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评价单纯更换切口敷料、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和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3种方法对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3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13例采用术后3 d拔除切口引流管及更换切口敷料治疗(A组),12例采用延长引流时间治疗(B组),12例采用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C组)。对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A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20.38±2.53)d,切口愈合时间为(24.46±4.31)d,其中6例初期治疗切口愈合,术后平均(19.01±3.16)d脑脊液漏消失;7例初期治疗失败,均行二次手术,术后平均(16.57±0.97)d脑脊液漏消失。B组脑脊液漏的消失及引流的平均时间为(9.27±1.10)d,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7.17±1.19)d,未出现脊膜炎和切口感染。C组脑脊液漏的消失及引流的平均时间为(8.58±1.44)d,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6.91±1.37)d,无感染等并发症。对A、B、C3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进行多重比较t检验,可得出A组与B组、A组与C组,P值=0.000,P均<0.001,按α=0.05水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P值=0.377,切口愈合时间P值=0.857,P均>0.05,按α=0.05水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术区引流时间和结合间断夹闭引流管是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单纯更换切口敷料治疗效果较差且并发症较多。
- 马捷宋文慧姚建强冯俊祥李晶刘鹏李晋
- 关键词:腰椎手术脑脊液漏
- 微小RNA-181b通过调控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表达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81b通过调控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表达对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3000将miR-181b inhibitor和miR-181b NC转入HepG2细胞中,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181b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miR-181b inhibitor组(0.23±0.02)中miR-181b表达量低于miR-181b NC组(1.00±0.01,P<0.05);miR-181b inhibitor组细胞活力(0.37±0.03)低于miR-181b NC组(0.59±0.05,P<0.05);miR-181b inhibitor组细胞克隆数目(37.64±3.70)低于miR-181 NC组(132.56±12.37,P<0.05);miR-181b inhibitor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miR-181b NC组(P<0.05)。miR-181b inhibitor组细胞周期G1期高于miR-181 NC组(P<0.05),miR-181b inhibitor组PTEN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miR-181 NC组(P<0.05),且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PTEN是miR-181b下游靶蛋白。结论miR-181b inhibitor通过负性调控PTEN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李晋马剑方谢燕兵李卓贾文焯
- 关键词:肝癌凋亡
-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推断死亡时间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腹腔麻醉致死后置于16℃,提取死后0、1、2、3、5、7、9、12、15、18、21、24、27和30 d共14个时间点的盲肠内容物DNA,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盲肠内容物中的肠道菌群,对数据进行多样性及差异性分析。结果死后30 d内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总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菌群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在死后13个时间点共筛选出119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群落。构建全部时间点、9 d前、12 d后PMI推断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5、0.767和0.445;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57、1.96和5.37 d。结论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死后30 d内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其组成和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且建立的PLS回归模型表明PMI与肠道菌群之间高度相关,呈一定时序性变化。
- 曹洁李文晋王一飞安国帅卢晓军卢晓军杜秋香李晋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亡时间推断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 肥胖可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
- 2023年
-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体内脂肪异常分布或过度堆积,在中老年群体中尤为严重,甚至在一些国家中超重和肥胖人口占大多数。此外,在儿童中也观察到惊人的高肥胖率和超重率。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血脂异常、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风险,其病因主要与久坐、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 李晋
- 关键词:高热量食物骨质疏松肥胖率体内脂肪骨折风险
- 胎儿编程:母体肥胖引起代际肥胖的研究现状及逆转途径
- 2022年
