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207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类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性腺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与不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IAIS)患者的性腺肿瘤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水平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性腺病理检查结果。结果:78例AIS患者中,CAIS 52例,IAIS 26例。共14例(17.9%,14/78)患者存在性腺肿瘤,年龄14~33岁,肿瘤类型包括:性腺母细胞瘤(2例)、支持细胞腺瘤(8例)、精原细胞瘤(1例)、无性细胞瘤(1例)和性索肿瘤(1例)、左侧性腺精原细胞瘤及右侧支持细胞腺瘤(1例)。发生肿瘤的性腺位于腹盆腔9例,腹股沟管5例。14例性腺肿瘤患者诊断为CAIS12例和IAIS 2例,其性腺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23.1%和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性腺易发生肿瘤,非阴囊内部位的性腺易发生性腺肿瘤。CAIS的性腺肿瘤发生率较高。 蒋建发 薛薇 邓燕 王艳芳 田秦杰 孙爱军关键词: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性腺 肿瘤 垂体占位并高泌乳素血症 2015年 病例 1、2014.7.16,初诊,神外。张某,女,32岁,已婚,G0P0主诉:月经紊乱10余年 现病史:10余年前出现闭经,需服药才能来月经,有泌乳;2014.07.09,MRI显示鞍区垂体腺病,靠右侧海绵窦,大小(3×8)mm;催乳素(PRL):229ng/mL PE:NS(-) 汤鲜 高丽虹 曹媛 孙爱军 邓燕 郑婷萍 蒋建发关键词:高泌乳素血症 占位 月经紊乱 海绵窦 催乳素 惊恐障碍 2015年 <正>1病例2014.11.21门诊第一次就诊王某某,女,51岁,G2P1 LMP:2013.11主诉:绝经1年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律,1443050,4/30天,量偏多,痛经(—);2013年冬天连续两晚(19:00~19:40)出现极度恐慌感;半年前减肥(20斤/2个月),后出现发热、呕吐;BP:190/100 mm Hg,到消化科治疗,后转心内科;在心内科住院期间(1月前)又出现连续两早晨呼吸急促。 董晗 高丽虹 汤鲜 曹媛 邓燕 蒋建发 郑婷萍 孙爱军关键词:惊恐障碍 现病史 呼吸急促 惊恐发作 精神神经系统 32例XO/XY性腺发育不全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XO/XY性腺发育不全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临床认识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XO/XY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社会性别均为女性,年龄6~33岁,主要以无自主月经或身材矮小就诊。平均身高(144.54±13.90)cm,多伴有特纳综合征典型体征。患者中27例(84.38%)乳房发育未达Ⅲ级、28例(87.5%)腋毛稀疏或无、26例(81.25%)阴毛稀疏或无、18例(56.25%)外阴发育幼稚、5例(15.63%)阴蒂增大。卵泡刺激素平均为(78.56±35.62)m IU/ml,黄体生成素为(20.23±11.35)m IU/ml,雌二醇为(9.94±8.21)pg/ml,睾酮为(0.24±0.18)ng/ml。所有患者均行性腺切除术,病理提示性腺分化形式多样,其中4例发生肿瘤。结论 XO/XY性腺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原发闭经或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发育差,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性腺有恶变风险。 蒋建发 田秦杰 薛薇 邓燕 郑婷萍 孙爱军关键词:性腺发育不全 阴道给药与肌内注射黄体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阴道给药和肌内注射黄体酮给药后在血中和子宫内膜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51例健康绝经后女性,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临床常规给药剂量阴道给药组给予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90 mg阴道给药,肌内注射给药组肌内注射黄体酮油剂20 mg,两组均每日1次,连续用药7天。在给药5~7天后测定血激素水平,活检取子宫内膜组织并利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内膜孕酮浓度。比较两组用药后子宫内膜组织中及血中孕酮浓度及用药前后血中孕酮浓度。结果:完成研究并符合条件共39例,两组基线水平包括年龄、停经时间、基础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给药组血中孕酮浓度与肌内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给药组子宫内膜孕酮浓度(11.13±11.44 nmol/L)与肌内注射组(2.54±1.90 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阴道给药组用药前后血孕酮浓度变化(20.03±12.08 nmol/L)与肌内注射组(19.71±9.22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与肌内注射给药相比,阴道凝胶经阴道给药的子宫局部吸收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刘泽星 薛薇 邓燕 王艳芳 朱诗扬 郑婷萍 蒋建发 孙爱军艾塞那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对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34例超重/肥胖PCOS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联合组)或单独二甲双胍(单药组)治疗12周,使用无菌粪便标本管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新鲜粪便标本,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亦显著下降(P<0.05)。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发现Chao指数在两组患者中组间及组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Shannon指数在单药组无显著变化(P>0.05),在联合组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联合组治疗显著改变了超重/肥胖PCOS患者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结构(P<0.05),单药组无显著改变(P>0.05)。联合组治疗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丰度显著降低,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单药组治疗后粪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5)。联合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值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0.01±0.02)vs.(0.05±0.07),P=0.01],单药组则无显著变化[(0.04±0.06)vs.(0.05±0.06),P=0.26]。结论艾塞那肽可以调节超重或肥胖PCOS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物种组成,降低微生物多样性,且与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不同。肠道菌群可能是药物发挥作用的一个靶点。 马瑞琳 邓燕 孙爱军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肠道菌群 二甲双胍 2018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委员会意见:青少年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No.760)的解读 被引量:11 2020年 痛经是青少年和年轻女性最常见的经期症状,大多数青少年为原发性痛经。病史提示为原发性痛经,可直接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治疗,效果佳。