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继忠
- 作品数:20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D8选择性利用生物力增强TCR抗原识别的灵敏度和鲁棒性
- 2021年
- 目的辅受体CD8帮助T细胞受体(TCR)精准有效地区分"非我"和"自我"抗原以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然而,CD8如何贡献来增强TCR抗原识别灵敏度与鲁棒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方法和结果从原子、分子到细胞层面开展多尺度的力学生物学研究。首先,应用单分子力谱技术、体外功能实验发现:在生物力调控下,CD8可选择性地加速TCR正反馈响应。
- 秦瑞武鹏施佳未张勇娄继忠尹巍巍陈伟
- 关键词:力学生物学抗原识别单分子力谱TCRCD8正反馈
-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是参与内质网蛋白质氧化折叠的关键分子,由四个硫氧还蛋白结构域(a,b,b'和a'),b'和a'间的柔性区...
- 娄继忠杨尚王曦崔蕾王志珍
- 机械力调控的PD-1信号通路被引量:1
- 2021年
- PD-1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共抑制分子,可通过与其配体(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介导T细胞上TCR以及CD28胞内域的去磷酸化进而导致T细胞的抑制。研究表明,TCR以及CD28参与T细胞激活的过程中是受机械力调控的,但是PD-1信号通路是否受机械力调控仍然不清楚。通过综合利用单分子力谱技术、细胞力学以及传统的免疫学方法对PD-1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PD-1与其配体的解离过程中存在逆锁键现象。
- 陈辉崔蕾宋广涛娄继忠
- 关键词:免疫学方法T细胞激活单分子力谱信号通路细胞力学去磷酸化
- 逆锁键非线性协同CD8塑造TCR抗原识别的特异性
- 2024年
- 目的自然进化的T细胞受体(TCR)能在动态复杂的物理化学微环境中特异性地识别外来抗原,同时很好地控制对自身抗原的交叉反应性。然而,大多体外改造且亲和力成熟的TCR易交叉于自身抗原,诱发非目标毒性,其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方法通过单分子力谱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体外功能实验以及系统仿真,展开了详细的研究。结果(1)天然TCR能协同利用机械力和CD8识别外来抗原,表现出中等强度(最优)的逆锁键;这种机械协同互作依次诱导了p MHC构象变化和CD8配体结合域(CD8 LBD)的旋转,形成了柔性的TCR-p MHC结合界面,将天然TCR特异性提高超过10倍。(2)改造且高亲和力TCR识别外来抗原虽表现出超强的逆锁键,其紧密的结合界面反而限制了p MHC构象变化及CD8 LBD旋转,同时与自身抗原结合时也形成较强逆锁键,从而削弱了TCR特异性。(3)通过整合以上TCR识别抗原的动力学及结构特征,构建了一种依赖于力学参数的动力学图谱,能够帮助快速区分有无功能性以及潜在引起毒副作用的TCR-p MHC互作对。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天然与改造的TCRs其特异性的动态塑造过程,为未来筛选出高潜能、高特异性且对自身抗原交叉反应小的TCR-T提供了新策略。
- 秦瑞张勇施佳未武鹏武鹏李振海娄继忠娄继忠尹巍巍
- 关键词:高特异性自身抗原抗原识别自然进化TCR
- 跨细胞膜机械力传导
- <正>TCR特异性识别MHC呈递的抗原肽链(p MHC)触发了T细胞的活化,这一过程是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TCR触发的分子机制,即TCR如何把结合p MHC的信号跨过细胞膜传递到细胞内部还不清楚。虽然目前已经...
- 娄继忠
- 文献传递
- 切向力促进TCR抗原识别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21年
- T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TCR识别外源性抗原而产生免疫反应。生物力可促使TCR特异地识别呈递病原性抗原的pMHC。研究表明,相对于细胞膜的法向力以及剪切力均可触发TCR激活,完成抗原识别。本团队先前研究已经证明,法向力通过引起pMHC-I的构象变化致使TCR/pMHC-I的互作增强来调控TCR抗原识别。本文则着眼于剪切力调控TCR抗原识别的分子机制。
- 张勇娄继忠
- 关键词:抗原识别免疫反应TCR法向力构象变化
- 一种通过相分离改造T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CD3ε胞质结构域或CD3ε胞质结构域变体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phaseseparation,LLPS)途径促进Lck活化和TCR胞质结构域磷酸化,并招募处于抑制状态CD3ε分子等的用途...
- 娄继忠陈辉吴松芳
- 神经突触后膜蛋白Neuroligin-1的力-电感知及其耦合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
- 2021年
- 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重要结构基础,电信号及生物力学信号动态耦合调控神经突触的形成和成熟。神经突触的动态连接主要由突触黏附分子间特异性原位互作调控,但黏附分子是否通过感知力、电信号来动态调控突触形成及其分子机制至今并不清楚。该问题是生物力学、力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难点。
- 胡炜安辰毅张同同廖泰霖刘俊伟张勇欧阳波娄继忠许均瑜陈伟
- 关键词:黏附分子神经突触突触后膜突触形成
- “第一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 2014年
-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和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3-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6日-1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章燕博士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娄继忠研究员担任会议共同主席。
- 章燕娄继忠
- 关键词:生物力学学者生物物理
- ACAP1调节货物分子结合的分子机制研究
- Ming Bai庞效云娄继忠周强军张凯马军Jian Li孙飞Victor W. 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