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致远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矿业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分选
  • 2篇浮选
  • 1篇形态学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动力学
  • 1篇絮团浮选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三相泡沫
  • 1篇起泡剂
  • 1篇热解
  • 1篇热解特性
  • 1篇维数
  • 1篇稳定性
  • 1篇细粒
  • 1篇细粒煤
  • 1篇粒煤
  • 1篇煤泥
  • 1篇煤热解
  • 1篇精煤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5篇付晓恒
  • 5篇冯致远
  • 4篇赵静
  • 3篇王鹤
  • 3篇胡二峰
  • 3篇王婕
  • 2篇赵海铭
  • 1篇李贞伟
  • 1篇李梦杰
  • 1篇杨磊

传媒

  • 2篇煤炭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煤炭技术
  • 1篇选煤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方形固定床反应器中料厚对热解特性的影响
2015年
通过模拟常规固定床反应器内热解气体走向,设计了单侧加热方形反应器,在1个反应器内实现了考察不同厚度的热解特性。反应器内煤层厚度越大,二次裂解作用越显著,从而明显影响物料的升温及热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厚度增加会导致焦油产率和煤气热值降低,焦油中轻质组分(沸点低于360℃)质量分数增加。
胡二峰李贞伟冯致远王鹤杨磊付晓恒
关键词:煤热解
基于分形维数分析剪切力场对超净煤分选的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目前物理法制超净煤工艺中絮团形成过程动力学指标和絮团形态学变化与超净煤分选效果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应用分形维数分析了剪切力场中絮团形态和粒径的非线性变化并解释了其与超净煤分选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量纲分析法,确立絮团分形维数与搅拌速度的函数关系;通过二维分形维数的研究,描述和表征颗粒群体的整体性和平均性;通过絮团多重分形图谱的研究,揭示絮团分形变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而确立絮团生成动力学过程中的控制指标,以期为超净煤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操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适当的控制参数的指导。研究表明,机械搅拌速度为2 000 r/min时,絮团的二维分形维数有最大值1.762,此时絮团具有密实的结构和合适的粒径;多重分形图谱特征参数f(α_(max))具有最大值0.796,此时絮团粒径最大,数量最多。故此时分选出的超净煤有最高产率84.314%,最低灰分0.831%。
赵静付晓恒王婕冯致远邹佳运
关键词:分形维数絮凝动力学形态学
煤泥絮团分选超净煤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索处理动力煤选煤厂煤泥的新途径,以动力煤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泥的性质、煤泥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嵌布特征,通过分步释放浮选试验考察了该煤泥的理论精煤产率和灰分,分析了煤泥经超细粉碎后分选超净煤的可行性。基于扩展DLVO(EDLVO)理论,论证了絮团浮选前采取高剪切搅拌的必要性,研究了高速搅拌对颗粒和药剂之间的促进作用。采用絮团浮选方法,对超细粉碎后的煤泥进行了超净煤分选试验,探讨了高剪切搅拌叶轮线速度、搅拌时间、煤泥粒度和非极性油用量与分选效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超细粉碎后的煤泥颗粒才能形成絮团,并且在与药剂作用后,降低了需要输入的搅拌功耗;高速搅拌还可以促进药剂的分散,从而增加药剂与煤颗粒的碰撞概率;若要达到较好的絮团分选效果,需要一定程度的搅拌强度和适当的搅拌时间。当粉碎平均粒度为4.70μm、非极性油用量为135.24 kg/t、叶轮线速度为12.56 m/s、搅拌时间5 min时,分选出的超净煤灰分达到1.15%,产率为69.23%。
王婕付晓恒胡二峰赵静冯致远王鹤
关键词:煤泥絮团浮选
基于界面分选的细粒煤表面性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界面分选技术的原理是根据煤表面性质的差异进行分选,因此表面性质对细粒煤分选影响很大。系统综述了影响微细粒颗粒分选过程的煤的表面性质(粒度、孔隙度、官能团、电动电位、润湿性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对微细粒煤表面性质的研究,加深对煤炭分选过程中表面性质变化的认识,优化微细粒煤分选制度。
王婕付晓恒胡二峰赵静赵海铭韩来兵冯致远武新敏
关键词:表面性质润湿性
捕收剂和起泡剂对浮选精煤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考察捕收剂和起泡剂对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以山西庞庞塔选煤厂9号煤样的原生煤泥为研究对象,选用4种捕收剂和4种起泡剂进行了浮选试验,并采用振荡法测定了三相泡沫的稳定性。对比试验表明,随着捕收剂、起泡剂浓度的增加,泡沫稳定性逐渐增大;当药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泡沫稳定性到达最大值;此后,继续增大药剂浓度,泡沫稳定性有下降趋势。试验还表明,起泡剂与捕收剂的交互作用对泡沫稳定性产生了更加复杂的影响。
韩来兵付晓恒赵海铭李梦杰赵静王鹤冯致远
关键词:浮选捕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