若经治疗症状仍无改善,应检查可能存在的继发性原因和治疗的依从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青少年继发性痛经的首要原因,是一种慢性疾病,在青少年中常被忽视导致延误诊治,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恶化,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展,保护生育能力。治疗需个体化,宣教和支持也非常重要。2018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了“青少年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委员会意见”,现对其进行解读。 张巧利 马骁 邓燕 王艳芳 朱诗扬 马瑞林 孙爱军关键词: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青少年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结合雌激素联合不同孕激素应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74 2018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结合雌激素(CEE)与标准剂量CEE联合天然黄体酮或地屈孕酮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12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最终共有107例完成试验,其中A组(予低剂量CEE+天然黄体酮)35例、B组(予标准剂量CEE+天然黄体酮)37例、C组(予标准剂量CEE+地屈孕酮)35例,以28 d为1个用药周期,共用药12个周期,用药方案均为连续序贯。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腰椎2-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清FSH及雌二醇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间各部位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FSH、雌二醇水平均无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1)A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B组、C组患者腰椎2-4的骨密度均显著增加,B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4±0.15)、(1.18±0.14)g/cm2,C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7±0.16)、(1.19±0.15)g/cm^2,分别增加3.0%、2.1%(P均〈0.05),C组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增加2.9%[治疗前、后分别为(0.91±0.15)、(0.94±0.16)g/cm^2,P=0.029];(2)3组患者的钙、磷、碱性磷酸酶、钙/肌酐比均显著下降(P均〈0.05);(3)3组患者的FSH水平均显著降低,雌二醇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的绝经激素治疗(MHT)均可升高雌二醇水平,有效预防绝经后的骨丢失,且标准剂量MHT在此基础上还可增加椎骨及股骨颈的骨密度,临床获益更多。 左宏玲 邓燕 王艳芳 高丽虹 薛薇 朱诗扬 马骁 孙爱军关键词:围绝经期 激素替代疗法 骨密度 雌激素替代疗法 绝经早期妇女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绝经早期不同药物治疗对妇女绝经症状、生活质量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为随机、开放、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绝经早期妇女,共143例.将143例妇女随机分为5组:结合雌激素(CEE)+醋酸甲羟孕酮片(MPA)组30例,戊酸雌二醇(E2V)+MPA组27例,E2V+黄体酮胶丸(P)组29例,坤泰胶囊组30例,升麻提取物希明婷组27例.激素治疗组服用12个周期,坤泰胶囊组及升麻提取物组服用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9及12个月评估入组患者的绝经症状(KMI)及绝经期生活质量(MENQOL),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评估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的血清学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结果 (1)KMI:治疗后各个药物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E+ MPA组最低(13±1),治疗后各测量时间点均比治疗前低(P<0.01).(2) MENQOL:治疗后各个药物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E+ MPA组最低(84 ±3),其次为坤泰组(85±3),治疗后各测量时间点均比治疗前低(P<0.01).(3)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变化:CEE+ MPA组FBG用药后比用药前降低(P <0.05);E2V+ MPA组TC、LDL、FI用药后比用药前降低(P <0.05);E2V+P组FBG与FI用药后比用药前降低(P<0.05).结论 激素补充治疗与植物药、中成药均可有效改善绝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可为绝经早期,深受绝经症状困扰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薛薇 孙爱军 郑婷萍 蒋建发 王亚萍 张颖 陈凤领 邓燕 王艳芳关键词:绝经期 心血管疾病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结合雌激素联合天然孕酮或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2017年 目的:研究低剂量结合雌激素(CEE)与标准剂量CEE联合天然孕酮或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方法:本试验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招募绝经早期有子宫、有绝经相关症状的妇女(共107例完成试验),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低剂量CEE+天然孕酮)、B组37例(标准剂量CEE+天然孕酮)、C组35例(标准剂量CEE+地屈孕酮),采用连续序贯方案治疗12个周期,在第3、6、9、12周期结束后记录改良Kupperman评分,计算有效率,用药前与用药后抽血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结果:在治疗3个周期后,改良Kupperman评分值均显著性下降(P均<0.01),3组间的完全缓解率、显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有效率(89.2%)显著高于A组(60%,P=0.024)和C组(61.9%,P=0.035)。治疗结束后,3组的完全缓解率、显效率、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3组的FSH值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E2值均显著性升高(P<0.001)。治疗结束后,3组FS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E2值A组显著低于B组(P=0.002)及C组(P=0.004),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不良反应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和乳房胀痛,A、B、C组阴道不规则流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91%、39.51%、19.99%,B组显著高于A与C组(PAB=0.034,PBC=0.01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房胀痛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30.22%、37.46%、68.06%,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显著高于A、B组(PAC=0.008,PBC=0.002)。结论:低剂量雌激素补充已可满足大部分患者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需求,加用天然孕酮比加用地屈孕酮对围绝经期症状的缓解作用更显著。 薛薇 邓燕 王艳芳 朱诗扬 孙爱军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 地屈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