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1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铅对五指山猪肝脏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铅对五指山猪(WZSP)肝脏的毒性作用,为研究铅对人类肝脏损伤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20头健康3月龄清洁级WZSP随机分为5组,每组4头(雌雄各半,雄性去势),用含铅量分别为0.046、6.790、17.370、53.600和154.000mg/kg的饲料对其进行饲喂染毒,连续100d。观察肝脏表观特征的变化,并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GT)的活力。结果随着染铅剂量的增高,ALT活力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ST活力也呈现递增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GGT活力逐渐升高,154.000mg/kg染铅组γ-GGT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4.000mg/kg染铅组的肝脏表观特征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变暗,包膜与实体脱离及黄疸症状。结论铅暴露可对WZSP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 马静魏益民郭波莉师俊玲魏帅冯书堂
- 关键词:金属铅肝脏毒性风险评估
- 铅对人体和动物毒性作用被引量:63
- 2009年
- 马静魏益民郭波莉潘家荣师俊玲
- 关键词:铅毒性作用脂质过氧化
- 猪饲料中铅对人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
- 饲料中的铅可以通过消化道富集在猪体内,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研究猪饲料中的铅含量与猪肉及其制品中铅含量的关系,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对安全的饲料卫生标准,对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4头五指山猪的饲料中添...
- 魏帅马静魏益民郭波莉
- 关键词:猪饲料铅风险评估猪肉
- 文献传递
- 扁豆淀粉理化特性分析被引量:33
- 2007年
- 对扁豆淀粉颗粒特性和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豆淀粉颗粒多为蚕豆形,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粒径为8~22μm,平均为15μm。大颗粒淀粉的轮纹和偏光十字十分明显,十字多为"X"形。与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和绿豆淀粉相比,扁豆淀粉糊透明度高,具有较差的冻融稳定性,易凝沉。扁豆淀粉的起糊温度较低,糊的热稳定性好,但易老化。添加食盐、碱面和明矾,提高了扁豆淀粉的起糊温度、降低热稳定性、减弱老化程度。食盐对糊化特性的影响较小,碱面和明矾的影响较大。
- 杜双奎于修烛杨雯雯马静张国权
- 关键词:扁豆淀粉理化特性流变学
- 薏米淀粉特性研究被引量:33
- 2008年
- 以玉米淀粉、红薯淀粉为对照,系统研究薏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薏米淀粉颗粒形状比较一致,近似为圆形,颗粒大小在3~14脚之间;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具有清晰可见的偏光十字,偏光十字位于颗粒中央。与对照相比,薏米淀粉糊具有较低的透明度,较差的冻融稳定性,较难凝沉,不易老化。薏米淀粉糊具有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属于剪切稀化体系。薏米淀粉的糊化曲线与禾谷类淀粉相一致,起糊温度为69.3℃,低于对照,糊的热稳定性较差。碱面、明矾的加入使起始糊化温度升高,改善了薏米淀粉糊的老化性能。碱面提高薏米淀粉糊的热稳定性,而明矾却降低了糊的热稳定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指导生产和开发薏米产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杜双奎于修烛马静杨雯雯李志西
- 关键词:薏米理化性质流变学特性
- ^(60)Co-γ辐射对马铃薯淀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60Co-γ射线对马铃薯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4、8、10、12、16kGy和20kGy,测定淀粉的颗粒特性及淀粉糊的透明度、热稳定性及冷稳定性。结果表明:辐照后的马铃薯淀粉颗粒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平均粒径变小;淀粉糊的透明度升高,峰值黏度减小,热稳定性及冷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辐照剂量高于10kGy时,淀粉糊的峰值黏度与冷、热稳定性变化趋于平缓。
- 范蓓马静李淑荣李庆鹏王锋周洪杰哈益明
-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辐照颗粒形貌黏度特性
- 铅在五指山猪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与积累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研究了铅在五指山猪(WZSP)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与累积,及饲料铅含量与组织器官中铅含量的关系.将20头五指山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含铅量为0.046mg·kg-1(Ⅰ组)、6.790mg·kg-1(Ⅱ组)、17.370mg·kg-1(Ⅲ组)、53.600mg·kg-1(Ⅳ组)、154.000mg·kg-1(Ⅴ组)的饲料,持续喂养100d.屠宰后取心脏、肝脏、肾脏、肺、胃、小肠、大肠、猪耳、猪舌、猪尾、里脊肉、肋排肉、股骨骨质、股骨骨髓、肋骨和猪毛,测定其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肝脏、肾脏、股骨骨质、股骨骨髓、肋骨、猪毛等组织器官的铅含量随攻毒剂量的提高而明显上升,且与饲料中的铅含量呈正相关;当饲喂铅含量低于国家标准(5mg·kg-1)时,这些组织器官内的铅含量仍有可能超标.心脏、肺、胃、大肠、里脊肉、猪舌、猪尾中的铅含量与饲料中的铅含量没有相关性,即使饲喂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30倍以上的饲料(铅含量154.000mg·kg-1),这些组织器官的铅含量仍低于国家限量标准.骨组织、肝脏、肾脏对铅有着较强的富集能力,而猪肉、猪耳、猪舌、猪尾、猪心、猪肺等其它组织器官中的铅累积量低于限量标准.本研究旨在为制定猪肉制品,特别是可食用组织器官的铅限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禽畜可食用组织器官的重金属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魏帅马静魏益民郭波莉师俊玲王兆丹冯书堂
- 关键词:铅饲料组织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