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颖

作品数:1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松原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积温
  • 2篇气候变化分析
  • 2篇秋季
  • 2篇界限温度
  • 2篇季变化
  • 2篇降水
  • 2篇降水量
  • 2篇冰雹
  • 2篇春秋
  • 1篇雨量
  • 1篇雨量场
  • 1篇灾害
  • 1篇闪电
  • 1篇闪电定位
  • 1篇闪电定位资料
  • 1篇闪电频数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机构

  • 12篇松原市气象局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白山市气象局

作者

  • 12篇王超颖
  • 5篇邢凤娟
  • 3篇高凤歧
  • 2篇杜娟
  • 2篇李建平
  • 1篇王忠范
  • 1篇王黎黎
  • 1篇高凤岐
  • 1篇刘爽
  • 1篇关志宇

传媒

  • 8篇吉林气象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原市界限温度起止日分析及春秋季变化类型
利用松原站1971-2010 年0℃、5℃、10℃初、止日资料气候分析表明:年代际变化初日呈现提前出现趋势,止日普遍延后;积温趋于增加;初日变率V0>V5>V10,而止日正好相反(V0<V5<V10).定量计算春季回暖速...
黄式琳李建平王超颖
关键词:界限温度气候变化积温
文献传递
松原市主城区空气污染等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及预报被引量:1
2006年
经过对近两年(2004-2005年)松原市环境监测站所观测到的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初步分析,确定出了污染等级标准,PM10全年时间分布呈双谷双锋型,大值区分别集中在冬季(1月、12月)和春季(4月、5月),这与冬季取暖排污扣春季多风沙直接相关。SO2时间分布特点是冬季高夏季低,而NO2的时间分布特点是2-5月份浓度高。降水量、风速、气温、云量、相对湿度等与空气污染等级密切相关。
王超颖杜娟高凤歧
关键词:主城区气象条件
2008年闪电定位资料在松原市强对流天气中的特征分析
2009年
根据2008年闪电定位资料,结合FY2C卫星云图和吉林省高密度自动观测站网的降雨资料,分析强对流天气中正、负地闪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强对流发展到最旺盛的时候,地闪强度和数量也达到最大值(地闪以负闪为主);地闪主要发生在云团主体的左侧上风区,随着强降水的开始,地闪强度开始减弱;比较密集的地闪发生,通常预示着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一般在云团发展和消亡阶段以及降雹过程中,正闪在总地闪中的比例相对较大。在雷暴过程中闪电定位资料比卫星云图资料有1h的提前量,对雷暴天气短时预警工作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和应用价值。
邢凤娟关志宇王超颖
关键词:闪电定位闪电频数
吉林省松原市近50年冰雹气候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2009年
利用松原市境内四县一区气象站点1961-2008年资料,统计分析了松原市冰雹发生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松原市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均为冰雹多发期,而从90年代开始冰雹明显减少;冰雹发生在夏季次数最多,尤以6月份最为频繁,秋季次之,春季最少;降雹主要发生在白天,在一天当中冰雹多出现在午后到傍晚,以16-17时出现次数最多,17-18时次之。冰雹的地理分布呈西少东多、南少北多的特征。同时提出4条防雹减灾对策建议。
王超颖黄式琳邢凤娟王忠范
关键词:冰雹灾害防灾减灾
松原市气候变化分析
降水和温度是气候变化分析中的两大主要要素,通过我市气象资料分析得出,1953年以来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减少速率为1.73mm/年:气候变化的剧烈程度加大,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03℃/年;≥10℃积温增幅明显,且前10位...
黄式琳高凤歧王超颖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量积温
文献传递
松原市两次强冰雹过程消雹对比及效果评估
2008年
利用718天气雷达对2007年7月6日午后出现在松原市境内不同地点的两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合松原市冰雹云模式,通过对两块强冰雹云进行消雹与否的比较,以及同一雷达回波消雹前后参数特征的变化分析,对消雹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冰雹云旺盛发展阶段进行积极的消雹作业能使冰雹云快速消散,减少成核机率,大大减少大冰雹发生概率,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王黎黎王超颖邢凤娟
关键词:消雹回波特征冰雹
松原市初、终霜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松原市1971-2000年5个气象站点日最低气温≤2℃初、终日出现日期的变化分析后得出:终霜结束日期在5月第1侯,东部扶余在5月第2侯。初霜开始日期东南部的长岭和扶余在九月第6侯,中西部的乾安、松原、前郭在10月上旬第1侯出现。平均无霜期东南部短于中西部地带,尤以东部的扶余站最短。其中东南部的长岭、扶余为144-148天,中西部为150-53天。终霜结束最早日期是4月18日,最晚日期5月24日,初霜最早出现日期9月14日,最晚为10月24日。初、终霜均出现日期呈现出不统一出现的特征。年代际终初日及无霜期变化表明:终霜出现日期提前,初霜日期滞后,相应无霜期延长的现象明显,无霜期与年代时间大致呈直线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001的水准,体现出了气候正在变暖当中。
王超颖李哓梅杜娟马继伟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
松原市雨量场的气候分区和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气象站点30年气候资料和1995-2004年26个水文气象站点的雨量资料,将松原市雨量场气候区划分为西、中、东、南四片,经客观检验,这种划分是合理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近十年处于少雨期中,年平均降水量最少;雨量场气候分布特征是自西向东递增,而东部雨量梯度场明显大于中、西部;由降水绝对差值对比,各气候片间夏季(7月)差值最大,春季(4月)和秋季(10月)两季差异最小。结构函数分析表明:夏季西部在100km内变化幅度最大,春秋两季中部和西部变化趋势类似。使用内差技术方法在78个乡镇中选出27个中心站点(占34.6%)作为下步乡镇预报质量检验中的代表站。
王超颖黄式琳邢凤娟高凤岐
关键词:雨量场气候分区
2009年松原市伏旱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2009年松原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伏旱,2009年的伏旱受灾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全市四县一区普遍受灾,伏旱期内37天全市没有大范围的有效降水,降水量位于历史同期少雨的第一位,致使农作物减产。本文通过对伏旱期内的北半球环流特征、副热带高压指数、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产生伏旱的原因,结果表明:形成2009年伏旱环流异常的主要特征是副高(特别是8月)面积偏大,呈东西带状分布,强度偏强,脊线位置偏西、略偏南,阻断水汽向北方的输送;从亚洲西风带呈现两槽一脊活动,高空槽多在50°N以北活动,东北地区中纬度长期处于西北气流影响之下,而来自南方的水汽输送很弱,不易形成降水,而且高低空系统配合不是伏旱期内几次降水过程都没有明显降水的主要原因。
王超颖王建平笙春明
关键词:伏旱环流特征
松原地区近25年强降温变化特征分析
2008年
利用松原地区1981-2005年共25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选取24小时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的49次85站次强降温天气过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强降温天气的发生规律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松原地区强降温年度变化较大,与同期气温有对应关系;各站间差异也较大,并且各具特点;强降温主要出现在11月,而冬季(12月-2月)的强降温占总数的46%;强降温与汛期(6-8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邢凤娟刘爽王超颖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