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宁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辽宁省稻田野慈姑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被引量:14
- 2015年
-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稻田区野慈姑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水平,整株测定了辽宁省大石桥(种群R1)、海城(种群R2)、苏家屯(种群R3)和开原(种群R4)共4个水稻产区野慈姑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并离体测定了各种群叶片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对苄嘧磺隆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种群R1和R2的抗药性相对较高,抗性指数分别为76.99和49.94,种群R3和R4抗性相对较低,抗性指数分别为12.48和16.91;离体测定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ALS活性可能与是否产生抗药性无关,种群R1、R2、R3、R4的抗性指数分别为81.86、67.48、10.56、24.86;抗药性程度依次为R1>R2>R4>R3。表明4个水稻产区野慈姑对苄嘧磺隆均产生了抗药性,而其体内ALS活性降低可能是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 李平生魏松红纪明山东琴王海宁
- 关键词:苄嘧磺隆乙酰乳酸合成酶抗药性
- 水稻纹枯病生防菌的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发掘抗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方法]利用室内抑制活性和田间防效综合筛选,联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进行鉴定。[结果]SHBN-4、KYXN-10和KYXN-12抑菌圈分别为21.50、28.17、23.00 mm,菌核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9.51%、70.62%和56.14%。3株生防菌田间保护作用均高于治疗作用。KYXN-10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KYXN-12为高地芽孢杆菌(B. altitudinis),SHBN-4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结论]高地芽孢杆菌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首次报道,为水稻纹枯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途径。
- 魏松红张亚婷孔令春杨梦冉李晶郑媛媛王海宁王妍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抑菌效果菌种鉴定
- 蒙古稻上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 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对揭示植物病原菌的起源进化、病害防治以及抗病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运用SSR标记对分离自蒙古稻不同部位的稻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供试菌株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等信息进行分析...
- 田永恒张亚婷王海宁丁英王奕鸣宋宇魏松红
- 关键词:稻瘟病菌SSR
- 全国地区水稻抗纹枯病资源筛选
- 水稻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其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水稻纹枯病又是三大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稻区纹枯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水稻纹枯病菌(R.so...
- 项宗敬王海宁王妍魏松红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抗病性鉴定抗病品种
- 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水稻抗病育种和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2015年采自东北地区水稻主产区的132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和SRAP分析,其中112株为多核菌株(Rhizoctonia solani),20株为双核菌株(Rhizoctonia oryzae)。SRA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12株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2~0.97之间,在78%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15个聚类组群;20株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5~0.90之间,在80%遗传相似水平下,划分为7个聚类组群,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结构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选用辽星1号水稻品种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7.27%的菌株具有强致病性,8.33%的菌株具有中等致病性,14.39%的菌株具有弱致病性,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较为明显。对比聚类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知,SRAP类群划分与菌株的致病力鉴定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 张优魏松红王海宁李帅李思博罗文芳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
- 抗稻瘟病的生防细菌筛选与鉴定被引量:8
- 2018年
- 为获取优良的水稻抗稻瘟病的生防菌株,以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为指示菌,针对2016年和2017年采自辽宁省7个水稻主产区的46份水稻田土样,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土样中分离纯化得到541株菌株,其中真菌137株,细菌288株,放线菌116株;再经菌株发酵液处理水稻种子,清水和氨基寡糖素处理为空白对照,待水稻长至3叶1心期时采用活体苗期接种的方法对已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筛选,得到对稻瘟病有较好诱导抗性的生防菌株5株,标记为DdN5-6、DdN6-1、PJN13-7、PJN13-5和YKN8-7,防治效果为76.13%~58.03%,其中DdN6-1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6.13%。本试验研究菌株发酵液浸种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经菌株DdN6-1和PJN13-5发酵液浸种处理后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88.89%和90.00%,明显高于对照;在相同的生长时间和生长条件下,经菌株PJN13-5发酵液处理的水稻根长最长,达到9.57 cm,高于其他菌株处理;经5株菌株发酵液处理的水稻种子,长至3叶1心期时与对照相比根系较粗壮,其中DdN6-1发酵液处理的水稻幼苗抗病效果最好,菌株PJN13-5发酵液处理的水稻幼苗促生效果最好。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dN5-6、PJN13-7和YKN8-7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DdN6-1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PJN13-5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ormis)。
- 孔令春魏松红宋鹏王海宁许月罗文芳
- 关键词:稻瘟病诱导抗性生防菌筛选菌种鉴定
- 稻瘟病菌对氯啶菌酯敏感性及抗药性突变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全世界各个稻区都有发生,开发、筛选出用于防控稻瘟病的新药剂,对于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离自辽宁省8个水稻产区109株稻瘟病菌(Magnapor...
