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青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绵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超声
  • 4篇阴道
  • 4篇妊娠
  • 3篇阴道超声
  • 2篇异位妊娠
  • 2篇胎儿
  • 2篇子宫
  • 2篇经阴道超声
  • 2篇畸形
  • 2篇腹部
  • 2篇腹部超声
  • 2篇超声检查
  • 2篇超声诊断
  • 1篇多发
  • 1篇多发畸形
  • 1篇异位妊娠诊断
  • 1篇阴道超声监测
  • 1篇阴道超声检查
  • 1篇阴道试产
  • 1篇孕期

机构

  • 8篇绵阳市妇幼保...

作者

  • 8篇周青
  • 4篇尹旭
  • 4篇邓素梅
  • 4篇陈琦
  • 3篇杜学文
  • 1篇王禾
  • 1篇邓小芹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医药前沿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2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如何有机结合腹部超声(TAS)和阴道超声(TVS)提高异位妊娠(EP)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8年TAS误诊、漏诊和声像图显示不满意的49例EP患者结合TVS检查。结果TAS误诊9例;漏诊2例;声像图显示不满意38例。结合TVS检查超声诊断为EP,所有患者最后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TAS对EP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可极大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杜学文邓素梅周青陈琦
关键词:TASTVSEP
晚孕期二次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14例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孕期两次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必要性及意义。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对我院中孕期超声常规产前筛查未见异常的部分孕妇,在晚孕期(30~34 W)进行第二次筛查。结果 2050例胎儿中发现14例畸形,检出率为0.68%。畸形种类:脑积水、肾积水、多囊肾、单脐动脉各2例,巨膀胱、异位肾、肾盂旁囊肿、先天性足内翻、小脑畸形、肝内占位病变各1例。结论晚孕期二次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可提高超声检查符合率,减少畸形胎儿出生,有必要实施。
尹旭邓素梅周青
关键词:胎儿畸形晚孕期产前筛查
孕早期不典型葡萄胎超声诊断92例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分析孕早期不典型葡萄胎的超声误诊原因,进一步明确其与胚胎停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我院2008年超声诊断为胚胎停育的92例患者均行清宫术,术后将组织物送病检。结果:有9例病检为葡萄胎,其中水疱状胎块7例,部分性葡萄胎2例。结论:不典型葡萄胎与早孕期流产致胚胎停育单纯从临床表现、声像图等方面二者难以区别,还应结合血清β-HCG生化检查和宫腔诊刮物病检综合分析得出最终诊断。
杜学文周青陈琦邓素梅
关键词:妊娠初期
女性产后腹直肌分离与盆底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应用超声评估腹直肌分离与盆底结构,并分析腹直肌分离与盆底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6~8周随访复查的产妇29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产后6~8周完成腹直肌和盆底超声检查。收集患者腹直肌及盆底超声检查数据,分析腹直肌和盆底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数据。结果:以腹直肌分离程度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四组,结果显示,不同程度患者Valsalva状态下尿道倾斜角、膀胱后角、膀胱颈位置、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和膀胱壁最低点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腹直肌分离组患者腹直肌分离宽度与Valsalva状态下尿道倾斜角呈负相关(r_(s)=-0.34,P=0.04),与膀胱后角呈负相关(r_(s)=-0.71,P<0.01),与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呈负相关(r_(s)=-0.39,P=0.02),与尿道旋转角呈负相关(r_(s)=-0.37,P=0.0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直肌宽度对尿道旋转角度、Valsalva状态下尿道倾斜角度、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度有影响(P<0.05)。结论:重度腹直肌分离与盆底前盆腔结构测量值存在相关性,腹直肌宽度是影响盆底前盆腔测量结构的因素。
周青尹旭袁流陈琦刘星余杨敬红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超声评估
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治疗不孕症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总结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8例不孕症患者的卵泡二维图像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初级卵泡、未成熟卵泡、成熟卵泡、排卵后4种类型,其中成熟卵泡25例,未成熟卵泡18例,未见卵泡5例,在超声监测下指导性生活,成功受孕15例,占31.3%。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对临床指导性生活、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尹旭周青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卵泡监测不孕症
超声测量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孕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60例有剖宫产史且再次妊娠的孕妇,使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孕妇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根据瘢痕厚度将其分为Ⅰ级组(72例,厚度>3 mm)和Ⅱ级组(88例,厚度2~3 mm)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缩宫素用量、总产程以及住院时间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异常胎盘情况;比较两组阴道试产成功率和转剖宫产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级组产后24 h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均低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t=16.056;P<0.05);两组手术时间、总产程及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窒息、胎盘早剥及胎盘粘连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Ⅰ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于Ⅱ级组,且剖宫产率较低,其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15,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9,P<0.05)。结论:不同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结局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3 mm的孕妇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成功率较低,还可能提升前置胎盘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类孕妇阴道试产转剖宫产的风险较高,应提前做好准备,降低子宫破裂风险。
杜学文邓素梅周青王禾邓小芹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
超声诊断胎儿多发畸形1例
2009年
1临床资料 孕妇,46岁,孕11产1,现孕38周,不规律腹痛3小时来我院生产。超声所见:宫内探及一胎儿,因羊水太多,胎儿沉卧于子宫后壁。双顶径9.3cm,颅后窝见积液1.7cm×5.4cm,口唇部结构紊乱,见图1。脊柱回声清晰,胎心好,股骨长6.3cm。在尺、桡骨切面上显示与之成角的掌骨,指骨显示欠清,见图2。
尹旭周青
关键词:胎儿多发畸形超声诊断子宫后壁双顶径颅后窝口唇部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诊断效能,分析该方式对不同超声征象的检出率。方法纳入10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将追踪确诊结果作为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超声征象的检出率。结果以随访确诊结果为标准,100例患者最终确诊84例,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分别检出其中65、81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胚芽、宫腔内假孕囊、原始心管搏动、附件区团块、盆腔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准确率较高,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为理想,能够为医师提供影像学特征图像便于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陈琦周青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检查异位妊娠经腹部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