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文
- 作品数:2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手术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前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n=30,38眼)、观察组(采用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n=32,41眼)。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矫治效果、前后眼表功能和睑板腺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半年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1周斜视矫治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半年斜视矫治成功率为43.90%,较对照组的31.58%高(P<0.05),未愈率2.44%,较对照组的18.42%低(P<0.05)。术后两组视觉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降低(U=31.760、10.823,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3.904,P<0.05)。两组睑板腺功能(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的测量在时间、组别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不仅矫治效果好,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前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同时手术安全性好,在大角度外斜视患者治疗中有明确应用优势。
- 李利文黄再红王茜
- 关键词:超常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诊治的干眼症患者107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玻璃酸钠,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杞菊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09,P<0.05);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且能够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疗效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利文
- 关键词:干眼症玻璃酸钠杞菊地黄丸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7~15岁的近视患者147例(294眼),其中研究组67例(134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80例(160眼)配戴框架眼镜。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年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等效球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眼轴长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与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少近视增加,有效控制眼轴变长,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发展。
- 李利文唐知进黄再红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裸眼视力等效球镜眼轴近视发展
- 准分子屈光手术中非球面系数对球差以及切削深度的影响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准分子屈光手术中非球面系数(Q)对球差以及切削深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该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术(LASIK)治疗的78例近视患者,采用Zywave像差仪测量患者屈光系统四阶球差值,术后第6个月球差值减去术前球差值即为球差变化值。采用Orbscan-Ⅱz裂隙光扫描地形测量角膜后表面的前凸值,并记录术中治疗光区切削深度,对术中切削深度、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与术后球差变化相关性进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结果球差S_1绝对值随着Q值的增大而增大。非球面系数Q值在分别为-0.1、-0.4和-0.8时,对应的透射率分别是0.973 8、0.973 9和0.974 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屈光手术会给术后眼屈光系统带来很大球差,这系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增加所致,非球面系数Q值对球差、切削深度有显著影响。普通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虽能达到矫正视力效果,但亦会因球面系数Q值增加使球差增大,进而使切削深度无法很好掌握,术后易出现夜间视力下降等视觉质量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小球面系数Q值增加值,优化非球面切削深度对手术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 李利文
- 关键词:球差影响因素
- 角膜塑形镜不同配戴方式治疗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不同配戴方式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7—15岁中低度近视(-0.5—-3.0D)患者30例(58眼),其中研究组15例(29眼),采取隔日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照组15例(29眼),采...
- 李利文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中低度近视
-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Smurf2及Smad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上Smurf2及Smad7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MG132干预组各20只。MG132干预组与DM组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正常对照组一次性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pH 4.5)腹腔注射。自第三天起,MG132干预组大鼠每天给予0.1 mg/kg MG132 DMSO液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和DM组每天给予0.1 mg/kg DMSO液腹腔注射。分别于给药后第8周和第12周处死各组大鼠,完整摘除大鼠的左眼球制成眼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上Smurf2及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Smurf2无表达或弱表达,Smad7蛋白高表达。MG132干预组和DM组大鼠视网膜上Smurf2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Smad7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G132干预组大鼠视网膜上Smurf2的表达较DM组明显降低(q分别为20.37和40.96,均P<0.01),Smad7的表达较DM组明显增加(q分别为67.20和187.00,均P<0.01)。结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通过抑制Smurf2的表达使DM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降解减少,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李利文苟文军
- 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SMURF2SMAD7
- 欠矫和足矫对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欠矫正与足矫正是否影响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屈光度的变化和视力的提升。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5-01/2019-12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弱视治疗满3a及以上的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49例98眼。根据患儿配镜处方与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的差别分欠矫正组29例58眼(球镜度数相差≥1.5D)和足矫正组20例40眼(球镜度数相差≤0.25D)。分析两组患儿3a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初诊时两组患儿的年龄、屈光度和矫正视力均无差异(P>0.05)。矫治过程中两组患儿的屈光度均逐渐降低,且欠矫正组患儿屈光度下降幅度高于足矫正组(F时间=500.299,P时间<0.01;F组间=6.949,P组间=0.010)。治疗过程中欠矫正组患儿总的屈光度下降1.215±0.262D,高于足矫正组0.612±0.211D(t=-12.068,P<0.01)。两组患儿的矫正视力都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欠矫正组患儿视力改善优于足矫正组(F时间=1138.526,P时间<0.01;F组间=14.206,P组间<0.01)。结论:远视欠矫正患儿屈光度下降和视力提升优于足矫正,适当的远视欠矫正能更好地促进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球的生长和视力提升。
- 唐秀平唐秀平邹云春李利文黄再红
- 关键词:远视弱视欠矫
-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影响,进而从分子学水平上阐明PPAR-γ激动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保护作用,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选择9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DM+罗格列酮组和DM组,进一步将每组大鼠分为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三个时间点进行观察。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 mg·kg^(-1)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自DM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DM+罗格列酮组大鼠每天给予罗格列酮3 mg·kg^(-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DM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前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然后摘除左眼球制成眼杯,采用TUNEL法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指数,并作对比。结果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的体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RGC层上仅见少量的凋亡细胞;各时间点DM+罗格列酮组大鼠RGCs的凋亡指数较DM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RGCs的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抑制DM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对早期DM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DR新的治疗手段。
- 苟文军吕红彬杨旭李恒刘灵琳李利文龙波
- 关键词:PPAR-Γ罗格列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凋亡
- 光学矫正,功能训练及手术治疗在屈光不正中是如何应用的?被引量:1
- 2020年
- 屈光不正就是我们俗称的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在工作、学习、娱乐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发展成为了屈光不正,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可以通过光学矫正、功能训练以及手术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视力,下面就来说一说这三种治疗方法。
- 李利文
- 关键词:光学矫正屈光不正远视眼娱乐生活近视眼用眼习惯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5月诊治的干眼症患者107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玻璃酸钠,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杞菊...
- 李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