- 王海宁魏松红张优李思博罗文芳刘志恒
- 关键词:稻瘟病菌氯啶菌酯敏感性生物学特性
- 多核和双核丝核菌侵染水稻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差异
- 2021年
- 丝核菌属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多种丝核菌种类及融合群可侵染水稻,不同丝核菌种类及融合群间致病力具有较大差异,分析不同丝核菌致病力差异对于研究丝核菌属病原菌导致的水稻病害的发生流行以及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多核和双核丝核菌对水稻致病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2种病原菌侵染水稻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侵染过程中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的活性差异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核菌株菌丝扩展速度与形成侵染结构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双核菌株。侵染24h时,多核菌株在水稻叶片表面形成较多侵染垫,双核菌株形成的侵染垫数量明显少于多核菌株;侵染48h时,多核菌株侵染的水稻叶片细胞叶绿体解体,而双核菌株侵染的水稻叶片细胞无明显变化。多核菌株与双核菌株在侵染水稻时均能产生5种细胞壁降解酶,且多核菌株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双核菌株。PG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多核菌株PG酶活性最高为860.46U·mg^(-1),双核菌株PG酶活性最高为59.27U·mg^(-1)。水稻纹枯病菌多核与双核菌株侵染水稻叶片过程中其PG基因表达趋势相同,但多核菌株PG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双核菌株,多核菌株侵染水稻24h时PG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双核菌株在侵染水稻48h时PG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丝核菌属真菌的致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魏松红段淯张优张照茹李昕洋刘伟王海宁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
- 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的筛选
-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病害,也是我国水稻生产上三大病害之一。由于水稻种质资源中缺乏高抗纹枯病的品种,所以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化学农药污染环境、不易降...
- 罗文芳魏松红刘志恒李帅陈筱萌李思博张优王海宁
-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生防菌
- 文献传递
- 茄子绒菌斑病2种斑型病原菌的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由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ssii)引起的茄子绒菌斑病是辽宁省近年来茄子设施栽培生产上趋重发生的叶部病害。该病害常见症状是霉层较密的小病斑———小斑型,本研究首次发现病斑较大、轮纹状霉层的新症状———轮斑型。通过比较2种斑型病原菌的形态和致病性,并进行rDNA-ITS序列分析,与黄枝孢(Cladosporium fulvu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自2种斑型的病菌,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但二者在分生孢子大小和细胞数目比例上有所不同,Z9菌丝生长速率略小于Z6,且Z6中3细胞的分生孢子居多,而Z9中4细胞的分生孢子居多;经人工接种茄子叶片后,叶片背面均产生了棕褐色霉层,与田间自然发病植株症状一致;供试2种斑型菌株的rDNA-ITS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Passalora nattrassii序列相似性均达到99%,与番茄叶霉病菌序列的同源性仅为90%,且与黄枝孢在分生孢子大小和细胞数目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见,茄子绒菌斑病菌并非番茄叶霉病菌。据此,鉴定茄子绒菌斑病的致病菌为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ssii(Deighton)U.Braun&Crous]。
- 刘志恒郑川郭英伟唐爽爽鲁迪王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