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飞
- 作品数:32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空间光学系统真空热试验污染控制经验综述被引量:2
- 2015年
- 真空热试验过程中光学系统可能受到严重污染,因此需制定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文章对NASA、ESA、JAXA等航天机构的卫星光学系统真空热试验中典型、有代表性的污染控制经验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光学系统真空热试验污染控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 焦子龙姜利祥孙继鹏黄建国朱云飞
- 关键词:光学系统污染控制真空热试验分子污染
- 基于蒙特卡罗射线追踪的航天器空间环境因素暴露通量统一计算方法被引量:6
- 2019年
- 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评估的首要条件是获取空间环境因素的暴露通量.文章分析总结了蒙特卡罗方法在原子氧、微流星体、太阳光压、气动力、辐射剂量、材料放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暴露通量计算中的应用,提出基于蒙特卡罗射线追踪方法实现统一的空间环境因素暴露通量计算,并给出计算流程及初步验证.统一算法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值(或文献值)符合较好,证明其能够正确计算环境因素暴露通量.
- 焦子龙焦子龙胡松林黄建国姜利祥朱云飞
- 关键词:航天器空间环境蒙特卡罗方法射线追踪
- 第一届全国物理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报告综述
- 2018年
- 简要介绍了第一届全国物理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的情况,对与会学者所做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
- 朱云飞韩增尧姜利祥詹世革
- 关键词:物理力学青年学者
- 星载激光雷达系统污染增强损伤效应及防护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真空污染环境会加剧激光诱导损伤,严重影响激光雷达系统的性能。文章对已有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详细介绍了星载激光雷达系统污染增强损伤效应及防护试验平台的设计、试验方法及结果,归纳提出了星载激光雷达系统污染防护措施,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 焦子龙姜利祥孙继鹏黄建国朱云飞
- 关键词:污染激光损伤阈值污染防护
- 基于新型气动肌肉的气动软体触手机器人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气动肌肉的气动软体触手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第三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第三驱动部的驱动方式均为流体驱动,且可相互独立工作;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柔性组件,第二驱动部包...
- 朱云飞姜利祥鲍官军叶会见杨丽王文彪吕跃勇邵文柱
- 文献传递
- 航天器材料放气成分在线式红外吸收光谱检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材料放气成分在线式红外吸收光谱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真空容器、光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真空容器内的样品舱通过真空容器外的温度控制器和样品舱内航天器材料放气成分下方设置的加热器来控制放气成分的蒸发,容器底部...
- 焦子龙刘国青姜利祥黄建国张超朱云飞孙继鹏
- 文献传递
- 中高层大气成分温度风场探测仪
- 一种中高层大气成分温度风场探测仪,具有准直分离器,电离室,分析器,微通道板,阳极,电流计;准直分离器、电离室、分析器为直接连接,准直分离器的出口即为电离室的入口,电离室2的出口即为分析器的入口,分离器的出口与微通道板正面...
- 黄建国姜利祥刘国青焦子龙张超朱云飞
- 文献传递
- 立方体卫星轨道部署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方体卫星轨道部署装置,包括顶板、底板、两相对的侧板、背板、与背板相对设置的舱门,主弹簧等,部署器形成完全封闭的立方体笼型结构,内部用于装载立方体卫星,背板上设置主弹簧,部署器笼型结构内设置推板。门框固定...
- 焦子龙姜利祥吴树迎刘国青王晶简亚斌朱云飞李涛
- 文献传递
- 卫星典型分子污染物吸附脱附试验研究
- 2016年
- 在轨运行的卫星容易受到分子污染影响,造成光学、热控等系统敏感表面性能退化,因此必须对分子污染进行控制。分子污染主要来源于材料放气,典型分子污染成分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和硅氧烷类,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在敏感表面的吸附和脱附规律。本文建立了分子污染物吸附脱附试验系统,由污染物蒸发池、真空低温系统和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测量系统组成。建立了试验方法,利用阶梯升温的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测量得到平均粘附系数。利用上述试验系统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典型污染成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粘附系数。对3种工程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找到了与实验数据符合最好的模型。对污染物在表面的脱附进行了测试及分析,提出多层吸附时可以采用蒸发速率公式计算脱附速率。最后对实验系统未来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 焦子龙姜利祥孙继鹏黄建国朱云飞
- 关键词:分子污染邻苯二甲酸酯脱附
- 多用途飞船返回舱虚拟振动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虚拟振动试验软件系统、多用途飞船返回舱的有限元模型和"神舟一号"返回舱的历史试验数据,对多用途飞船返回舱进行虚拟正弦和随机振动试验,考核了返回舱经受动力学环境的能力,研究发现设计方案在一阶共振区响应过大,存在较大的设计缺陷,经过多次迭代优化设计后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为多用途飞船返回舱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 朱云飞杨艳静岳志勇姜利祥黄建国焦子龙
- 关键词:飞船返回舱振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