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煜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细胞
  • 4篇急性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基因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表型
  • 2篇急性髓系
  • 2篇急性髓系白血...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2篇表型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傅煜
  • 8篇张继红
  • 5篇陈芳
  • 4篇胡延平
  • 4篇刘璇
  • 4篇王孝会
  • 3篇张旻昱
  • 2篇迟昨非
  • 2篇何秋颖
  • 2篇杨威
  • 2篇王绍坤
  • 1篇庄倩
  • 1篇张男
  • 1篇王琪

传媒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FLIP_L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c-FLIPL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PCR检测103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FLIP_L mRNA表达,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4例(其中初诊37例、复发5例、完全缓解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8例(其中初诊24例、复发6例、完全缓解8例)、初诊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UL)2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初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选病例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在初诊和复发的白血病中c-FLIP_L mRNA呈异常高表达趋势,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AUL及初诊CML的c-FLIP_L mRNA表达高于其他初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ALL、AML、AUL、CML、CMML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c-FLIP_L mRN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LIP_L mRNA表达与患者危险度分级、初诊白细胞数、血乳酸脱氢酶(LDH)、血羟丁酸脱氢酶(HBDH)、CD45、融合基因TEL-AML1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血纤维蛋白原及染色体异常无关。结论白血病患者c-FLIP_L mRNA表达异常增高,并与危险度分级、初诊白细胞数、血LDH、血HBDH及预后密切相关。
迟昨非何秋颖杨威傅煜符爽庄倩
关键词:白血病
MTHFRC677T、MTHFRA1298C和MTRRA66G基因的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MTHFRC677T、MTHFRA1298C以及MTRRA66G的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并分析63例AML患者以及60例正常对照者MTHFRC677T、MTHFRA1298C以及MTRRA66G的多态性。结果对2组患者进行MTHFRC677T、MTHFRA1298C以及MTRRA66G基因多态性分析,得出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AML不存在必然联系。MTHFRC677T、MTHFRA1298C以及MTRRA66G单倍型基因分析结果表明,MTRR66位G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中有所增多,与MTRR66位A等位基因相比增加了1.935倍(95%Cl:1.061~3.530,χ2=4.708,P<0.05)。将2组人群的基因型进行3个位点的整合,突变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其与AML也无必然联系。结论 MTHFRC677T、MTHFRA1298C和MTRRA66G基因多态性与AML无明显相关性。
王琪符爽傅煜张继红
关键词: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叶酸急性髓系白血病
288例确诊及疑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确诊及疑似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分析不同类型MDS患者基因突变谱系。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确诊及疑似MDS患者288例,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各突变在不同类型MDS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及确诊MDS与疑似MDS患者的突变谱系差异。结果在201例确诊患者中,基因突变存在年龄差异,SF3B1、ASXL1突变好发于老年组、TP53突变好发于中老年组、ETV6、SETBP1突变好发于青年组;基因突变存在分型差异,SF3B1突变关联MDS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MDS-RS)、TET2突变相较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更好发于MDS-RS患者;基因突变存在染色体危险分级差异,IDH2突变好发于分级差组、TP53突变好发于极差组。相较于疑似MDS患者的突变,确诊患者更易获得ASXL1、NRAS和TP53基因突变。结论MDS患者突变谱系存在年龄、型别及核型分级差异,并与疑似病例间存在突变差异。这些特异性改变可能为MDS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傅煜张赫楠姜若腾符爽张继红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基因突变
伴ETO或CBFβ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38例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kit外显子17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12例检测到c-kit外显子17突变,突变率为31.6%,其中7例为D816V突变,5例为N822K突变,两种突变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突变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组(P<0.05),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WBC、RBC、PLT和HGB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c-kit突变组和野生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kit突变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结论:AML1-ETO或CBFβ阳性的AML患者c-kit D816V和N822K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c-kit基因突变检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符爽胡延平陈芳张男刘璇张旻昱傅煜王孝会张继红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ETOC-KIT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7例儿童AML患者幼稚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27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CD13和CD117的表达最常见,分别达95.3%、90.6%、90.6%。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CD38阳性率分别达53.5%、71.6%和97.6%。有65.4%的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其中以CD56的表达最常见占38.6%,其次为CD7占21.3%。有淋系抗原表达(LymAg^+)患者早期抗原CD34和HLA-DR抗原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系抗原表达(LymAg^-)患者(P<0.05)。结论:免疫分型对儿童AML的诊断和不同亚型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王孝会陈芳符爽胡延平张旻昱刘璇傅煜全铋王绍坤张继红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
