4.35%)(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氢吗啡酮比较,氢吗啡酮与氯胺酮联用可更为有效地缓解急性外伤骨折患者的疼痛,但也增加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王华李春叶张倩潘鑫
关键词:氢吗啡酮氯胺酮镇痛外伤性骨折
超声引导针刀不同入路治疗拇指扳机指80例
2024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针刀不同入路治疗拇指扳机指的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诊断为拇指扳机指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病例,随机分为近端组和远端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由超声引导针刀经近心端和远心端穿刺经皮入路松解A1滑车联合腱鞘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3周、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肢功能快速问卷(qDASH)评分及追加治疗情况,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周、3个月VAS评分、追加治疗病例数及总体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近端组,远端组治疗时间更短,治疗后1周、3周、3个月qDASH评分更低,治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针刀远心端经皮入路松解A1滑车联合腱鞘内注射治疗拇指扳机指,治疗时间短,治愈率更高,功能恢复更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倩李春叶王华谢荣张校瑜
关键词:针刀治疗超声技术扳机指
氢吗啡酮治疗肺癌难治性癌痛1例
2021年
1.一般资料病人,男性,67岁,因“右肺腺癌4年伴周身疼痛1月”于2020年5月入我院肿瘤科治疗。基因检测示EGFR19外显子突变,4年间行正规化疗并联合唑来膦酸骨保护治疗。因周身多处疼痛1个月予塞来昔布、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镇痛效果欠佳,后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 mg,q12 h,且需不定时皮下注射吗啡以缓解爆发痛,换算成吗啡日用量达90 mg;后出现明显恶心呕吐、眩晕、便秘、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对症处理后,无法耐受该药不良反应。
李春叶王华张倩张校瑜谢荣
关键词:对症处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氢吗啡酮排尿困难唑来膦酸塞来昔布
射频热凝术结合高能量激光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射频热凝术结合高能量激光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5~70岁,平均(50±1.1)岁.所有患者行射频热凝术并结合术后高能量激光持续治疗1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联合治疗后第1周、第1、3、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射频热凝手术和术后顺利接受高能量激光治疗持续1周均成功.28例患者治疗前VAS为(6.55±0.22)分,治疗后1周为(2.55±0.43)分,治疗后1个月为(2.01±0.35)分,治疗后3个月为(1.75±0.72)分,治疗后6个月为(1.05±0.02)分,术后VAS评分与术前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月随访所有患者疼痛均已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除2例腰痛复发以外,其余均无复发,优良率为90%.结论射频热凝术结合高能量激光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治疗镇痛效果确切.
王华李春叶谢荣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盘源性腰痛
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足部功能指数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PF)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足部功能指数(FF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59例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n=29)与B组(n=30)。A组行体外冲击波治疗,B组行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及FFI评分。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FI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治疗后1个月,两组FFI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可更好地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倩李春叶王华谢荣张校瑜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足底筋膜炎视觉模拟评分法
二甲双胍联合加巴喷丁及曲马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加巴喷丁及曲马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诊断为NP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剔除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的患者,最终共纳入6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n=33)和Ⅱ组(n=33)。两组均常规给予加巴喷丁和曲马多口服,Ⅱ组加服二甲双胍治疗,疗程为6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3个月(T1)、治疗后6个月(T2)药物疗效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评分〕及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维生素B_(1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在VAS评分上有交互作用(P<0.05);Ⅱ组T1、T2时VAS评分低于Ⅰ组(P<0.05);Ⅰ组、Ⅱ组T1、T2时VAS评分均低于T0时(P<0.05),Ⅱ组T2时VAS评分低于T1时(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在睡眠评分上有交互作用(P<0.05);睡眠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T1、T2时睡眠评分均低于T0时(P<0.05),Ⅱ组T2时睡眠评分低于T1时(P<0.05)。NP患者VAS评分与睡眠评分在T0时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NP患者VAS评分与睡眠评分在T1、T2时呈正相关(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维生素B_(12)水平上无交互作用(P>0.05);ALT、AST、BUN、Cr、空腹血糖、维生素B_(1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BUN、Cr、空腹血糖、维生素B_(12)水平治疗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不适、嗜睡、头晕、共济失调、皮肤麻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加巴喷丁及曲马多治疗NP安全、有效。
李春叶孙彩霞谢荣刘堂华袁雯苏兆亮
关键词:神经痛二甲双胍视觉模拟评分法
威伐光治疗术后慢性疼痛2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威伐光联合加巴喷丁和曲马多治疗慢性术后疼痛(CP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CPS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A组口服加巴喷丁和曲马多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威伐光照射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于治疗前(T0)、治疗1周(T1)、治疗2周(T2)、治疗4周(T3)4个时点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B组在T1,T2,T3时点的VAS评分下降程度均低于A组(P〈0.05)。两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在T3时点无差异(P〉0.05):B组显效率优于A组(P〈0.05)。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增加(P〈0.05);A组评分在,T2,T3时点较前一时点无增加趋势.B组则随治疗时间延长呈增长趋势。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威伐光联合加巴喷丁和曲马多治疗CPSP安全有效。
李春叶孙彩霞谢荣刘堂华陈利徐高兵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射频热凝术结合高能量激光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年
研究射频热凝术结合高能量激光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已临床确诊的自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收诊治疗的本院3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射频热凝术并结合术后高能量激光持续治疗1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情况(VAS评分)。结果:所选取30例病人射频热凝手术均成功,并术后顺利接受高能量激光治疗持续1周。其中28例病人治疗后1周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1-3月随访所有病人疼痛均已基本消失,随访6月,除2例腰痛复发以外,其余均无复发,优良率90%。术后VAS评分与术前评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射频热凝术结合高能量激光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王华李春叶谢荣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盘源性腰痛
超声引导下椎旁注射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腰背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注射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腰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症所致腰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降钙素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椎旁注射联合依降钙素肌内注射)和地舒单抗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椎旁注射联合地舒单抗皮下注射),每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椎旁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4周、3个月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严重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屈活动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的肝肾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椎旁注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半年后的停药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腰椎前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3个月,依降钙素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地舒单抗组,腰椎前屈活动度均大于地舒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BUN、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旁注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治疗半年后的停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注射联合依降钙素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所致腰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前屈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李春叶张倩朱波王华谢荣杨小亮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依降钙素椎旁注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