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赟
- 作品数:31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BRCA1/2和CDH1基因胚系突变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乳腺小叶癌具有独特的遗传学背景,目前针对我国乳腺小叶癌人群的遗传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我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BRCA1、BRCA2和CDH1基因的胚系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07-09-28-2014-12-06浙江省肿瘤医院183个家系符合家族性乳腺癌诊断标准,选择其中的乳腺小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测序方法检测BRCA1、BRCA2和CDH1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以及内含子和外显子拼接区的突变情况,对比基因组数据库以及in silico分析,明确突变是否为致病性;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筛查BRCA1和BRCA2基因大基因组重排情况。结果共有12个家系符合家族性乳腺小叶癌入选标准,所有家系中无胃癌患者。12个家系的乳腺癌先证者接受BRCA1、BRCA2和CDH1基因胚系突变研究。发现2例患者携带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分别为c.5682C>G(p.Y1894X)和c.6359C>G(p.S2120X),突变率为16.7%(2/12)。未发现BRCA1和CDH1基因明显的致病性突变。共有5个新发突变,分别为BRCA1基因c.1537C>G和c.1966A>T、CDH1基因c.1937-13T>C、c.1008+139insAG和c.48+53del13。In silico分析发现,BRCA1基因非同义突变c.1966A>T和CDH1基因c.48+53del13可能具有致病性。在12例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中未发现BRCA1和BRCA2基因大基因组重排。结论我国家族性乳腺小叶癌患者中BRCA2是常见的遗传易感基因,BRCA1和CDH1突变少见,但由于病例数少,需要大组病例研究予以验证。新发现的BRCA1基因c.1966A>T和CDH1基因c.48+53del13可能与乳腺小叶癌遗传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曹文明高赟丁小文黄圆楼彩金王晓稼
- 关键词:乳腺小叶癌BRCA1BRCA2CDH1
- 大肠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 为了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5、IL-4、IL-2)的水平及探讨其临床价值, 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46例大肠癌患者和57例体检健康人血清中5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5种
- 高赟许沈华顾琳慧苏丹
- 关键词:大肠癌TH1/TH2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
- Dice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浙江地区BRCA1/BRCA2阴性家族性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Dicer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浙江地区BRCA1/BRCA2阴性家族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4899136、rs2297730和rs147668333),采用PCR...
- 曹文明高赟杨红健谢尚闹孟旭莉潘志文陈占红黄健叶魏武邵喜英王晓稼
- 关键词:乳腺肿瘤家族性疾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氯喹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氯喹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氯喹预处理不同时间后给予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24h时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荧光定量PCR比较氯喹、阿霉素及联合作用对Beclin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氯喹可以提高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其中氯喹预处理24h可以分别提高低中浓度阿霉素作用下的心肌细胞存活率2.5倍左右,高浓度阿霉素作用下心肌细胞存活率2倍。细胞形态学也显示,同为阿霉素作用下,氯喹预处理可不同程度维持心肌细胞原有正常形态。氯喹可以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Beclin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氯喹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Beclin表达水平有关。
- 吴昂高赟
- 关键词:氯喹心脏毒性阿霉素自噬心肌细胞
- 组织芯片检测LAPTM4B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与生存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LAPTM4B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在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地位。方法采用组织芯片(tissue array)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1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LAPTM4B表达水平,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 LAPTM4B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家族史有关,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分子分型、临床分期等)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LAPTM4B蛋白高水平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与LAPTM4B蛋白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PTM4B蛋白表达水平与遗传因素有关,检测该蛋白表达水平可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张谷吴昂高赟
- 关键词:乳腺肿瘤组织芯片
