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他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死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抽吸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变异
  • 1篇血压变异性
  • 1篇压变异性
  • 1篇炎症
  • 1篇氧化应激
  • 1篇造影

机构

  • 4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5篇汪永生
  • 4篇张晓红
  • 3篇周跟东
  • 3篇时义宝
  • 2篇程鹏
  • 2篇李磊
  • 2篇施有为
  • 1篇李胜
  • 1篇王建飞

传媒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他汀应用于心房颤动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显示炎症和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参与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进而成为AF的潜在发病机制。他汀类药物是3-羟甲基-3-戊二单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除降脂外,兼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他汀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心房重构来降低AF的发病率。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他汀的抗心律失常属性并未得到完全阐明,有关他汀在AF一级及二级预防中的结论备受争议。
汪永生张晓红
关键词:心房颤动他汀炎症氧化应激
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对冠脉支架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70例确诊为非ST段抬高的ACS 拟行PCI 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水化治疗组(实验组,n=35)和水化治疗组(对照组,n=35),实验组于PCI 术前3 d 及术后3 d 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在PCI 术前12 h 及术后24 h 给予0.9%氯化钠(1.0~1.5 mL·kg^-1·h^-1)静脉滴注;心血管内科基础治疗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抗心绞痛、调脂和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及72 h测定血清肌酐(Scr),并根据Cockcroft -Gault 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两组患者 CIN 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生 CIN 9例(12.86%),其中实验组3例(4.29%),对照组6例(8.58%),两组CIN 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能更有效的预防ACS 患者PCI 术后CIN 发生的作用。
班向阳施有为周跟东王建飞时义宝李磊汪永生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前列地尔血管成形术
围生期心肌病伴发QT间期延长一例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在产前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和心力衰竭为特征的心肌疾病.PPCM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
汪永生张晓红
关键词:围生期心肌病QT间期延长发病机制
血栓抽吸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目前实现再灌注再有效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
周跟东张晓红班向阳程鹏汪永生时义宝施有为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血栓抽吸临床疗效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3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低剂量组(2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和高剂量组(4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疗效,记录治疗前、治疗8周后BPV、昼夜节律、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清疾病相关因子[人软骨糖蛋白(YKL-4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叶酸]、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统计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SBPV)、白昼SBPV、夜间SBPV、24 h动态血压平均舒张压的标准差(DBPV)、白昼DBPV、昼夜节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剂量组24 h SBPV、白昼SBPV、白昼DBPV、昼夜节律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9.53±1.73)%比(10.89±1.98)%、(9.14±1.90)%比(10.33±2.07)%、(11.56±2.78)%比(13.06±3.16)%、(4.78±1.56)%比(5.70±1.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NO、叶酸、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67.16±13.14)μmol/L比(60.53±12.50)μmol/L、(14.94±2.07)mmol/L比(13.83±2.28)mmol/L、(1.42±0.15)mmol/L比(1.31±0.18)mmol/L](P均<0.05);两组患者ET、YKL-40、sICAM-1、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33.63±5.15)ng/L比(37.44±5.13)ng/L、(32.68±6.16)μg/L比(36.94±6.03)μg/L、(203.78±41.19)ng/L比(249.93±50.81)ng/L、(6.78±1.03)mmol/L比(7.38±1.30)mmol/L、(2.88±0.61)mmol/L比(3.39±0.85)mmol/L、(3.14±1.05)mmol/L比(3.85±1.44)mmol/L
李磊周跟东李胜程鹏时义宝汪永生张晓红
关键词:高血压阿托伐他汀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