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紧耦合方法研究离子原子碰撞的单俘获过程被引量:5
- 2005年
- 介绍了双中心原子轨道紧耦合方法计算离子原子碰撞的单俘获截面的基本原理 ,对于双中心原子轨道紧耦合方法 ,找到一种系统化计算模型参数的方法 ,并根据该方法得到有关模型参数 ,计算了O6 + 离子与H碰撞系统 ,所得计算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实验值很好符合 .
- 杨威蔡晓红于得洋
- 关键词:单电子俘获紧耦合
- 用紧耦合方法研究C^(4+)和O^(6+)与He原子碰撞被引量:5
- 2004年
- 用双中心原子轨道紧耦合方法计算了C4+-He以及O6+-He碰撞的单俘获总截面,入射离子的能量范围为10-100 keV/amu,所得计算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实验值很好符合。对满壳层入射离子,研究了单俘获截面随入射离子电荷态的变化,并讨论了原子轨道展开波函数数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杨威蔡晓红于得洋
- 关键词:模型势
- 串联分子泵获得10^(-9)Pa真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介绍了采用两级分子泵串联系统获得 10 - 9Pa真空度的实验研究。实验证明 ,通过串联一台分子泵 ,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氢气的压缩比 ,显著提高系统的极限压强。
- 蔡晓红杨晓天曹柱荣张军辉卢荣春杨威郝斌干
- 关键词:真空获得氢气超高真空系统
- 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 ,建立了程序模拟离子与原子碰撞中的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模拟入射离子束的空间密度分布 ,原子束密度的空间分布 ,靶原子的初速度分布 ,根据反应几率产生不同电荷态反冲离子 ,并求出反冲离子飞行时间后 ,对每次模拟事件根据飞行时间进行累计 ,就得到反冲离子的飞行时间谱。模拟结果与实验 (Ar12 + -Ar)测量到的TOF谱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进行了定性讨论。
- 汪正林马新文杨威
- 关键词:蒙特卡罗方法离子原子碰撞
- 等电荷态离子与He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过程研究
- 2004年
-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等电荷态离子Cq + 、Nq + 、Oq + 、Neq + (q =4 ,5 ,6 ,7)与He原子碰撞中 ,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的比值R。研究了相同 q入射的情况下 ,R与入射离子核电荷数Z的依赖关系 ,在统计蒸发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 曹柱荣于得洋杨威卢荣春邵曹杰陈熙萌蔡晓红
-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转移电离
- 高电荷态Xe离子与He原子碰撞中的电子转移过程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研究了高电荷态Xe离子 (q =1 5 ,1 7,1 9,2 1 ,2 3)与He原子碰撞中双电子转移截面与单电子转移截面比随入射离子电荷态的变化规律 .提出一步过程假定 ,对扩展的经典过垒 (ECB)模型进行了修正 ,利用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单、双电子转移绝对截面与Andersson等人和Selberg等人的实验结果很好符合 。
- 曹柱荣蔡晓红于得洋杨威卢荣春邵曹杰陈熙萌
-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HE原子原子物理学
- 高离化态S^(q+)与H_2碰撞中H_2^(r+)的库仑爆炸及解离过程研究
- 2004年
-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器和散射离子 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 90 0keV的Sq + +H2 碰撞产生的H+ 碎片的能量分布 ,实验表明部分Hr+ 2 发生解离。基于蒙特卡罗方法 ,建立了程序模拟离子与分子碰撞中的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模拟结果与实验 (S2 + +H2 ,S2 + +He)测量到的TOF谱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进行了定性讨论。
- 汪正林马新文杨威
- 关键词:蒙特卡罗方法库仑爆炸
- HIRFL-CSR实验环内靶系统被引量:9
- 2002年
-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 (HIRFL CSR)的内靶系统 ,是用于为实验环内的物理实验提供厚度为 10 11— 10 13 atoms/cm2 的团簇靶和极化靶 .采用超声喷气技术获得团簇粒子束 ,采用Stern Gerlach方法获得极化氢束和极化氘束 .
- 蔡晓红卢荣春曹柱荣杨威马新文詹文龙D.K.TorpokovD.Nikolenko
- 关键词:HIRFL-CSR团簇
- 经典过垒模型在Xe^(q+) +He碰撞中的应用
- 2004年
-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研究了高电荷态Xe离子 (q =15 ,17,19,2 1,2 3)与He原子碰撞中双电子转移截面与单俘获截面比随入射离子电荷态的变化规律。提出一步过程假定 ,对扩展的经典过垒(ECB)模型进行了修正 ,利用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单、双电子转移绝对截面与Andersson等人和Selberg等人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所得截面比与本实验得到的双电子转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符合得比较好。
- 曹柱荣蔡晓红于得洋杨威卢荣春邵曹杰陈熙萌
-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电荷转移氙离子原子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