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一种筛选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快捷、灵敏、有效的方法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捷、灵敏、有效筛选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方法,用于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检测筛选。【方法】将以微晶纤维素(Avicel)或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底物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平板筛选法常用的刚果红或碘液浸泡染色改为碘液熏染,减少碘液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建立以对硝基苯酚-β-1,4-葡萄糖苷(p NPG)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将两方法串联用于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结果】建立了分别以CMC和Avicel为底物结合碘液熏染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平板筛选法和以p NPG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从56株真菌中筛选出了8株纤维素酶活性水平为++++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从后者筛选出4株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结论】将以CMC和Avicel为底物结合碘液熏染的平板筛选法和以p NPG为底物的发色底物平板筛选法串联,可快捷、灵敏、有效地用于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 陈晨宋华文王洁杨晓红崔丽娇江黎明罗辉
- 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
- 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可培养富脂海洋微藻的生物多样性被引量:4
- 2016年
- 从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20°10′–20°27′N,109°50′–109°24′E)潮间带采集海水和泥沙样品,用f/2-medium培养液富集培养其中的海洋微藻,采用基于96孔板的"稀释分配"结合"微吸管剔除"的方法分离培养海洋微藻,采用微藻形态学观察、18S rDNA序列分析及其系统进化树构建的方法分析鉴定分离培养的藻株,采用尼罗红染色法检测和分析海洋微藻细胞中的脂质。目的就是要分析研究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可培养富脂海洋微藻的生物多样性,为富脂海洋微藻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结果分离、培养、鉴定并储藏了118株海洋微藻(Genbank登录号为KU561102-KU561219),含48个种,分布于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和定鞭金藻门(Haptophyta)3个门的6纲、22目、24个科、28个属。其中,有37株为富脂微藻,含22个种,分布于硅藻门和绿藻门2个门的4纲、11目、12个科、16个属;优势属为双眉藻属(Amphora),含22株,占分离培养藻株的18.6%;含脂量最高的种群为辐节藻属(Stauroneis),含Stauroneis anceps,Stauroneis gracilior,和2株Stauroneis kriegeri,共4株海洋微藻。这表明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可培养的富脂海洋微藻的物种丰富多样,可能是发掘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柴油的理想资源。
- 杨晓红黄永梅兰柳波詹静婷江黎明罗辉
- 关键词:海洋微藻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