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星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岩心
  • 2篇生物礁
  • 2篇矿物
  • 1篇岛礁
  • 1篇东亚季风
  • 1篇盐岩
  • 1篇岩芯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泥质区
  • 1篇粒度
  • 1篇粒级
  • 1篇矿物特征
  • 1篇矿物学
  • 1篇矿物学特征
  • 1篇矿物组成
  • 1篇环境意义
  • 1篇环境指示意义
  • 1篇季风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3篇沈星
  • 1篇翟世奎
  • 1篇褚忠信
  • 1篇曹佳琪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北黄海西部与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敏感粒级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用激光粒度仪对南黄海中部(YSZD01孔)与北黄海西部(B45孔)泥质区沉积物短柱样进行高分辨选样(0.5 cm)的粒度测试与分析,并对柱样进行210Pb测年分析。B45孔柱样沉积时间为1913~2010年,沉积物以粉砂为主,粒度参数垂向波动较大。YSZD01孔柱样沉积时间为1909~2012年,沉积物为泥与砂质泥,粒度参数垂向变化较小。两孔在1958年、1971年、1980年左右砂含量突增,很可能归因于强度大的寒潮,其增强了黄海两泥质区的水动力环境,导致两孔在这些年份左右的粗颗粒沉积物含量突增。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得到B45孔沉积物敏感粒级组分为15.6~71.8μm,YSZD01孔沉积物敏感粒级组分为23.7~500.0μm,用其作为东亚季风变化的指标,显示自1910年代以来东亚冬季风强度增强,两孔在1925~1935年、1955~1964年、1974~1977年、1982~1986年这四个时期敏感粒级含量出现增加趋势,对应冬季风强度增强较为明显。从岩芯粒度来看,季风强度的变化体现为敏感粒级组分含量变化,季风频率的变化体现为敏感粒级含量波动的程度。
沈星褚忠信王玥铭李应坤苗安洋梁玉蕾
关键词:泥质区粒度东亚季风
南海西沙石岛西科1井岩心矿物学特征及成岩作用分析
2012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设计钻探了“西科1井”,设计钻井深度1350m,至2013年底钻取岩心长度为748m,取芯率78.4/%。本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新近纪以来古气候与古环境的地球化...
沈星
关键词:矿物特征成岩作用
文献传递
西沙石岛生物礁的矿物组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通过对西科1井岩心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矿物组成分析,来研究礁体的发育过程和古海洋环境的变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西科1井岩心碳酸盐岩的矿物由低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和白云石组成.矿物组成特征表明,井深35.4m处为一重要的地层界面或环境变化界面.在岩心(井深0~748m)中共识别出5个白云岩层,其中上新统莺歌海组一层(井深:289.3~312.3m,厚约23m),上中新统黄流组三层(分别位于井深:373.3~412.7m,厚约39.4m;424.7~450.6m,厚约26.1m;469.70~564.96m,厚约95.2m),中中新统梅山组一层(井深:615.20~636.96m,厚约21.7m).各层的白云岩化程度不尽相同,5层白云岩中白云石矿物含量的最大值在79.3%~100%之间.生物礁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古海洋环境的变化,与古气候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升降间接地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石岛西科1井中的5层白云岩应该是在较长时间稳定环境条件下发育而成,主要应该是蒸发泻湖渗透回流作用下早期形成的方解石类碳酸岩白云岩化的结果,但并不排除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的可能性.
翟世奎米立军沈星刘新宇修淳孙志鹏曹佳琪
关键词:矿物组成生物礁海洋地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