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津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切脾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寿命的观察被引量:3
- 1993年
- 本文用^(51)铬标记受检者自身红细胞法,对16例健康人及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再)患者,切脾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寿命(RBC T_(1/2))及其破坏部位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分析。6例慢再患者的SDI、S/L、SLI值高于正常值,切脾后RBC T_(1/2)延长了0.8~14.8天,切脾治疗有效。1例SDI、S/L、SLI值在正常值范围,切脾后RBC L_(1/2)无增加,切脾治疗无效。因之,RBC T_(1/2),SDI、S/L、SLI的测定对遴选切脾治疗病例及观察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刘访杰储榆林瞿全杨崇礼赵艳津
-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脾切除
- 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在小鼠体内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的体内作用。方法:125I标记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采用氯胺T法,并采用昆明鼠和人K562耐药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体内组织分布;采用人K562耐药及敏感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的体内靶向杀伤活性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在昆明鼠体内的半衰期为2h;尾静脉注射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6h后,其在肿瘤部位的分布高于其他组织,在12h和24h时,其在肿瘤与血液分布的比率分别为2.69和8.09;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能介导人T细胞有效杀伤表达Pgp抗原的K562耐药细胞。结论: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能在裸鼠皮下人白血病细胞移植瘤部位富集,并能有效地抑制耐药白血病移植瘤的生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秦岚赵艳津高瀛岱杨铭苏晔吕晶丽邵梦麟熊冬生杨纯正
- 关键词:P糖蛋白小鼠
- 贫血疾患红细胞生存期及破坏场所的观察
- 1997年
- 贫血是临床常见症状,对贫血患者红细胞生存期及破坏场所的观察,有助于认识贫血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51)Cr标记红细胞测定了32例不同原因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半生存期(RBCT1/2),并对肝、脾体表进行测定(cpm),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 王秀婷贺海涛李伟郭永亮刘访杰赵艳津
-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生存期
- IL-27通过信号通路p38 MAPK和PI3K途径调节中性粒细胞Mac-1、fMLP-R及IL-1β表达被引量:7
- 2010年
- 本研究探讨IL-27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黏附分子Mac-1、趋化因子受体fMLP-R和促炎因子IL-1β表达的信号通路。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及低渗裂解残存红细胞方法分离高纯度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IL-27受体(WSX-1/TCCR和gp130)mRNA表达。分别应用IL-27及信号通路p38 MAPK、PI3K和ERK抑制剂SB203580、LY294002、U0126处理中性粒细胞,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作用前后fMLP-R和IL-1βmRNA水平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前后Mac-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协同表达IL-27受体的两个亚单位WSX-1/TCCR和gp130,IL-27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Mac-1表达(p<0.05),SB203580阻断了IL-27对Mac-1的下调作用(p<0.05),而LY294002及U0126无阻断作用(p>0.05)。相反,IL-27上调中性粒细胞中fMLP-R和IL-1βmRNA的表达并能增加IL-1β释放(p<0.05),LY294002阻断了IL-27对fMLP-R和IL-1β的上调作用(p<0.05),而SB203580及U0126无阻断作用(p>0.05)。结论:IL-27与IL-27R相互作用,可能通过p38 MAPK和PI3K信号途径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Mac-1、fMLP-R及IL-1β表达。
- 李建平杨少光董春兰吴昊贾海蓉赵艳津王彤卢世红任倩赵钦军邢文张磊韩忠朝
- 关键词:IL-27中性粒细胞MAC-1IL-1Β
- 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测定的应用价值
- 1993年
-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许多核抗原成分的一种,亦谓之双链DNA(Double strand DNA·dsDNA)其抗体为IgG型。IgG型抗dsDNA抗体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此复合物的浓度与抗体变化水平有关。血清中dsDNA抗体量的变化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改变的一种标志,对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检测方便的一项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与其它疾病鉴别有时较为困难。因此,对血清中dsDNA抗体的测定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刘访杰周英杰赵艳津
- 关键词:DNA自身免疫病免疫性疾病
- 膜结合型M-CSF介导的反向信号传递研究
- 吴克复林永敏赵艳津聂坤王琳张海燕
- 在国际上首次将反向信号研究延伸到膜结合M-CSF,阐明ERK MAPK信号途径参与可溶性受体结合后膜结核M-CSF介导的反响信号传递,发现了膜结核M-CSF胞内区三个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与反向信号相关,且胞内区序列可能同时...
- 关键词:
- 关键词:信号传递介导M-CSF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氟美松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体内细胞因子谱的变化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经氟美松或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谱的变化。方法对CITP、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血小板减少(SLE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正常对照分别用ELISA及RIA方法测定细胞因子谱。用RT—PCR检测辅助性T细胞相关的转录因子c-Mar及T-bet。结果经氟美松和/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CITP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应,体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但是Th2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用PHA对C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刺激后,IL-13的分泌量明显增高,而正常对照PBMC受刺激后IL-13水平很低。结论CITP患者经氟美松/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倾向于Th2细胞因子分泌,这可能是患者获得病情缓解的机制之一。
- 薛峰刘敏赵辉李洪强季林祥赵艳津卢士红杨仁池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辅助性T细胞
- 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改变与妊娠抗磷脂综合征
- 抗磷脂综合征(APS),病因是患者血清中有抗磷脂抗体(APL)所致.在没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APS患者,反复流产和/或死胎的发生率达90%以上.其诊断是病史加上APL阳性.目前关于反复流产妇女及其妊娠时的辅助性T细胞1、2...
- 唐志明赵艳津徐玲朱楣光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TH2型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