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4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17~49岁,平均31.4岁;左足11例,右足8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30cm×18cm,最小18cm×9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缘坏死,换药愈合。随访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郑继会马杰苑娜胡思斌赵均福
- 关键词:腓肠神经软组织损伤外科皮瓣
- 复杂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分期治疗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应用分期治疗复杂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2005-06—2010-06 应用一期清创外固定架固定,二期更换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6 例。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 16~36 个月,平均 24 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屈伸活动较好。 结论 合理的分期治疗是复杂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郑继会胡思斌王景双邓海峰刘德峰刘道阔马杰苑娜任翠梅崔路宽
-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开放性骨折固定术
- 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均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1)。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均以7 d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变化。结果经连续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膝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b、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Hb、Hct水平,从而改善患者失血性贫血状态。
- 马杰范焕焕李桂敏
-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失血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的再手术治疗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采用胫骨平台下截骨植骨内固定再手术治疗,术后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10个月~4.5年。植骨全部愈合,胫骨平台高度无明显丢失。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胫骨平台下截骨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的早期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 许营民崔青马杰李海清楮定坤王军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再手术
- Ilizarov技术改善骨搬运中轴向偏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改善骨搬运中轴向偏移的角度、发生率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的14例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18~70岁,平均38.8岁。感染性骨缺损10例,非感染性骨缺损4例。根据Paley等提出的骨缺损分型:B1型(不合并短缩的骨缺损)7例,B3型(合并短缩的骨缺损)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2个月,平均11.9个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构型和调整固定骨搬运段半针与全环的距离,改变四边形边角关系,调整骨搬运段与对合端骨段的对合关系及对合端两骨段的力线,使患肢力线达到满意程度,以纠正轴向偏移。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1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4例患者骨对合端自然愈合,余10例经植骨处理后愈合。术后1周初次复查X线片,发生冠状位成角10例(3~12°,平均4.9°),矢状位成角9例(2~12°,平均3.8°);轴向偏移6例(43%),通过矫正,5例轴向偏移明显纠正,1例因患者依从性差错失调整搬移环半针的最佳时机,末次随访时仍有6°力线偏差。末次随访时冠状位成角5例(2~4°,平均1.1°),矢状位成角6例(2~6°,平均1.6°),轴向偏移1例(7%),均较术后初次复查时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等提出的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12例、良2例,功能结果优12例、良2例。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通过安装骨搬运段外固定支架构型,术后搬运过程中逐渐调整半针与搬移环间的距离,可以改善骨对合端轴向偏移发生。
- 王景双胡思斌马杰崔路宽
- 关键词:ILIZAROV技术
- 应用加压螺钉结合抗滑接骨板治疗内踝骨不连被引量:2
- 2017年
- 笔者2011年3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内踝骨不连4例,采用内踝弧形切口,清理骨折断端纤维及硬化骨,解剖复位,1块抗滑接骨板抗滑,2枚拉力螺钉加压固定,不植骨,不需辅助外固定。4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18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优3例,良1例,优良率100%。应用加压螺钉结合抗滑接骨板治疗内踝骨不连固定可靠,愈合率高,无需取髂骨植骨,效果良好。
- 郑继会苑娜胡思斌邓海峰刘德峰崔路宽马杰任翠梅
- 关键词:骨不连内踝内固定
- 椎体融合器与RF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2
- 2004年
- 李森田姚书章马杰孟凡荣
- 关键词:椎体融合器外科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方法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