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益亮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入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膝关节
  • 2篇疗效
  • 2篇近端
  • 2篇关节置换
  • 2篇POSSUM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钉棒系统
  • 1篇直肌
  • 1篇治疗老年人
  • 1篇入路治疗
  • 1篇上入路
  • 1篇术后
  • 1篇死亡率
  • 1篇锁定钢板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崔益亮
  • 6篇华兴一
  • 4篇汤健
  • 3篇方望
  • 3篇周剑
  • 3篇周剑
  • 3篇刘鑫
  • 2篇尹宗生
  • 2篇闫双根
  • 2篇李光宇
  • 2篇尤涛
  • 2篇王惠
  • 1篇卢晓林
  • 1篇王高远
  • 1篇于浩然
  • 1篇陈昊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疗效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18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痂形成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78(35.2±15.4)个月。手术时间75~160(122.3±23.1)min,术中出血量150~600(339.3±115.7)min。术后48 h时按照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3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16/18。术后1例出现腹壁切口皮下脂肪液化,经积极换药后愈合。术后无感染、腹股沟疝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骨痂开始形成时间6~9(8.1±1.1)周。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10~14(12.3±1.2)周。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16/18。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显露充分、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且骨折复位优良率较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华兴一闫双根崔益亮李光宇唐康周剑
关键词:髋臼骨折
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Tile B型骨折采用骨盆前环的钉棒皮下内固定,对Tile C型骨折加用后路钉棒内固定或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盆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前路手术时间20~30 min,术中出血量17~22 ml;后路手术时间45~75 min,术中出血量115~180 ml。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全部甲类愈合,未出现骶尾部皮肤压疮、坏死。术后X线片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情况:优13例,良6例,可4例。术后6个月按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l例。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可早期负重,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华兴一方望崔益亮汤健尹宗生
关键词:骨盆骨折
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亚洲人群转子间骨折髓内钉突出程度的比较
2024年
背景:因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设计与亚洲人群的不匹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股骨转子近端的髓内钉突出,突出长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定量测量PFNA-Ⅱ内固定后髓内钉股骨转子近端突出长度,分析突出长度对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68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在髋关节X射线前后位片上定量测量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外突值,按照是否存在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分为突出组与非突出组。采集患者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使用的髓内钉长度、直径、螺旋刀片在股骨颈的位置及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长度等数据,术后6个月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判断术后疗效,观察PFNA-Ⅱ大转子近端突出对手术疗效是否存在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突出组及非突出组患者性别特征存在明显差异(P=0.001);②按AO/OTA分类,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无明显差异(P=0.289);③两组患者使用的髓内钉直径、长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P=0.067,P=1.000);④患者身高与使用的髓内钉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510),但与突出长度有明显相关性(P=0.034);螺旋刀片位置与突出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968);⑤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73),但突出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⑥结果提示PFNA-Ⅱ在治疗亚洲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大转子近端经常发生髓内钉突出;当髓内钉伸入大转子近端软组织时,患者主诉大转子近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为了更好地适应亚洲人群骨骼特点,建议对PFNA-Ⅱ进行改良,进一步缩短近端钉端,以获得更好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效果。
王安全陈昊华兴一卢晓林周剑崔益亮李光宇尹宗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疼痛
胫骨髓内钉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比较被引量:9
2021年
探讨采用后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胫骨干骨折采用胫骨髓内钉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髌上入路植入40例(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植入45例(髌下入路组),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12个月评估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使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均愈合良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组,膝关节HSS总评分、疼痛评分和ROM评分分别为(97.78±4.14)、(97.11±5.90),(28.44±2.78)、(29.13±1.92),(21.47±2.50)、(21.73±1.2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膝关节ROM评分中,髌下入路组(17.47±1.06)活动范围大于髌上入路组(16.85±1.49)(P=0.023)。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髌下入路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大于髌上入路患者,髌上入路植入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对股四头肌的损伤。
周剑王高远陆军勤闫双根唐康崔益亮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髓内钉
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进行预测,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调阅某三甲医院骨科2013—2014年收治的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发症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发症率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刘鑫王惠宋启威方望尤涛崔益亮华兴一周剑汤健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并发症率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了解锁定钢板内固定(LPF)与半肩关节置换(HAP)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等方面的差异,评价2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及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自200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发表的有关LPF与HAP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共550例患者,其中LPF组274例,HAP组276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在CMS评分、ASES评分的比较上,LPF组优于HA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HAP组优于LPF组,LPF组与HAP组的术后Neer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与HAP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各有利弊。若患者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要求较高,可选择LPF;若患者骨质疏松严重,身体条件不佳且功能要求不是太高,HAP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于浩然汤健华兴一崔益亮周剑刘鑫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META分析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POSSUM系统是一种预测外科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工具,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安全性研究。自提出以来,POSSUM系统在骨科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查阅文献,国内外骨科专家关于POSSUM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有少量学者将POSSUM系统应用于脊柱疾病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改良POSSUM系统具有优良的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能力,P-POSSUM系统对术后死亡率具有准确的预测价值。本文对POSSUM系统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回顾与总结。
刘鑫王惠方望尤涛崔益亮华兴一周剑汤健
关键词:骨科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