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斌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6篇内固定
  • 4篇疗效
  • 4篇股骨
  • 4篇钢板
  • 3篇锁定钢板
  • 3篇临床疗效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关节
  • 3篇钢板内固定
  • 3篇板内固定
  • 2篇锁定钢板内固...
  • 2篇前倾角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椎体
  • 2篇弥散
  • 2篇内固定术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机构

  • 17篇武汉市汉口医...

作者

  • 17篇郑斌
  • 15篇冯世波
  • 9篇张力
  • 7篇李涛
  • 5篇常乐
  • 2篇齐斐
  • 2篇王蔚
  • 2篇姜晨
  • 1篇陈超
  • 1篇李艳
  • 1篇廖慧娟
  • 1篇陈德明
  • 1篇韩英
  • 1篇周国俊
  • 1篇杨珺
  • 1篇徐晓阳
  • 1篇闫洋

传媒

  • 6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体会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全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术后早期利用CPM机行膝关节功能锻炼5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Hohl和Luok评分标准,优42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为93%。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郑斌冯世波姜晨徐晓阳王礼跃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CPM胫骨平台骨折
可吸收锚钉在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8例扭伤所致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将患者术前、术后视觉痛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踝关节-后足评分进行统计比较,评价疗效,计算优良率。并对术后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按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18例评分为80~96分,平均(87.4±2.3)分,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可吸收带线锚钉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踝关节功能恢复好,且能避免二次取出手术。
张力冯世波李艳郑斌
关键词:外踝骨折
借助导向标示针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导向标示针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对8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DHS治疗,其中39例行常规手术治疗(常规组),44例借助导向标示针治疗(标示针组)。结果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常规组与标示针组在术中穿针次数、术中曝光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向标示针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可以减少穿针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失血量以及降低患者X线辐射。
冯世波王礼跃张力常乐李涛郑斌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DHS
C臂X线机辅助下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一种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前前倾角测量方法,藉此测量的度数作为术中前倾角的定向依据,进而提高导针穿刺精确度。方法将骨科牵引床、骨盆及患肢、自制导向针合为一体,处于水平位的自制导向针相当于一人为水平坐标,经C臂X线机行侧位透视了解复位情况的同时,测量股骨头颈中心轴与导向针的夹角,其大小即为前倾角的度数。临床应用于46例患者。结果 46例患者测得前倾角的度数为0~30°,一次置针前倾角41例满意,3例偏向前方,2例偏向后方。结论 C臂X线机辅助下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对前倾角的定向很有帮助。
王礼跃冯世波张力李涛郑斌常乐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倾角定位技术
骨水泥弥散、分布及渗漏对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分布及渗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2018年8月本院采用PKP手术治疗的2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随访2年以上,记录伤椎再塌陷情况并分为塌陷组与未塌陷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调查骨水泥弥散、分布及渗漏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水泥相关因素对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伤椎再塌陷24例(9.67%);塌陷组与非塌陷组之间比较,骨水泥分布类型、骨折线内弥散情况、是否同时弥散至两侧终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团块型分布、骨水泥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未同时弥散至两侧终板,均是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有部分患者发生伤椎再塌陷;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对伤椎再塌陷具有显著影响。
冯世波王蔚张力郑斌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椎骨折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C臂X线机辅助下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王礼跃周国俊冯世波李涛廖慧娟郑斌张力齐斐陈德明常乐
《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为武汉市卫生局立项课题。研究旨在提高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对前倾角定向的准确度。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时,须先打导针至股骨头、颈内,再引导内固定钉进入。由于股骨颈...
关键词:
关键词:C臂X线机导向器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臭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治疗组优秀35例,良好2例,尚可2例,较差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优秀25例,良好3例,尚可3例,较差9例,总有效率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IL-1β、TNF-α、MMP-3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常规治疗期间接受等速肌力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关节液中炎症因子含量,保证膝关节稳定性。
杨珺盛扬赵玥郑斌熊贤诗
关键词:骨关节炎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稳定性临床疗效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临床评价
2022年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给予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G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炎性因子、脑血管痉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内皮素-1(ET-1)、儿茶酚胺(CA)水平、ACA、MCA、PCA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的ET-1,CA,IL-6,TNF-α水平,MCA,PCA,ACA的血流速度,以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GB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其炎性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适合在临床推广。
李儒烨郑斌吴纯标陈旭冯李涛冯世波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脑血管痉挛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T型钢板)和观察组(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各35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改善优良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健侧外展、患侧外展、前屈上举、外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nstant 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钢板锁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对患者软组织的创伤较小,可促进其骨折愈合,提高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齐斐冯世波郑斌代妮常乐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临床疗效
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症状效果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肘关节僵硬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主动屈伸活动度评分等相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患者术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主动屈伸活动度评分分别为(87.52±16.43)分、(17.42±6.32)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P<0.05);术后最大伸直及最大屈曲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37例患者中,33例患者显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9.2%。结论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能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提升,确保肘关节稳定性。
郑斌宋康琦李涛张力冯世波
关键词:肘关节僵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