- 宫颈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8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目前针对宫颈癌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是最新应用的一项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技术。本研究应用SELDI-TOF-MS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筛选候选肿瘤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91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和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Ⅲ)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同时用55名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eak cation exchange,WCX2)检测各血清标本获得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Patterns软件分析宫颈癌差异蛋白并建立诊断模型。通过盲法分析进一步验证诊断模型的可靠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分子量1.5~20ku范围内,共检测到122个蛋白峰,其中19个差异峰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立了由分子量为3977和5807的两个差异蛋白组成的宫颈癌诊断模型,其敏感性为97.29%(36/37),特异性为83.78%(31/37)。扩大样本盲法验证结果,其敏感性为94.44%(51/54),特异性为94.44%(17/18)。结论:由3977和5807两个差异蛋白组成的宫颈癌诊断模型有助于区分宫颈癌和健康人群。
- 夏婷郑智国高赟牟瀚舟许沈华张平朱笕青
- 关键词:宫颈肿瘤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蛋白质指纹图谱
- 苦参碱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苦参碱和顺铂单药及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药物联合应用的效应。[结果]苦参碱与顺铂联合应用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加强,低浓度(≤1.0mg/ml)苦参碱与顺铂联合应用时两者为拮抗作用,>1.5mg/ml苦参碱与顺铂合用时为相加作用。在苦参碱浓度>2.0mg/ml联合用药的抑制率接近95%。顺铂以20μg/ml的浓度作用于MG-63细胞48h,增殖抑制率是86.7%,而顺铂以5μg/ml的浓度与2mg/ml的苦参碱联合作用48h,增殖抑制率是92.6%,说明苦参碱和顺铂联用可使顺铂在小剂量时即有较好的杀伤作用。[结论]苦参碱和顺铂联合应用可使顺铂在小剂量时有较好的作用,从而避免了顺铂的毒副作用。
- 许维丹高赟邵喜英叶魏武王晓稼
- 关键词:苦参碱顺铂增殖
- 油菜花粉脂溶性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油菜花粉脂溶性提取物(BPE)对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以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为研究对象,光镜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CCK-8法测定油菜花粉脂溶性提取物对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BPE对PC-3和DU-145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油菜花粉脂溶性提取物(BPE)对两株前列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形态学观察BPE处理后的前列腺癌细胞出现显著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C-3及DU-145细胞在油菜花粉脂溶性提取物处理48h后,细胞周期出现变化,G0/G1期比例上升,S期和G2-M期比例下降。结论:油菜花粉脂溶性提取物对两株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朱赤红杜灵彬高赟钱丽娟顾琳慧曹明富
- 关键词:人前列腺癌细胞肿瘤
- RNA干扰ERCC1基因表达对肺腺癌细胞A549/DDP顺铂耐药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可修复顺铂(DDP)造成的DNA损伤,作为其中的关键酶之一,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1,ERCC1)的表达可能与DDP耐药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干扰RNA沉默ERCC1基因表达对肺腺癌耐药细胞A549/DDP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设计合成针对ERCC1的小分子RNA(siRNA)转染A549/DDP细胞,RT-PCR检测ERCC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RCC1蛋白表达的变化;MTT检测RNA干扰后细胞药物敏感性改变。结果 ERCC1 RNAi干扰后ERCC1 mRNA表达指数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干扰后ERCC1 mRNA表达抑制率为90.4%。转染ERCC1 siRNA降低了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显示分别用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顺铂处理细胞48h,转染ERCC1 siRNA细胞组较对照组敏感性明显增高,干扰前A549/DDP细胞IC50为12.49μg/mL,干扰后A549/DDP细胞IC50下降为9.27μg/mL。结论 ERCC1 siRNA干扰可以降低ERCC1的表达水平,并可提高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 高赟苏丹应莉莎吕汪霞马胜林
- 关键词:ERCC1基因RNA干扰顺铂
- Dice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浙江地区BRCA1/BRCA2阴性家族性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Dice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浙江地区BRCA1/BRCA2阴性家族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4899136、rs2297730和rs147668333),采用PCR测序方法对65例BRCA1/BRCA2阴性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和100名健康女性进行分析,χ2检验比较两组在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上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评价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rs2297730的G等位基因和A/G基因型在乳腺癌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1.873,95%CI:1.174~2.988,P=0.008;OR=3.133,95%CI:1.562~6.287,P=0.004)。另外2个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rs2297730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以及加性遗传模式下与乳腺癌相关(P<0.05),最佳遗传模式为显性。[结论]Dicer1基因rs2297730与浙江地区BRCA1/BRCA2阴性家族性乳腺癌易感性相关。
- 曹文明高赟杨红健谢尚闹孟旭莉潘志文陈占红黄健叶魏武邵喜英王晓稼
- 关键词:家族性疾病单核苷酸多态性BRCA1BR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