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苏伟

作品数:3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细胞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8篇凋亡
  • 7篇急性
  • 6篇细胞凋亡
  • 6篇流式细胞
  • 6篇流式细胞术
  • 5篇慢性
  • 5篇免疫
  • 4篇预后
  • 4篇粒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红细胞
  • 3篇弹力
  • 3篇蛋白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弹力图
  • 3篇慢性粒细胞

机构

  • 28篇汕头市中心医...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汕头市第二人...

作者

  • 32篇张苏伟
  • 9篇林祥伟
  • 4篇费选文
  • 4篇李佳真
  • 3篇曾嫦
  • 3篇陈晓红
  • 3篇金妍
  • 3篇林朝
  • 3篇梁海燕
  • 3篇李海彬
  • 2篇张俏忻
  • 2篇朱红军
  • 2篇孟令英
  • 1篇吴令杰
  • 1篇林振素
  • 1篇陈书裕
  • 1篇康惠忠
  • 1篇林静华
  • 1篇陈益宏
  • 1篇张盛斌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医生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国校医
  • 3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核抗体滴度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滴度的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的相关性及其与肝功能异常检出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ANA阳性患者根据结果滴度分为A组1∶100、B组1∶320和C组1∶1000。ANA定性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ALT、AST、GGT采用速率法检测;TP采用双缩脲法检测。结果各滴度ANA阳性患者中E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A组63.33%、B组74.07%、C组80.95%。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0.00%、29.60%、47.60%。结论 ANA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检出率高,随着ANA滴度的升高肝功能损害检出率也升高;ANA阳性与肝功能损伤有相关性。
金妍张苏伟
关键词: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肝功能检查自身免疫性疾病
2-甲氧基雌二醇联用抗坏血酸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2-ME联合抗坏血酸在诱导CML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期间汕头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已确诊的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7例骨髓,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ML细胞并培养传代并随机分为四组。使用抗肿瘤化合物2-甲氧基雌二醇(2-ME)与抗坏血酸(AA)组合来处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根据药物浓度分为:(1)未加药组;(2)2-ME组(2μmol/L);(3)AA组(62.5μmol/L);(4)2-ME联用AA组(2-ME:2μmol/L+AA:62.5μmol/L)四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处理后的CML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结果 2μmol/L 2-ME+62.5μmol/LAA组可诱导CML细胞凋亡。2-ME+AA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凋亡,在浓度2~8μmol/L时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2-ME+AA可诱导处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处于S期的细胞减少。结论 2-ME联合抗坏血酸可诱导白血病细胞以时间-剂量依赖式凋亡,且与细胞周期抑制有关。
张苏伟曾嫦林祥伟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2-ME抗坏血酸凋亡
2-甲氧基雌二醇联用抗坏血酸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2-ME联合抗坏血酸在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凋亡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率;通过EMSA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 2μmol/L2-ME+62.5μmol/LAA组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2-ME+AA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凋亡,在浓度(2~8μmol/L)时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2-ME可诱导NF-κBDNA结合活性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结论 2-ME联合抗坏血酸可诱导白血病细胞以时间-剂量依赖式凋亡,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与NF-κB通路有关。
张苏伟曾嫦林祥伟
关键词:K562细胞2-甲氧雌二醇抗坏血酸
早产儿免疫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相关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结果:与健康足月儿比较,早产儿Cd3+、Cd4+比例较低,Cd8+比例比足月儿高(p<0.05)。早产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较足月儿低(p<0.05)。结论:早产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监测,并采取必要治疗方案,对预防早产儿感染,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梁海燕陈晓红张苏伟
关键词: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早产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B系及髓系相关抗原交叉表达情况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T、B系特异性抗原及髓系相关抗原的交叉表达情况,指导ALL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1例ALL患者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及细胞质抗原标记,分析ALL分型结果。结果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78.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占21.6%。在ALL中,髓系抗原表达率为68.6%(35/51),在B-ALL和T-ALL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和54.5%(6/11),两个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在CD34+B-ALL及CD34B-ALL中的表达分别为(52.2%、21.4%,P<0.05),CD13在CD34+T-ALL及0034丁-八1^中的表达分别为(42.9%、25.0%,尸<0.05)。0033在0034+:6-八〇^及0034B-ALL中的表达分别为46.2%、14.3%,P<0.05),CD33在CD34+T-ALL及CD34T-ALL中的表达分别为(42.9%、25.0%,P<0.05)。CD4在B-ALL中表达率为17.5%(7/40),4/7例伴CD13/CD33表达,其他T系抗原表达极少:1例表达CD7,同时伴CD13/CD33表达;1例表达CD2,同时伴CD13/CD33;2例表达CD3、3表达例CD5,均不伴CD13/CD33表达;1例共表达CD7和CDL结论对ALL细胞交叉表达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造血前体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对ALL的治疗及颈后提供帮助。
