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斌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穴位
  • 4篇电针
  • 4篇针刀
  • 3篇穴位注射
  • 3篇综合征
  • 2篇带状疱疹
  • 2篇穴位埋线
  • 2篇穴位注射治疗
  • 2篇推拿
  • 2篇疱疹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埋线
  • 2篇颈椎
  • 2篇卡压综合征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地平
  • 1篇电针夹脊穴
  • 1篇电针配合

机构

  • 13篇成都市新都区...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四川省中西医...

作者

  • 13篇罗斌
  • 3篇谢小英
  • 3篇陈娟
  • 2篇王文春
  • 2篇曾德军
  • 1篇袁菱梅
  • 1篇洪世顺
  • 1篇曹东亮
  • 1篇谭天林
  • 1篇廖建坤
  • 1篇青松
  • 1篇刘春燕
  • 1篇吴霞

传媒

  • 3篇中医学报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河南中医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齐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电针齐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舒筋活血丸6 g、美洛昔康胶囊0.75 g,每天2次;治疗组采用电针齐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齐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嘉士健廖剑坤嘉雁苓何继原罗斌曾德军
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齐刺电针穴位注射疗效观察
针刀结合神经阻滞推拿整复治疗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神经阻滞和推拿整复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配合神经阻滞和推拿整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活血止痛胶囊、美洛昔康胶囊、甲钴胺片。观察其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在VAS值的变化、临床疗效、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针刀松解配合神经阻滞和推拿整复,近、远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嘉士健廖剑坤陈贤兰何继原罗斌邓青燕彭亮
关键词:针刀神经阻滞推拿整复
针刀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明确诊断下颈椎不稳症的9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牵引针刺推拿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White值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显率88.89%、总有效率95.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77.78%(P<0.05);治疗组3个月后复发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89%(P<0.05)。结论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操作方法简单、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小。
嘉士健黄翠华雷行华嘉雁苓何继原罗斌
关键词:针刀康复训练下颈椎不稳症
电针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症状及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tramscranial doppler,TCD)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症状改善情况和TCD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显效率75%,对照组近期临床痊显效率3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嘉士健嘉雁苓何继原罗斌雷行华廖剑坤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电针天麻素穴位注射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封闭配合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72例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方法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2例(80肘)以局部封闭为主配合推拿的非手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72例(80肘)均得到了2个月以上的随访,优35肘占44%,良30肘占37,可9肘占11%,差6肘占8%,优良率81%。结论封闭配合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罗斌
关键词:肱骨上髁炎推拿
针刀微波结合改良七厘散治疗跟骨骨刺60例
2014年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配合微波治疗、改良七厘散穴位外敷治疗跟骨骨刺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跟骨骨刺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小针刀松解配合微波治疗、改良七厘散穴位外敷,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2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53.3%,P<0.01)。远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脱失复发率8.3%,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松解配合微波、改良七厘散穴位外敷治疗跟骨骨刺近期、远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罗斌嘉士健
关键词:跟骨骨刺针刀微波穴位外敷
偶刺法穴位埋线在骨质疏松症前期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偶刺法穴位埋线治疗骨质疏松症前期的临床效果,探寻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将明确诊断骨量减少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偶刺法穴位埋线+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T值和VAS值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T值和VAS值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之一的骨量减少,即骨质疏松症前期的患者,即时给予偶刺法穴位埋线干预,能有效减缓骨量下滑的趋势,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
嘉士健陈娟雷行华王文春黄翠华何继原罗斌廖建坤谢小英陈贤兰
关键词: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穴位埋线治未病
“火郁发之”立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在"火郁发之"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予针刺、刺血拔罐及中药口服综合疗法;对照组39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并记录疱疹结痂及脱痂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1、2、3周后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以"火郁发之"立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疱疹结痂和愈合,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嘉士健廖剑坤嘉雁苓何继原罗斌曾德军
关键词:辨证论治中医疗法
偶刺穴位埋线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偶刺穴位埋线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骨密度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探讨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探讨并建立偶刺穴位埋线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非药物疗法的中医防治模式。方法:将明确诊断为骨量减少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偶刺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和不良反应,评价偶刺穴位埋线的临床干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骨密度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有效率22.81%,试验组有效率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安全性评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偶刺穴位埋线干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能提高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骨密度值,防止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
嘉士健陈娟雷行华何继原罗斌谢小英袁菱梅曹东亮谭天林王瑷萍王文春洪世顺
关键词:骨质疏松穴位埋线骨密度针刺疗法
络病理论指导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运用络病理论探寻有效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将明确诊断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配合麝艾灸、口服中药汤剂八珍汤与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疼痛值(WAS)、麻木、情绪等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9.4%,总有效率90.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和54.8%(P<0.01)。结论络病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治络法"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使微络得通,疼痛缓解,快速修复神经病理性伤害。
嘉士健黄翠华嘉雁苓何继原罗斌
关键词:络病理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刺血疗法八珍汤逍遥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