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国

作品数:51 被引量:308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肺栓塞
  • 11篇血管
  • 11篇成像
  • 9篇造影
  • 8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血管造影
  • 7篇急性肺栓塞
  • 6篇血栓
  • 5篇静脉
  • 5篇肺血
  • 5篇肺血管
  • 4篇心功能
  • 4篇血栓形成
  • 4篇右心
  • 4篇右心功能
  • 4篇造影术
  • 4篇深静脉
  • 4篇评分
  • 4篇下肢深静脉

机构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2篇深圳市第五人...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宁夏医学院附...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作者

  • 36篇王建国
  • 25篇郭佑民
  • 19篇朱力
  • 12篇杨健
  • 11篇吴晓明
  • 10篇雷晓燕
  • 10篇郭晓娟
  • 10篇刘敏
  • 9篇王辰
  • 9篇郭玉林
  • 7篇马钦华
  • 5篇马红霞
  • 5篇汪军峰
  • 4篇杨媛华
  • 4篇曾敏光
  • 3篇胡臣文
  • 3篇董汉彬
  • 3篇郗农
  • 2篇翟振国
  • 2篇解恩义

传媒

  • 6篇中华结核和呼...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第八届中华放...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4
  • 8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肺血管造影与超声评价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CT肺血管造影(CTPA)及超声心动图 (UCG)对急性肺栓塞(PE)右心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PA确诊的、并于24小时内行UCG检查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包括大面积肺栓塞组24例和非大面...
王建国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UCG右心功能肺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不同层厚的CT肺血管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本文选择了30例准直为0.625mm的肺栓塞患者的CTPA(CT肺血管成像)检查资料,在工作站分别按1.25mm、2.5mm和5mm层厚重建后,分析了不同层厚的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以选择最佳的CTPA扫描准直。
王建国马钦华董汉彬曾敏光陈少华刘梅坚王锦风
关键词:肺血管成像CT成像肺栓塞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肺栓塞后栓塞区肺组织病理学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了解肺动脉栓塞后机体修复过程中肺组织内小血管密度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 8只健康犬 ,通过向肺动脉内注射明胶海绵建立周围性肺栓塞模型。模型建立后第 1、7、14和 2 8天分别处死 2只犬 ,取栓塞侧肺组织和非栓塞侧肺组织进行苏木精 伊红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上述不同时间栓塞侧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bFGF的表达情况以及小血管密度的改变 ,并与非栓塞侧肺组织进行对比。结果  (1)肺栓塞后第 1天 ,栓塞区肺泡腔和肺泡间隔可见液体和细胞渗出 ;栓塞后第 7天 ,渗出的液体和细胞进一步增加 ;栓塞后第 14天渗出的液体和细胞大部分已被吸收 ;栓塞后第 2 8天 ,渗出的液体和细胞完全被吸收 ,组织恢复正常。 (2 )栓塞后第 1、7、14天 ,栓塞区bFGF的表达水平与对侧非栓塞区相比显著提高 (χ2 分别为 4 4 335、71 911、84 4 6 0 ,P均 <0 0 1) ,栓塞后第 2 8天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96 1,P >0 0 5 )。 (3)栓塞后第 1天 ,栓塞区肺组织内小血管密度为 (4 5 6± 0 5 0 )根 /视野 ,与对侧非栓塞区的 (4 11± 0 76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栓塞后第 7、14、2 8天 ,栓塞区肺组织内小血管密度 [分别为 (10 17± 1 0 8)、(10 5 4± 0 93)、(
郭佑民朱力杨健王建国汪军峰陈敏
关键词:肺组织血管密度FGF细胞
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诊断DVT的比较
目的:评价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在诊断急性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证实的51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同时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以及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王建国
关键词:静脉造影DVT
文献传递
造影剂强化后磁共振肺灌注成像诊断周围型肺栓塞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造影剂强化磁共振肺灌注成像 (CE MRPP)对周围型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提高对肺栓塞于CE MRPP表现的认识。方法  8只犬于DSA下经导管将直径 2~ 4mm、长 1cm左右的明胶海绵条注入单侧肺动脉后制成周围型肺栓塞动物模型 ,然后进行CE MRPP检查 ,以DSA发现为标准 ,分析栓塞低灌注区于CE MRPP的表现形式和CE MRPP的诊断敏感性及栓塞低灌注区与正常灌注区的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特点。结果 DSA共发现了 2 6支肺段及以下水平的栓塞肺动脉 ,CE MRPP共发现了 15个低灌注区 ,界限清楚 ,诊断敏感性为 5 7.7% ,特异性为 10 0 %。栓塞低灌注区的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平直而不规则 ,无明显峰值出现 ,正常肺实质则明显强化 ,于注入造影剂后 6.8s达峰值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规则。结论 CE MRPP是诊断周围型肺栓塞的可靠方法 ,可以通过显示栓塞低灌注区的存在对肺栓塞作出间接诊断。
郭佑民王建国杨健吴晓明雷晓燕朱力
周围门控技术在胸部血管磁共振成像的应用被引量:5