张苏伟李佳真林朝李海彬曾嫦林祥伟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化抗原髓系抗原预后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CD抗原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AML和ALL中CD抗原的表达规律,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累积分子机制研究材料。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CD45/SSC设门,应用13种单克隆抗体对CD45弱表达的细胞群进行免疫分型,测定多种CD分子的表达率,并通过χ~2检验比较不同的高表达CD分子的相关性。结果 44例AML患者中表达且高表达CD33(79.6%),CD38(70.5%),CD117(52.3%),cyt-MPO(50.0%);16例B-ALL患者中CD10(75.0%),CD19(81.25%)以及CD22(81.25%)阳性表达率较高;比较AML患者高表达CD抗原,结果显示CD33/CD38、CD33/cyt-MPO的抗原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CD分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上表达有差异性,或将为靶向治疗和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用的线索。
陈敬潮师江龙张苏伟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CD分子
熊果酸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的生物学功能探讨
2015年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凋亡及其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UA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凋亡;用DCFH-DA法检测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结果 20μmol/L浓度组可见细胞变形、坏死,40μmol/L浓度组可见细胞变形、核固缩、核碎裂和胞膜突起等现象。10、20、40μmol/L作用48h后K562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关系,凋亡率分别为21.66%、40.55%、70.21%,随着UA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也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熊果酸能显著增高K562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且活性氧水平随着熊果酸的浓度增加而升高。平均荧光强度由48.96升至7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熊果酸可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凋亡,且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在凋亡诱导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费选文张苏伟孟令英
关键词:熊果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凋亡活性氧自由基
肾功能异常患者MSCV与MCV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肾功能异常患者球形细胞平均体积(MSCV)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比值变化,探讨MSCV/MCV与Cr、urea及Hb的相关性及疾病治疗过程MSCV/MC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Uni Cel Dx H800 Coulter血液分析仪、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肾功能异常患者、80例非肾功能异常贫血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者MSCV、MCV、Hb、Cr、urea,用Pearson相关分析MSCV/MCV与Cr、urea和Hb的相关性,调查18例肾功能异常患者治疗期间urea与Hb及MSCV/MCV的变化。结果肾功能异常组MSCV/MCV为1.007±0.0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MSCV/MCV(1.04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5,P<0.01),也低于贫血组MSCV/MCV(1.042±0.04,t=4.545,P<0.01)。MSCV/MCV<1发生率,肾功能异常组为35.0%(28/80),贫血组为11.25%(9/80),健康对照组为2.5%(2/80),肾功能异常组与其他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7.73,P<0.01)。MSCV/MCV与urea呈负相关(r=-0.5836 P<0.01),与Cr、Hb没有相关性(P>0.05)。肾功能异常患者治疗期间MSCV/MCV随着urea的下降而上升。结论肾功能异常患者易出现MSCV
费选文张苏伟
关键词:红细胞指数
联合检测脑脊液MMP-9和TGF-β1在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MMP-9和TGF-β1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TBM)、病毒性脑膜炎(VM)和细菌性脑膜炎(BM)中早期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膜炎患者共64例,其中TBM组16例,BM组26例:VM组22例。对照组1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MMP-9及TGF-β1含量。结果TBM和BM组脑脊液MMP-9含量均高于VM组和对照组(P<0.05),而VM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BM组的CSFMMP-9浓度明显高于BM组(P<0.05)。CSFTGF-β1在3组中的含量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TBM组和BM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VM组中均小于TBM和BM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TBM组,CSFMMP-9和TGF-β1与CSF白细胞、蛋白、葡萄糖和氯化物均无相关性(P>0.05)。BM组,CSFMMP-9与CSF白细胞和氯化物均呈正相关(P<0.05),而CSFTGF-β1与CSF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CSF氯化物呈负相关(P<0.05)。VM组中,CSFMMP-9与CSF白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CSF氯化物呈负相关(P<0.05),而CSFTGF-β1与CSF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CSF氯化物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MMP-9水平可以作为早期鉴别TBM与非TB脑膜炎的指标。脑脊液TGF-β1水平可以作为早期鉴别VM与非VM的指标。联合检测脑脊液MMP-9和TGF-β1可以提高3组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能力。
杨礼张苏伟林祥伟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
高危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态与宫颈病变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23名妇女接受液基细胞检查(TCT),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HPV-DNA和HPV分型检查。以TCT细胞学正常、高危HPV亚型阳性患者181例作为目标人群,随访重复TCT细胞学检查和HPV基因分型,TCT细胞学异常的妇女在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细胞活检。分析在不同的HPV感染类型,TCT异常的感染状态(持续感染、间歇性感染和感染清除)和宫颈病理学异常的相关性。结果目标组随访1年,宫颈病变的发生率在HPV持续性感染和HPV感染清除或间歇性感染的女性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目标群体随访2年,持续性HPV感染女性比HPV感染清除或间歇性感染的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生率高(P<0.05)。与单一类型感染相比,多发性HPV感染的宫颈病变发生率并不增高(P>0.05)。HPV16和HPV18感染发生率高,且宫颈病变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持续HPV感染2年以上,特别是HPV16和HPV18持续感染,宫颈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临床上,高危HPV分型和感染状态的联合筛查更具临床意义。
梁海燕陈晓红张苏伟
关键词:宫颈病变HPV基因分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