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干细胞药物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目的:建立药物富集肿瘤干细胞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化疗药物5-fu处理获得了稳定耐受氟尿嘧啶的SGC-7901耐药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细胞粘附性,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法检测成球生长比率,流式细胞...
- 巩佃霞李贵新王文浩傅俊凯薛克伟李新新
- 胃癌干细胞药物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正>目的建立药物富集肿瘤干细胞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化疗药物5-fu处理获得了稳定耐受氟尿嘧啶的SGC-7901耐药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细胞粘附性,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法检测成球生长比率,流式细...
- 巩佃霞李贵新王文浩傅俊凯李新新薛克伟李文卿
- 关键词:胃癌干细胞药物筛选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树突状细胞(DC)在胃癌免疫治疗中应用进展
- 薛克伟李贵新王文浩李肖燕姜雨李新新
-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CD13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CD13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67例舌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CD44和CD133的表达状况。结果 CD44和CD133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1%(39/67)和65.67%(44/67);CD44、CD13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44的阳性表达和CD133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5年生存率存在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程度、CD44的阳性表达及CD133的阳性表达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CD44、CD133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预后评价的参考标准,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栾可峰李新新孙学辉范欣巩佃霞胡温庭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CD44CD133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中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Cellsearch法计数患者静脉血中CTC数目,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数目显著高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目与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分期无关(P>0.05);外周血CTC阳性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转移性(M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转移性(M0)患者(P<0.05);不同TNM分期(Ⅰ~Ⅱ,III^IV期)患者CTC阳性率分别为42.9%,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目与临床特征相关,通过检测CTC可初步反映疾病状态,并有望成为新的血液学指标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
- 郭迎雪李贵新李方超栾可峰李新新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
-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CD13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CD13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67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CD133的表达状况。结果 CD44和CD133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1%(39/67)和65.67%(44/67);CD44,CD133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44的阳性表达和CD133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5年生存率存在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程度、CD44的阳性表达及CD133的阳性表达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CD44,CD133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预后评价的参考标准。
- 栾可峰李新新孙学辉范欣巩佃霞胡温庭
- 关键词:CD44CD133临床病理特征
- 男性乳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 2015年
-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在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比例低于1%,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的比例也低于1%,但近年男性乳腺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由于性别特征及发病率低,男性乳腺癌常被延误诊断,甚至误诊,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男性乳腺癌的重视。现报道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李新新李贵新郭迎雪姜雨李文卿高志城王玉然
- 关键词:男性乳腺癌
- 胃肿瘤抗原致敏的脐血 DC 联合 CIK 对胃癌细胞株 SGC-7901杀伤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体外胃肿瘤抗原致敏脐血 DC 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胃癌细胞株 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 DC 细胞和 CIK 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 DC 细胞表面抗原 CD83、CD86、CD11c 及 CIK 细胞表面抗原 CD3、CD56、CD4、CD8、CD16表达。致敏 DC-CIK、非致敏 DC-CIK、CIK 作为效应细胞,SGC-7901作为靶细胞,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致敏 DC-CIK、脐血 DC-CIK、CIK 分别在效靶比10:1、20:1、40:1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成熟脐血 DC 表面抗原 CD83^+ CD86^+、CD11c^ + CD83^+、CD86^+ CD11c^ +表达率分别为(75.4±2.1)%、(79.3±1.4)%、(80.2±2.6)%。致敏脐血 DC 表面表达率分别为(77.7±1.5)%、(82.6±1.9)%、(76.9±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26,P ﹥0.05;t =0.958,P ﹥0.05;t =1.049,P ﹥0.05)。成熟 CIK 中 CD4^+细胞占(22.8±1.3)%,CD8+细胞占(77.3±1.8)%,CD3^+ CD56^+ CD16^+细胞占(24.5±2.1)%。致敏 DC-CIK、DC-CIK、CIK 都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致敏 DC-CIK 在效靶比为10:1、20:1、40:1时杀瘤活性分别为(37.68±1.49)%、(41.67±0.90)%、(42.71±0.98)%,在效靶比为40:1时杀瘤活性最强,DC-CIK 组分别为(36.77±0.46)%、(38.94±0.95)%、(41.15±0.89)%,CIK组分别为(34.74±1.01)%、(37.76±0.43)%、(39.65±0.79)%,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92, P ﹤0.05;F =19.13,P ﹤0.05;F =8.88,P ﹤0.05)。结论胃肿瘤抗原致敏脐血 DC 可明显增强 DC-CIK的杀瘤活性,致敏脐血 DC-CIK 在效靶比为40:1时杀瘤活性最强。
- 薛克伟李贵新李新新郭迎雪李敖王文浩
- 关键词:胃肿瘤
- 胃癌组织中CD133和ALDH1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乙醛脱氢酶1(ALDH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7例原发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CD133和ALDH1,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33、ALDH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49.57%,癌旁组织均阴性,P均<0.01。CD133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ALDH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CD133、ALDH1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阴性者(P均<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CD133、ALDH1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CD133、ALDH1表达增高,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 李新新李贵新黄琰傅玲栾可峰王文浩
- 关键词:胃癌肿瘤干细胞
- 链式CIK细胞治疗食管胃双原发癌1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 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重要的治疗模式,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其中肿瘤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在临床上逐渐被接受,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目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
- 李新新李贵新栾可峰郭迎雪万晓庆
- 关键词:细胞治疗CIK双原发癌文献复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