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奇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重点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手术应激
  • 3篇蛋白
  • 2篇婴幼
  • 2篇迁移
  • 1篇新生鼠
  • 1篇血浆
  • 1篇婴幼儿
  • 1篇上调
  • 1篇手术方式
  • 1篇受体
  • 1篇受体表达
  • 1篇髓样
  • 1篇褪黑素
  • 1篇外科
  • 1篇外科应激
  • 1篇细胞
  • 1篇线粒体
  • 1篇相关蛋白
  • 1篇小肠上皮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 1篇济南市儿童医...

作者

  • 5篇汪健
  • 5篇张奇
  • 1篇黄洁
  • 1篇朱锦祥
  • 1篇许云云
  • 1篇张士松
  • 1篇潘江
  • 1篇李毅平
  • 1篇刘琳
  • 1篇黄顺根
  • 1篇李嫣

传媒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婴幼儿手术应激后髓样相关蛋白(MRP)8/14表达水平上调及临床意义
目的髓样相关蛋白(MRP)8和14是钙调蛋白S100家族成员,可以介导炎症反应,并可招募炎症细胞至受损组织。但是,手术应激后,其表达和功能是否改变仍是未知。此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大手术后髓样相关蛋白8和14的表达及其功能...
张奇汪健刘琳
文献传递
高迁移族蛋白1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意义
张奇汪健
手术应激影响患儿血浆高迁移家族蛋白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手术患儿血浆中高迁移家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与手术应激程度、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病房收治的需经手术治疗的患儿53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分为:中度应激组与重度应激组、普外组与心胸外组、术后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收集术前(PRE)、术后即刻(POD0)、术后1 d(POD1)、术后3 d(POD3)和术后7 d(POD7)的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浆中HMGB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表达水平,分析HMGB1变化与手术应激程度、手术方式及手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早期炎症因子IL-6相比,炎症因子HMGB1在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区间更为广谱;手术应激程度和手术方式均影响手术患儿血浆中HMGB1的表达水平(P<0.05)。患儿血浆中HMGB1的表达与手术应激程度(尤其是内脏损伤程度)、手术方式、性别相关(P<0.05),但与术后并发症不相关(P>0.05)。结论:手术应激程度和手术方式均是导致HMGB1异常表达的关键因素,为此降低手术应激程度或优化手术方式将有助于适时抑制HMGB1的过度活化,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许云云李嫣张奇向永军唐汝泽汪健黄洁
关键词:手术方式
手术应激后新生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变化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应激后新生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损害及褪黑素对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5~7dSD大鼠新生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假手术组(F组)、褪黑素组1(M1组)和褪黑素组2(M2组)。电镜观察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测定线粒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s,NO)的含量变化。结果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MDA的水平升高,SOD和NO的水平降低,线粒体肿胀明显,嵴出现扭曲、疏松溶解;褪黑素组1和褪黑素组2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相比MDA的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升高,线粒体的水肿和嵴的破坏减轻。结论线粒体损伤是外科应激后新生鼠小肠上皮细胞肠道损伤的早期表现。褪黑素能明显减轻外科应激对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的损害,保护应激后肠道功能。
张奇张士松汪健朱锦祥
关键词:外科应激线粒体褪黑素
手术应激对成年和婴幼鼠吞噬受体表达及其细菌杀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吞噬作用是宿主固有免疫抵御外来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个关键因素。手术应激可产生机体免疫抑制,增加感染的危险。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应激对成年鼠和婴幼鼠吞噬受体表达及其细菌杀灭能力的影响,分析吞噬体成熟及杀菌机制,进而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取婴幼(1~2周龄)和成年(8-10周龄)Balb/C小鼠各40只,分为对照组和手术应激组。腹腔灌洗法分别取术后24h和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巨噬细胞表面吞噬受体FcyR和CR3的表达;巨噬细胞与活菌共同孵育不同时间,计数细菌菌落生长数,计算胞内细菌杀灭数。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照组婴幼鼠巨噬细胞吞噬受体CR3和FcyR荧光强度分别为261.77±22.75和38.42±4.29,较对照组成年鼠(453.33±23.80、43.07±12.01)表达低(P〈0.05);手术应激后,婴幼鼠表达(49.87±3.04、9.57±0.76)明显下降(P〈0.05),而成年鼠表达(263.00±9.33、45.43±1.98)下降不明显。与细菌共培养30min和60min后,细菌吞噬率分别为43.750o±4.70%和61.29%±10.94%,较成年鼠(58.34%±8.87%和76.02%±3.64%)低(P〈0.05),手术应激后,婴幼鼠细菌吞噬率(38.06%±12.90%和56.15%±11.00oA)亦有所下降。结论婴幼鼠较成年鼠吞噬受体表达低,细菌杀灭能力弱。手术应激后,婴幼鼠吞噬受体的表达进一步降低,吞噬功能明显受损,细菌杀灭能力进一步下降,从而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张奇汪健黄顺根李毅平潘江
关键词:手术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