2002年
探讨周围门控技术在胸部血管MR成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5例 ,患者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加心电(ECG)门控和周围(PPU)门控对胸部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加ECG门控或PPU门控扫描分别获得胸部血管图像 ,发现PPU门控亦能很好地抑制心脏和血流搏动造成的伪影。结论
郗农雷晓燕吴晓明王建国杨健郭佑民
关键词:胸部血管磁共振成像
犬肺通气应用雾化Gd-DTPA的MRI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应用Gd DTPA雾化颗粒作为对比剂进行犬肺部MR成像 ,探讨其在肺实质MR成像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北方健康家犬 6条 ,分别吸入雾化的NaCl和Gd DTPA后行MR扫描 ,通过测量肺实质信号强度 (SI)增加幅度 ,了解其在肺内的分布。结果 吸入生理盐水蒸汽后肺实质信号强度增加了 11.5 %~ 2 5 .8% ,平均 15 .8% ,与吸入空气时的信号强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吸入Gd DTPA雾化颗粒后肺实质信号强度明显增加 ,增强幅度 42 .7%~ 76 .8% ,平均5 9.2 % ,与吸入空气时的信号强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雾化的Gd DTPA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肺部MRI增强对比剂 ,应用雾化Gd DTPA来获得大型实验动物的有关肺通气信息是可行的。
郭佑民吴晓明王建国杨健雷晓燕朱力
关键词:通气功能动物模型GD-DTPA磁共振成像
CT肺血管成像分析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被引量:42
2009年
目的: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A)评价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1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肺栓塞279例,非肺栓塞733例。以CTPA作为肺栓塞的诊断标准,分析肺栓塞和非肺栓塞患者之间的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分析肺栓塞的CT肺动脉栓塞指数,并探讨其与右心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对右心功能参数的分析发现,肺栓塞与非肺栓塞患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肺栓塞患者的Qanadli栓塞指数明显高于Mastora栓塞指数,并高度相关。肺动脉栓塞指数与部分右心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弱。结论:CTPA可以反映肺栓塞后肺动脉的阻塞程度和右心功能的改变,但肺动脉阻塞程度不能准确地反映右心功能的变化。
王建国王辰郭佑民郭晓娟刘敏杨媛华翟振国朱力郭玉林马红霞
关键词:肺栓塞螺旋CT右心功能
肺通气氧功能成像对区域性肺通气信息的实验观察(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应用肺通气联合肺灌注磁共振功能成像对犬肺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4只犬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将吸收性明胶海绵条注入左下肺动脉后复制肺栓塞动物模型。犬于栓塞前分别吸入室内空气(21%O2)和高浓度氧(99.5%O2)及栓塞后再次吸入高浓度氧行肺通气MRI扫描,分别测出左下肺信号强度,观察反映肺通气的信号强度的变化。犬于栓塞前和栓塞后分别行肺灌注MRI扫描观察左下肺的灌注情况。结果:肺通气MRI扫描时,左下肺栓塞前吸入99.5%O2后较吸入室内空气时的肺实质信号强度明显增加,栓塞后吸入99.5%O2肺实质信号强度亦明显增加,同未栓塞的右下肺相同步骤时的信号强度增加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3.685,P>0.05),说明左下肺栓塞后肺通气未受影响。肺灌注MRI扫描时注入造影剂后,右下肺未栓塞区的信号强度迅速上升,于第6.8秒达灌注峰值期,而左下肺栓塞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低平,始终未出现明显的灌注峰值期。结论:MRI肺通气氧功能成像联合灌注成像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手段,对肺栓塞的诊断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
吴晓明郭佑民杨健牛刚王建国雷晓燕朱力汪军峰
关键词:DSA磁共振成像肺栓塞
临床评分和D-二聚体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临床Wells评分和(或)D-二聚体检查能否安全、可靠地排除或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法回顾性收集两家医院疑诊DVT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48h内进行临床评价、D-二聚体检查和双侧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比较单独应用临床评分或D-二聚体检查,以及临床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查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描述性资料采用频数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274例患者纳入研究。以低度可能性为阴性结果,中、高度可能性为阳性结果,临床Wells评分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4%、66.1%、52.3%和86.6%;以D-二聚体≥500μg/L为阳性结果,D-二聚体检查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9%、66.1%、50.8%和84.2%;以低度可能性同时D-二聚体〈500μg/L为阴性结果,中、高度可能性同时D-二聚体≥500μg/L为阳性结果,临床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检查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3%、76.8%、67.1%和92.5%。结论针对临床疑诊DVT的患者,单独应用临床Wells评分或D-二聚体检查,以诊断或排除DVT是不准确的;联合应用临床Wells评分和D-二聚体检查,才能对患者是否患有DVT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朱力王建国刘敏郭晓娟郭玉林郭佑民王辰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