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敏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引流
  • 5篇负压
  • 4篇封闭引流
  • 4篇负压封闭
  • 4篇负压封闭引流
  • 3篇烧伤
  • 3篇疗效
  • 3篇难愈性
  • 3篇难愈性创面
  • 3篇创面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引流治疗
  • 2篇皮肤
  • 2篇临床疗效
  • 1篇胸壁
  • 1篇胸壁窦道
  • 1篇血清
  • 1篇炎性因子水平
  • 1篇眼球脱出

机构

  • 10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徐敏
  • 6篇王国昌
  • 5篇罗长生
  • 4篇白冰
  • 2篇李冈栉
  • 2篇王静
  • 2篇刘元媛
  • 1篇叶永杰
  • 1篇刘全
  • 1篇向小燕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药前沿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分析对比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与传统换药方法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烧伤整形科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清创、换药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清创的基础上应用VSD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加快创面的愈合时间,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徐敏李冈栉王国昌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难愈性创面
局部氧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深Ⅱ度损伤的疗效探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Topical oxygen therapy,TOT)与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治疗皮肤深Ⅱ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159例皮肤深Ⅱ度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与传统组,每组各53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清创换药术,对照组给予VSD+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给予VSD+TOT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三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组织液分压、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细菌清除率、泡沫干瘪率、堵管率、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治疗7 d后三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致痛因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脑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创面组织覆盖率、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均高于传统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泡沫干瘪率、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血清炎性因子(IL-6、CRP、TNF-α)、致痛因子(5-HT、NPY、PGE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L-6、CRP、TNF-α、5-HT、NPY、PGE_(2)水平均低于传统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T与VSD联合治疗皮肤深Ⅱ度损伤可有效清除创面细菌,降低炎性因子及致痛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徐敏郭忠梁罗长生
关键词:皮肤局部氧疗负压封闭引流炎性因子
皮肤多重扩张技术在治疗头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皮肤多重扩张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病例为行头面颈部烧伤后癍痕整形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法,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皮肤多重扩张技术,治疗结束后对比总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优良率、治疗总满意度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优良率、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多重扩张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中有着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徐敏郭忠梁
关键词:烧伤瘢痕整形
头面部罕见巨大神经纤维瘤一例
2009年
患者男,43岁。6岁始全身皮肤生长多发性包块,16岁时左侧头面部包块逐渐增大,导致左眼球变形,视力下降,外耳廓移位,因肿块巨大影响日常生活于2008年7月收入院。检查:体重44kg。左侧头面、颈部巨大肿物,上至颢顶线、下至锁骨平面、前至上睑内眦、后至枕部,面积27cm×22cm,肿块凹凸不平,左眼球脱出,左外耳廓移位至颈部(图1,2)。全身皮肤多发性结节状肿物及咖啡色色素斑,病程27年。入院后经常规术前检查及术前介入治疗准备进行手术。
王国昌罗长生徐敏白冰郑家全
关键词:巨大神经纤维瘤头面部术前介入治疗皮肤生长术前检查眼球脱出
手部严重损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32例体会被引量:2
2010年
手部严重损伤性组织缺损,往往伴有肌腱、神经、骨组织损伤或裸露,如何早期有效地修复创面,重建手部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我院1984~2004年间收治了32例手部严重损伤性组织缺损病例,分急诊与择期采用5种不同类型皮瓣(皮管)进行修复,取得满意效果,探讨如下。
王国昌叶永杰罗长生郑家全白冰徐敏
关键词:手部损伤组织缺损皮瓣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威伐光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威伐光(wIRA)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按住院顺序排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清创术后实施VSD+wIRA治疗,对照组清创术后实施换药治疗。观察两组肉芽生长速度、创面愈合速度、治疗时间以及临床换药次数。结果:试验组治疗第7天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行Ⅱ期手术闭合创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行Ⅱ期手术术前1d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联合wIRA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确切,能缩短病程,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郭忠梁刘元媛刘应平王静徐敏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难愈创面
银离子敷料对早期重度烧伤患儿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爱康肤银离子敷料在早期重度烧伤患儿中的应用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98例早期重度烧伤患儿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治疗,观察组采用爱康肤银离子敷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及感染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IL-6,IL-8,TNF-α,APTT,TT及PT均低于对照组,而F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康肤银离子敷料治疗早期重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罗长生徐敏白冰刘全向小燕
关键词:炎性因子
小儿烧伤135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为制定预防和减少小儿烧伤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1年收治的135例烧伤患儿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好发季节、烧伤程度、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烧伤在婴幼儿期发病率最高,为81.25%;小儿烧伤占本院同期烧伤患者的55.47%;夏秋季为烧伤的高发季节;致伤原因主要以热液烫伤为主,占95.11%;烧伤程度以轻、中度烧伤为主。75%的患儿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获得治愈。结论烧伤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早期积极的治疗是防治小儿烧伤的关键。
徐敏王国昌罗生长
关键词:小儿烧伤病例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难愈性创面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6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VS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清s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对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改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李冈栉郭忠梁赵瑾洁王国昌白冰徐敏罗长生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老年
胸壁窦道病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探讨胸壁窦道病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APG)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壁窦道病人8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VSD治疗,观察组采用APG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胸壁窦道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8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道封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26±2.33)天、(25.19±3.54)天和(41.26±5.33)天,短于对照组的(27.26±3.05)天、(43.26±5.17)天和(58.64±6.1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修复手术率、窦道复发率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36%和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疼痛评分(VAS)分别为(20.36±3.41)mg/L、(5.23±0.64)×10~9、(15.26±3.24)pg/ml和(1.23±0.25)分,低于对照组的(26.54±3.57)mg/L、(8.17±0.93)×10~9、(24.16±3.94)pg/ml、(3.04±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78%、11.11%,低于对照组的59.09%、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后1个月、2个月瘢痕评分(VSS)分别为(7.33±0.85)分、(3.26±0.41)分,低于对照组的(8.64±0.91)分和(5.14±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壁窦道病人采用APG联合VSD治疗,可促进窦道修复,抑菌效果较佳,减轻疼痛及瘢痕增生状态,并降低不良反应。
郭忠梁刘元媛刘应平王静徐敏王国昌
关键词:胸壁窦道负压封闭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