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应对方式在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应对方式在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12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应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中文版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问卷,对病人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情况、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4.72±1.38)分;病人的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三者之间互为正相关(r=0.226~0.435,P〈0.01);面对型、回避型、屈服型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9.76%、10.03%、73.54%。结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应对方式在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间发挥中介作用。医护工作者应引导病人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伤残,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袁玉艳 杨富国 黄霞 王淑云 曹立楠 梁瑶关键词:生活质量 肠造口 健康相关行为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健康干预措施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健康相关行为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青岛市三大医院的新发、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按年龄、性别与病例组配对的100例同期未患结直肠癌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量表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中的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饮酒、每日静坐时间长、进食腌渍、油炸烟熏及剩饭菜、红肉摄入频率高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豆类及其制品摄入频率高、清晨空腹饮水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定时排便(OR=0.05,95%CI:0.01~0.60)、体育锻炼频率3~7次/周(OR=0.11,95%CI:0.04~0.48)及>7次/周(OR=0.03,95%CI:0.01~0.23)、十字花科类蔬菜摄入频率1~3次/周(OR=0.09,95%CI:0.02~0.24)及>3次/周(OR=0.04,95%CI:0.01~0.15)、绿叶蔬菜摄入频率1~3次/周(OR=0.12,95%CI:0.03~0.48)及>3次/周(OR=0.11,95%CI:0.02~ 0.65)、瓜果蔬菜类摄入频率>3次/周(OR=0.03,95%CI:0.01 ~ 0.39)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结论 适当体育运动、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频率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加强社区宣传教育,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王丹倩 宋扬 杨富国 袁玉燕 曹立楠 梁瑶关键词:结直肠癌 健康相关行为 病例对照研究 微信联合造口门诊延续护理模式对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微信联合造口门诊延续护理模式对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首次接受肠造口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病人通过微信联合造口门诊随访,对照组病人仅通过造口门诊随访。对两组病人咨询的问题及其解决情况进行记录,并对病人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后的造口护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问卷评估。结果出院时,两组病人的造口护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实验组病人造口护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好于对照组(χ~2=9.255,t=2.057~3.589,P〈0.05)。病人微信咨询的主要问题包括造口并发症(117人次)、日常生活问题(77人次)、造口产品使用(56人次)及造口还纳问题(23人次)等,通过微信指导上述问题的解决率分别为53.0%、72.7%、67.9%和65.2%。结论微信联合造口门诊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满足造口病人的早期护理需求,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水平。 梁瑶 王淑云 权琳 陈海燕 张丽 杨富国关键词:门诊医疗 肠造口术 自我护理 动机性访谈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维持期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实验室指标和患者腹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体得分及透析操作技术、饮食摄入、病情监测和并发症管理等四个维度得分、自我效能水平得分明显升高,尿素氮清除指数、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明显上升,血磷明显降低,患者无腹膜炎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能够明显提高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增强患者的透析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刘晓晨 杨富国 王卫红 王丹倩 曹立楠 梁瑶 袁玉燕关键词:腹膜透析 非卧床 自我管理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2016年 个人的生活方式影响其健康,健康行为的建立与保持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1]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多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梁瑶 黄霞 王淑云 杨富国关键词:健康教育 应对方式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对212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均对其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伤残接受度以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对生活质量有间接影响。结论医护人员在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实践工作中,应重视伤残接受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在总结不同作用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袁玉艳 杨富国 王淑云 曹立楠 王艳 梁瑶关键词:生活质量 永久性肠造口 膳食模式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和生活方式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1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新发、原发结直肠癌患者及218例同期未患结直肠癌的医院和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半定量食品频率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17.0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主要膳食模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得到5种不同的膳食模式,分别为健康膳食模式、水产奶类、酒肉类、西方膳食模式和高盐腌制类膳食模式。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健康膳食模式、水产奶类膳食模式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且高分位组与低分位组相比患病率显著降低,OR值与95%CI值分别为0.393(0.154~0.762)、0.361(0.102~0.8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肉类膳食模式、西方膳食模式及高盐腌制类膳食模式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且高分位组与低分位组相比患病率显著增加,OR值与95%CI值分别为1.842(1.233~3.150)、1.927(1.224~3.344)及2.019(1.134~4.14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膳食模式、水产奶类膳食模式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酒肉类膳食模式、西方膳食模式及高盐腌制类膳食模式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提出相关的措施来促进健康饮食习惯,进行合理的饮食管理,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曹立楠 杨富国 宋杨 黄霞 王丹倩 袁玉艳 梁瑶 王艳 鞠陶然关键词:膳食模式 结直肠癌 病例对照研究 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心理弹性与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健康行为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方便取样法选取新辅助治疗原发直肠癌患者112例,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患者的心理弹性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心理弹性评分(58.14±10.66)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健康行为评分为(115.99±15.79)分,其中人际关系得分最高(21.69±3.60),健康责任(19.17±3.56)以及运动锻炼(14.87±3.81)得分较低;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健康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5,P<0.01);坚韧、医疗付费方式、自强正向预测健康行为,可解释总变异的54.5%。结论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低,健康行为处于一般水平。公费医疗、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患者倾向于采取良好的健康行为。 王丹倩 杨富国 李桂秀 梁瑶 袁玉燕 曹立楠关键词: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心理弹性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了解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心理一致感及生活质量现状,探讨伤残接受度、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y Scale,AODS)、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 SOC)和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ity of Hope-Quality of life-Ostomy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 COH-QOL-OQ)对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9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总分为(79.01±4.21)分,心理一致感总分为(53.42±4.19)分,生活质量总分为(4.47±1.31)分;生活质量总分与伤残接受度总分、心理一致感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0和0.552(P<0.05);伤残接受度、心理一致感、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造口时间进入生活质量的回归模型(P<0.05),R2=0.649。结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及生活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心理一致感处于低度水平,生活质量与伤残接受度、心理一致感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提高肠造口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和心理一致感水平,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经济情况、造口时间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袁玉艳 王淑云 黄霞 曹立楠 梁瑶 杨富国 尹雪燕关键词:永久性肠造口 心理一致感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PCI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ITHBC)的健康教育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护... 梁瑶关键词: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