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开展人工流产后服务( post abortion care, PAC)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行人工流产的年轻未生育妇女480例随机分为2组,人工流产术后接受PAC者为治疗组(240例),不采用PAC者为观察组(240例)。观察2组术后出血及月经情况,采取避孕措施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时间短,术后并发感染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流产后月经恢复快,且避孕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再次非意愿妊娠率低。结论:人工流产后立即开展PAC是安全、有效,并具有额外益处的避孕方法。
目的:调查我院开展人工流产后服务( post abortion care , PAC)的工作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基层医院PAC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开展PAC前(2011年1月∽12月)及开展PAC后(2013年1月∽12月)在本院行人工流产术的8273例女性进行基本情况登记(2013年流产女性增加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比较,2011年及2013年人流女性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重复流产情况及本次妊娠原因等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意愿妊娠原因中2011年及2013年人流女性均因避孕失败导致人流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未避孕( p>0.05);开展PAC后,2013年人流女性的重复流产率明显低于2011年人流女性( p<0.05)。结论:基层医院人流患者特点为年龄偏小,未婚、未产率高,文化程度偏低,计划生育知识欠缺,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医院内开展PAC能明显提高人流女性关于避孕和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掌握,使其更积极地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从而显著降低再次流产率。因此应根据人流女性的人口学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 PAC,特别是提供贯穿流产全程的计划生育知识宣教及充分咨询。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微创预处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在自然月经周期的晚卵泡期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及异常增厚的 PCOS 育龄期不孕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患者均用屈罗酮炔雌醇片治疗3-6个周期后,用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研究组于月经来潮3-5 d 内,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对子宫内膜行微创预处理,对照组不行内膜微创预处理,两组患者均给予雌激素及黄体酮治疗,结合 B 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8.78±±1.56)mm,妊娠率36.36%,流产率16.67%,手术操作时无明显疼痛不适,无感染发生;对照组内膜厚度(6.32±0.74)mm,妊娠率24.24%,流产率12.50%。两组内膜厚度、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184,χ2=4.60,均 P <0.05)。结论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对子宫内膜进行微创预处理,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不增加早期流产率,且有易于操作、方便、创伤小、痛苦小、易接受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