- 胎儿编程指胚胎和胎儿期间,许多器官结构及功能经历的编程。胚胎和胎儿期间任何刺激和损害均可引起器官发生适应性改变,母体肥胖则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依据最近涉及孕产妇肥胖动物模型和人类的研究,着重从胎儿编程角度出发,对母体肥胖所致代际肥胖的机制以及逆转策略作一综述,以期逆转育龄妇女肥胖对后代肥胖的影响。
- 吴文昊李晋
- 关键词:肥胖
- 脊柱手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存在隐性失血,且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较大,常引起术后贫血、失血性休克、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本文主要通过对隐性失血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基础疾病、手术时机等多项手术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从而对临床工作中准确计算和减少脊柱手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减少术后贫血等相关并发症及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 刘鹏李晋冯俊祥姚建强马捷宋文慧
- 关键词:脊柱手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贫血
- 儿童脊柱结核诊疗现状及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分析最近几年关于儿童脊柱结核诊疗方面的相关文献,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探讨儿童脊柱结核的特点;并评估各种诊疗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认为早期诊断、及时解除压迫症状、维持脊柱的稳定、预防晚期脊柱畸形进一步加重是儿童脊柱结核诊疗的重点。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的手术干预及支具制动策略,可良好地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基因诊断及微创治疗为儿童脊柱结核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李晋宋文慧
- 关键词:儿童
- 腰骶段结核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近年来腰骶段结核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随着医学的发展,腰骶段结核治疗已取得巨大进步,但因其独特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在保守治疗及手术入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方式选择上均有其特殊之处,多年来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以下对以 L5-S1为主的腰骶段结核临床治疗做一系统阐述。
- 姚建强李晶冯俊祥马捷刘鹏李晋宋文慧
- 关键词:腰骶部
- 太原市城区人群下腰痛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下腰痛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这是导致2016年残疾人数最多的原因[1]。下腰痛发病率为25%~40%,腰椎神经根性疼痛约为4%~25%[2]。腰椎神经根性疼痛是从下腰部沿着坐骨神经向大腿和小腿的后部放射。坐骨神经痛是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刺激的临床表现。腰神经根疼痛相较于非特异性下腰痛更严重,但不太常见[3]。在生活方式风险因素中,吸烟和超重增加了下腰痛及根性疼痛的风险。大约1/3的腰背痛患者可能归因于职业工程学风险因素[4]。心理和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表明抑郁症不仅增加了下腰痛进展的风险,而且对下腰痛的预后有不利影响[5]。然而,下腰痛和抑郁症是否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是未知的。此外,以前的研究并未对所有已知的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心理社会因素在下腰痛和腰椎根性疼痛发生和预后中的作用尚不清楚[6]。本研究旨在确定下腰痛的风险因素,并评估肥胖和暴露于工作负荷因素对下腰痛和腰椎根性疼痛的影响。
- 毋斌强李晋
- 关键词:心理社会因素下腰痛根性疼痛下腰部腰椎间盘突出
- 腹腔镜下胃癌或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指标及微转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或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指标及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胃癌或结肠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或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或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外周血免疫指标及腹腔冲洗液微转移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观察外周血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8.1±2.6)g/L]、免疫球蛋白A(IgA)[(1.6±0.9)g/L]、免疫球蛋白M(IgM)[(0.8±0.2)g/L]、补体3(C3)[(0.7±0.3)g/L]及补体4(C4)[(0.2±0.1)g/L]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至手术后7 d[(10.5±2.3)g/L、(2.4±0.5)g/L、(1.3±0.6)g/L、(1.2±0.4)g/L、(0.5±0.2)g/L]接近术前水平.白介素10(IL-10)[(98.8±32.4)g/L]水平呈先明显升高,后逐渐降低趋势.两组C3及IL-10水平在组间、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78、5.769、4.668、4.625、9.375、5.354,均P〈0.05).而其余指标仅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78、4.137、3.966,均P〈0.05).两组手术结束时癌胚抗原(CEA)及多巴脱羧酶(DDC)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CEA[(1165.2±386.5)ng/L比(1788.6±725.5)ng/L]及DDC[(102.5±36.5)ng/L比(150.5±57.2)ng/L]水平及增加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3、5.669、5.712、4.935,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或结肠癌根治术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相关免疫指标,降低腹腔冲洗液中微转移指标.
- 马剑方韩春耀李晋陈文亮
-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肿瘤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