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单轴固定速率加、卸载下岩石电阻率图像变化的实验研究
- 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强震和大型地质灾害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地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因此电阻率一直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使用的重要参量之一,在近50年来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震例研究表明,在某些强...
- 张斌朱涛俞言祥
- 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电阻率
- 能够表征地面永久位移的近断层地震加速度时程拟合方法
- 本申请涉及一种能够表征地面永久位移的近断层地震加速度时程拟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初始地震加速度时程、对初始地震动进行第一次基线调整、提取地震加速度时程第二次基线校正参数、基于多目标的地震加速度时程调整、对目标参数的评...
- 俞瑞芳张斌
- 文献传递
- 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校正的改进方法被引量:10
- 2020年
- 基于Iwan两段式校正方法的原理,引入参数“时移斜率比k i”和“校正后位移的最大平坦度f”来确定强震段偏移开始时间t 1和结束段偏移的开始时间t 2,引入参数“均方根偏差RMSD”来选择位移末尾部分拟合函数的次数,提出了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校正的改进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共8个近断层台站的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处理获取了永久位移。结果表明,获得的永久位移与强震台站附近的GPS台站观测的同震位移吻合较好,永久位移与GPS观测结果的比在0.57~1.72,均值为0.99。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经验对于基线校正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对比分析了7种基线校正方法对峰值地面运动参数和永久位移的影响,PGA和PGV受不同基线校正方法的影响很小,但是不同的基线校正方法对PGD和永久位移的影响非常大。
- 张斌俞言祥肖亮
- 关键词:GPS
- 岩石电阻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本文首先概述岩石在室内各种受载条件下电阻率的实验研究工作,这对于认识和理解电阻率变化特征、规律以及探索其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验中主要采用4个固定电极的测量系统,它只能获得从某个深度到岩样表面的整个深度层的视电阻率变化的综合信息,而无法获得不同深度层的视电阻率变化特征,不利于进一步研究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变化的机理。我们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多个方向的电阻率数据,据此可以获得随深度变化的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曲线以及随应力变化的电阻率图像,可能为深入理解和研究电阻率变化机理起到积极的帮助。
- 张斌周建国
- 关键词:电阻率电阻率各向异性荷载电阻率层析成像
- 西南地区水平向峰值速度、峰值位移衰减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本文收集西南地区79个4.0
- 张斌张斌俞言祥李小军荣棉水
- 水平向峰值速度、峰值位移衰减关系研究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核电站、高层、超高层建筑、海洋平台、大跨桥梁等中长周期结构越来越多。由于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表征了地震动的中低频信息,对中长周期结构的影响非常大。所以PGV和PGD衰减关系的...
- 张斌
- 单轴固定速率加、卸载下岩石电阻率图像变化的实验研究
- 2015年
- 观测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强震和大型地质灾害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地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因此电阻率一直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使用的重要参量之一,在近50年来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震例研究表明,在某些强震前。
- 张斌朱涛俞言祥
- 关键词:岩石电阻率地震监测预报速率单轴图像卸载
- 单轴固定速率加、卸载下岩石电阻率图像及各向异性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 观测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强震和大型地质灾害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地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因此电阻率一直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使用的重要参量之一,在近50年来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震例研究表明,在某...
- 张斌
- 关键词:岩石电阻率电阻率层析成像
- 文献传递
- 岩石电阻率图像及各向异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在两组人工样品自由表面以中心点为基准对称布设3条辐射状测线,对样品实施单轴应力加载和卸载后,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构建了相应的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并计算和绘制了表征裂隙产生和发展速率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系数λ*以及表征裂隙产生和发展方位的各向异性主轴方位角α随应力和深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所有测线所对应的RRC图像均随着应力的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加载阶段,随着应力的增加,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中电阻率降低区域逐渐收缩,而电阻率升高区域逐渐扩张,在卸载阶段,随着应力的减小,电阻率降低区域继续收缩,电阻率升高区域继续扩张;样品中的高阻体对其所在部位及附近区域的电阻率增幅有较大影响,而对横越高阻体测线的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的趋势性变化无影响;对于原始电性为各向异性的样品,随着应力的增加,其各向异性程度降低;裂隙主要在岩样的浅部产生和发展,而在较深部位的裂隙产生和发展的速率相对较低.上述结果有助于解释和理解地震、火山活动和大型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视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可能成为目前地震电阻率观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 张斌朱涛周建国
- 关键词:岩石电阻率电阻率层析成像
- 2015年3月9日嵩明M_S4.5地震前的电阻率图像异常被引量:1
- 2015年
- 自2014年3月以来,我们在云南省嵩明县小新街小江断裂附近(图1a),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进行与地震有关的电阻率图像动态变化的监测试验.布设了两条测线:一条横跨小江断裂,长约700m;另一条几乎与小江断裂走向平行,长约1 150m(图1b).大约每两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中采用温纳-α装置.所使用的观测仪器为德国DMT公司的RESECS II直流电法仪.观测场地的测试结果表明,
- 朱涛张斌周建国
- 关键词:地震电阻率小江断裂电阻率层析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