程序性坏死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类型,即程序性坏死,与细胞坏死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又与细胞凋亡有着相似的生物学特点,有其独特的信号传导通路。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程序性坏死在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恶性血液病是一组高度恶性、预后差的造血系统疾病。本综述总结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及其在恶性血液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迟昨非杨威何秋颖符爽傅煜
关键词:程序性坏死恶性血液病信号传导通路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家族的重要成员hnRNP L,是一类主要位于细胞核的RNA结合蛋白。近年来发现,hnRNP L除了在免疫系统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hnRNP L促进肿瘤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hnRNP L在各种癌症中的作用机制,探讨hnRNP L的临床意义。
傅煜符爽张继红
关键词:肿瘤选择性剪接长链非编码RNA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探讨其特点及意义。方法:用4色免疫分型方法对43例AP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CD45-SSC综合设门法,定义CD45强度位于10~2、SSC强度位于10~2细胞群为R3,CD45强度位于10~3、SSC强度位于10~2为R5,并定义阳性细胞占该细胞群的80%以上为强阳性表达,20%-80%之间为弱阳性表达,<20%为阴性。结果:79.07%病例存在一群异常细胞群(R3),R3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为SSC偏高,CD45表达强度稍弱,CD38^+、CD9^+和CD13^+均为100%,其中呈强阳性的分别为86.05%、90.70%和86.05%。CD33、CD117及CD6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7%、95.35%和83.8%,其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5%、69.77%和30.23%。CD15+43.2%,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都呈弱表达。约16.28%和6.98%的患者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均在80%以下。异常细胞跨系表达CD2、CD19、CD7的比例分别为27.92%、6.98%和2.32%,强度均集中于20%-80%的低表达范围内。所有的病例均不表达CD11b。20.93%病例存在两群细胞群(R3与R5),其中R3的免疫表型特点与上述一致。R5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较R3细胞群SSC偏小,CD45荧光强度较强,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弱,CD9、CD13、MPO阳性率为100%,且荧光强度强;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与CD14。结论:APL细胞易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与形态学分型中的M3a相对应,并且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high SSC,CD13^+CD9^+CD38^+CD33^+CD117^+CD64^+CD11b^-CD34^-HLADR^-。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有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存在两群异常细胞,一群细胞与上述表型一致,另一群细胞SSC稍小,CD45表达较强,表达CD13、CD9和MPO,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和CD14。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分类及提示预后有着
陈芳胡延平王孝会符爽傅煜刘璇张旻昱王绍坤张继红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是检测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改变普遍存在于以免疫相关疾病为代表的临床各类疾病中,其作用机制多是由于病理性改变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平衡所致。临床上通过观察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监测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在判断患者预后和治疗疗效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流式细胞术在临床上的推广,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逐渐趋于常规化,充分了解淋巴细胞亚群在各类疾病中的检测意义对检验者和临床医生而言变得尤为重要。
傅煜符爽陈芳张继红
关键词:免疫相关疾病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WT1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WT1(Wilms tumor gene 1)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7例初诊B-ALL患儿WT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流式亚型、染色体核型、临床危险分级等因素的基因表达差异,并随访分析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77例初诊B-ALL患者中,WT1基因阳性率96.10%(74/77),0~2岁患儿初诊WT1水平高于3~13岁组(P=0.02),WT1基因表达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229)。在对B-ALL流式亚型间WT1的分析中显示,Pro-B-ALL患者表达量最高,Pre-B-ALL次之,Com-B-ALL最低(两两比较差异,P值分别为0.002,0.008,0.040)。临床高危(P=0.041)、t(4;11)(P=0.034)、初诊白细胞大于50×109/L(P=0.009)的患者有更高的WT1表达。首次诱导化疗后细胞形态学缓解与否,其初诊时WT1表达无明显差异(P=0.84),但长期随访得到持续缓解的患者初诊WT1表达低于复发或不缓解的患者。结论:WT1基因在儿童B-ALL中表达的高低可能提示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水平,并与长期预后相关。
傅煜符爽全铋陈芳胡延平刘璇王孝会张继红
关键词:WT1基因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