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辉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FUT2基因多态性及组织血型抗原分泌类型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易感性的研究
- 叶青余加林艾青贺雨肖洒朱丹萍张云辉宋思捷
- 早产儿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其肠道菌群的近期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利用16S r DNA PCR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探讨生后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对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 d为哌拉西林组,7 d内未使用抗生素为对照组。收集胎粪(〈12 h)和3、5、7日龄(d3、d5、d7)的粪便标本,采用PCR-DGGE方法对肠道菌群的变化行动态观察,同时行克隆测序分析菌群组成的变化。结果 24例早产儿的96份粪便标本进入分析,哌拉西林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基线具可比性。24份胎粪提取细菌DNA后行PCR扩增失败,未行DGGE分析。1哌拉西林组d3、d5、d7时点的Shannon指数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64(1.16-1.92)、1.97(1.69-2.20)和1.22(0.69-2.10);对照组分别为1.39(0.94-1.94)、2.24(2.07-2.49)和2.38(2.07-2.61),哌拉西林组d7时点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随日龄增加,对照组Shannon指数逐渐升高;哌拉西林组Shannon指数呈降低趋势。3d7时点哌拉西林组和对照组均以克雷伯菌属占绝对优势(35.5%和42.4%),且乳酸杆菌属检出率均较低(1.6%和0.8%)。哌拉西林组较对照组肠球菌属(21.0%vs 7.2%)及链球菌属(25.8%vs 4.0%)比例明显增加,肠杆菌比例明显降低(3.2%vs 12.8%)。结论早产儿菌群结构简单,生后抗生素应用会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
- 朱丹萍杜立中余加林艾青肖洒程晨张云辉贺雨潘云宋思捷
- 关键词:早产儿肠道菌群抗生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铜绿假单胞菌与轻型链球菌混合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混合细菌生物膜(biofilm,BF)培养的适宜条件,建立混合细菌BF体外模型,并为研究混合细菌BF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PAO1、轻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标准株ATCC49456。紫外分光光度计、CCK-8(cell counting kit-8)比色法比较2种细菌在不同p H值、培养基、混合比例、加入顺序和混合时间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建立单独及混合细菌BF后,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BF内部活死菌比例。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BF结构。结果 p H值为7.5最适宜2种细菌生长,P<0.01;2种细菌在脑心浸出液培养基中生长明显优于胰大豆蛋白胨肉汤培养基,P<0.01;PAO1与S.mitis以1:3混合,且PAO1优先加入,能形成较好的BF,P<0.01;2种细菌混合的时机以PAO1培养后立即混合S.mitis为优,P<0.01。CLSM结果显示PAO1可形成成熟致密的BF;S.mitis单独培养不形成BF;混合细菌BF较单独PAO1组活菌比例增多,3组厚度分别为(19.02±1.298)μm,(2.250±0.25)μm和(28.76±3.472)μm,P<0.05。SEM显示混合细菌BF内两种细菌共存,结构更加致密立体。结论成功建立PAO1混合S.mitis的BF体外模型,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重复性强。初步证实S.mitis可参与混合菌BF形成,并起促进作用。
- 傅雅琨余加林芦起艾青宋思捷贺雨张云辉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 密度感应系统基因lasR/rhlR对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气管插管模型肺组织Foxp3、TGF-β_1和IL-1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及其密度感应(QS)系统基因las R/rhl R缺失株(Δlas RΔrhl R)生物膜感染对气管插管模型鼠肺组织Foxp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7):PAO1组、Δlas RΔrhl R组及无菌对照组。体外培养生物膜(BF)并经导管置入气管,7d后行肺组织HE染色及肺部组织匀浆菌落计数(cfu),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0、肺组织TGF-β_1、肺组织细胞Foxp3 m RNA表达情况。结果 PAO1组、Δlas RΔrhl R组肺组织均培养出细菌(cfu分别为10 400.00±6313.70、975.00±559.97/g肺组织),显著高于无菌对照组(未培养出细菌,P<0.05),且PAO1组肺部细菌量明显高于Δlas RΔrhl R组(P<0.05);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无菌对照组局部轻微充血,无明显炎症改变;PAO1组血管及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局部脓肿、坏死;Δlas RΔrhl R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PAO1组减轻。PAO1组、Δlas RΔrhl R组IL-10含量(分别为188.07±57.01ng/ml、93.31±17.26ng/ml)明显高于无菌对照组(57.43±22.13ng/ml),且PAO1组明显高于Δlas RΔrhl R组(P<0.05)。PAO1组、Δlas RΔrhl R组TGF-β_1累积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无菌对照组,且PAO1组明显高于Δlas RΔrhl R组(P<0.05)。PAO1组、Δlas RΔrhl R组Foxp3 m RNA表达量(分别为4.62±1.07、2.15±1.43)明显高于无菌对照组(0.65±0.32),且PAO1组明显高于Δlas RΔrhl R组(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las R/rhl R基因可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引起的气管插管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促进肺组织Foxp3表达上调,伴随TGF-β_1、IL-10分泌增多,促使感染迁延化和慢性化。
- 向青青芦起余加林王政力冯蕾艾青张云辉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叉头转录因子类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