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然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MI患者CK-MB峰值与单核细胞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CK-MB峰值结果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值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方法: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正常对照组67例,分别统计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结果,同时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值,并比较各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值以及相关性。结果:患者单核细胞与CK-MB值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r=0.73,P<0.05),预后良好组单核细胞结果为(0.60±0.23)×109/L、预后不良组为(1.19±0.59)×109/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后良好组CK-MB结果为(147.96±87.30)U/L,预后不良组为(286.33±145.76)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通不良时CK-MB值峰值和单核细胞结果可以作为早期AMI患者病情预后的判断指标。
- 龚国忠蒲泽晏唐川苏刘友迎杨翰暄胡然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单核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
-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86例恶性肿瘤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以1:1比例匹配单纯脑梗死患者和单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恶性肿瘤合并脑梗死组中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病因分型(占37.2%),单纯脑梗死组则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占48.8%)。43.0%的患者在确诊恶性肿瘤3月内发生脑梗死,23.3%的患者在3月~6月内发生脑梗死。与单纯脑梗死患者相比,恶性肿瘤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提高(486.3±201.4 vs.325.8±213.5,P<0.001),且MRI表现中病灶数>2个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χ~2=43.914,P<0.001)。与单纯恶性肿瘤患者相比,恶性肿瘤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提高(486.3±201.4 vs.278.4±198.7,P<0.001),且发生远处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恶性肿瘤患者(χ~2=9.313,P=0.002)。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半年内是发生脑梗死的高危时期,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及发生远处转移可能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 刘莉陈秋吕凤琼胡然青绍华
- 关键词:恶性肿瘤脑梗死
-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遂宁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强化阿托伐他汀(40 mg),对照组采用常规阿托伐他汀(20 mg),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和hs-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随访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45±0.45)mmol/L vs(3.67±0.63)mmol/L,(2.34±0.34)mmol/L vs(3.36±0.35)mmol/L,(3.34±0.64)mmol/L vs(5.63±0.34)mmol/L,(1.34±0.45)mg/L vs(5.36±0.34)mg/L,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1.92±0.42)mmol/L vs(1.66±0.39)mmol/L,P<0.01]。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9.34±2.50)分vs(12.34±5.50)分,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较,强化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和hs-CRP水平,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陈小容张波潘飞豹赵磊胡然
-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阿托伐他汀
-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与脂肪泻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的生物学因素与小儿脂肪泻的关系。方法通过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门诊婴幼儿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145例,包括轮状病毒腹泻与细菌性肠炎2组患者。145例婴幼儿患者标本中75例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型腹泻,74例是由各种炎性反应引起的感染型腹泻。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标本组设为观察组,由各种炎性反应引起的腹泻标本设为对照组。利用胶体金法和显微镜镜检观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结果用显微镜镜检发现脂肪泻呈阳性44%,而白细胞镜检呈阳性(+^++)则只有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发现脂肪泻呈阳性为7%,而白细胞镜检成阳性(+^++)为71%(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引起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中,轮状病毒感染是夏、秋、冬季常见的病因,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患儿脂肪泻。因此,患儿脂肪泻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邓劲松刘友迎龚国忠蒲芮胡然蒲泽晏
-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脂肪泻白细胞
- 动态监测hs-CRP和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情。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该院126例AMI患者为AMI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Killip分级NT-proBNP水平的变化。选择90例AMI患者在4~10h、18~26h、40~52h、72~84h内做hs-CRP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KillipⅡ级、Ⅲ级、Ⅳ患者NT-proBNP水平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llipⅢ级、Ⅳ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KillipⅡ级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的hs-CRP水平在发病4~10h内开始升高,病情好转组敏感度为77%,而病情加重组敏感度为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18~26h、40~52h的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72~84h两组病例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0h、18~26h、40~52h、72~84h时间段里,病情好转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病情严重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患者hs-CRP、NT-proBNP随病情加重进行性上升,病情好转时两者水平下降,而持续高水平时提示病情严重。动态监测hs-CRP、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 龚国忠刘友迎蒲泽晏黄刚涂建华李祥坤胡然杨瀚晅
- 关键词: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质
- CK、CK-MB、hs-cTNT与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采用CK、CK-MB、hs-cTnT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并探讨其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临床确诊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3d内动态测定CK、CK-MB、hs-cTnT,病情平稳后行心肌核素显像评估心肌梗死面积,选取入院后3d内CK、CK-MB、hs-cTNT的峰值与心肌梗死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面积梗死患者CK、CK-MB、hs-cTNT结果分别为:1959±1018U/L、90.9±56.1 ng/ml、3564±2173 ng/ml,大面积梗死患者CK、CK-MB、hs-cTNT结果分别为:2497±917 U/L、134.32±70.67ng/ml、6487±2782 ng/ml。中面积梗死与大面积梗死患者三指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CK-MB、hs-cTnT入院后3d内的峰值与梗死面积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0.62、0.72(P<0.05),且hs-cTnT的相关性较CK、CK-MB好(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时,CK、CK-MB、hs-cTnT与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梗死面积与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 龚国忠何理华黄刚杨瀚晅刘友迎胡然涂建华
-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肌钙蛋白T心肌核素显像梗死面积
- 遂宁儿童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分析遂宁地区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在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流行现状,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门诊及住院患儿血清中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分析其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月份中的变化特点。结果:6094例患儿血清IgM抗体阳性812例,阳性率为13.32%,MP阳性率最高,其次为PIVs、INFB、RSV、ADV、LP1、INFA,而COX和CPn未检出;其中男童403例,女童409例,阳性率女童显著高于男童(P<0.01);混合感染主要流行于1月和10月,MP、ADV、PIVs、RSV、INFB分别在9月、7月、10月、12月、1月的阳性率最高,而阳性率MP每月均高于其他病原菌(P<0.05);不同年龄段中1~3岁组阳性率最高,0~1岁组的阳性率最低;除0~1岁组外,各年龄组中阳性率女童均显著高于男童(P<0.05或P<0.01)。结论:使用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联合检测患儿血清中IgM抗体,可以快速明确病原体,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涂建华肖光军杨娜刘艳婷胡然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儿童IGM抗体
-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分析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110例重症中暑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50例单一重症中暑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常规、常规凝血指标、D-二聚体及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住院天数及中心体温对比均无明显差异,而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预后及APACHEⅡ评分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常规凝血指标包括Fib、PLT、PT、APTT、D-二聚体及INR均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指标CR、ACT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可有效诊断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梁艳丽李凤胡然魏容邓劲松王欣
- 关键词:重症中暑凝血功能障碍
- 32Dp210细胞稳定转染方法的比较
- 2010年
-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将质粒pEGFP-CEBP 转染32Dp210,从中寻找最佳的稳定转染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和电穿孔转染方法,将能表达G418抗性蛋白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pEGFP-CEBP转染32Dp210.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瞬时转染率;通过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结果:电转染有最高的瞬时转染效率(58.9%),稳定转染得到的阳性克隆最多,且从细胞筛选到扩增至得到阳性大克隆所用的时间也最少(21d);用阳离子聚合物瞬时转染率低(1.7%),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果居中,瞬时转染率为5.8%,后面两种方法得到的阳性克隆太少,无法筛选到阳性细胞.结论:用电穿孔转染法将质粒pEGFP-CEBP 转染32Dp210是最佳的转染方法.
- 胡然魏容
- 关键词:电穿孔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