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程
- 作品数:52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试论对偶对古代诗歌语言的解放——兼与伍铁平先生商榷被引量:6
- 2003年
- 通过研究中国古诗特有的现象即名词句的存在,发现对偶在古诗的句子中起着动词的平衡作用,这样动词的地位便削弱了。名词得以摆脱动词以致动词彻底消失的现象也就出现了,这是形成名词句的直接原因。通常认为,古诗的形式如对偶是对诗歌的束缚,实际上,对偶增大了古诗运用语言的自由度,解放了诗歌语言。
- 邓程
- 关键词:名词句对偶
- 明清诗歌衰落的根本原因被引量:2
- 2004年
- 明以后诗论有两大派:以禅宗"悟"为中心概念的一派,以李梦阳"法"为中心概念的一派。前者主创新,后者则强调复古。但这两派均没有抓住意象这一中心问题,对"兴"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和遗忘,这是明清诗歌衰落的根源。
- 邓程
- 关键词:禅悟意象
- 说“人”——文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模糊性
- 2016年
-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文学语言真是神鬼莫测。即以语言的使用来说吧,有时我们要求语言要特别精确,也就是用词要准确。比方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论说语言要精确,这篇文章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杜甫名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信每一个人读到这句诗都会有类似的感觉:"落木",太奇怪了,一查注释,则落木又是落叶的意思。
- 邓程
- 关键词:《菩萨蛮》皇甫松
- 新诗与传统和语言的复杂关系——兼对郑敏先生的回应被引量:2
- 2004年
- 古诗由于兴的存在,形成独特的意象语言系统。这是新诗应该向古诗学习的地方。而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根本差别,即是双音节与单音节的差别。这样我们可以澄清关于口语、文言、白话的许多误解。郑敏先生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新诗与传统的断裂及其不合理,但郑文依据的是神秘主义的语言观,而在具体论述中体现出的西方的就是正确的方向,其实是一种更彻底的反传统。
- 邓程
- 关键词:新诗文言白话意象
-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被引量:1
- 2003年
- 西方文学批评用宗教或理性的态度批评文学 ,是一种存在先入之见的批评。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摆脱了成见的批评。这是古代文论的基石。对言、象、意的关系的认识是古代文论的另一理论基石 ,古代文论于此之上建筑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这两块基石也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的基石。
- 邓程
- 关键词:古代文论批评者文学批评
- 中西方文学对待理性的不同态度被引量:5
- 2003年
- 西方文学中有根深蒂固的理性传统。尼采抓住了理性的本质 ,即理性是一种简化、抽象的手段。理解这一点可以澄清许多误解 ,比方关于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理解中国文学中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
- 邓程
- 关键词:现实主义
- 陆游诗中的自我文人形象浅论被引量:1
- 2013年
- 陆游诗中作为自我形象的文人形象既有历史的积淀,也与当时的时代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其诗中的文人形象具魏晋风度,亦深染禅林风气。本文试图通过对陆游诗中自我文人形象的考察与分析,更深刻地认识诗人陆游及其诗歌。
- 邓程
- 关键词:诗歌自我形象文人
- 如何看待晦涩: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中心问题
- 2016年
- 自现代主义文学传入中国,便有了中国的现代主义诗论。其中关于晦涩的论述是现代主义诗论中重要的一环。朦胧诗论争以后,有关晦涩的问题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中心问题。研究者借助于新批评的张力概念,并和修辞的研究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了晦涩理论。
- 邓程
- 关键词:晦涩现代主义诗论
- 理论先行: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形态
- 2005年
- 王朔批评金庸的事件中,对王朔我的第一感觉不错。不过我这里要谈的是,我觉得这场涉及面甚广的争论中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典型形态,那就是理论先行。
- 邓程
- 关键词:文学批评当代文学现实主义
- 再谈“意象派”与中国诗被引量:2
- 2005年
- 庞德等人曾意识到象征主义是欧洲文学的基础 ,而他们也意识到中国诗恰恰是反象征主义的。但是庞德等人又带着摹仿的概念去理解中国诗 ,同时他们的意象主义也并没有脱离象征主义的范畴。
- 邓程
- 关键词:意象摹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