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楠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一种数学公式存储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学公式存储器,包括装置主体、侧盖板和显示屏,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盖板,装置主体的表面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显示屏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按钮,按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USB接口,USB接口的顶部内部...
- 肖楠
- 文献传递
- 一种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包括主机机箱、散热机构、固定机构和保护箱,计算机机箱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内部嵌入连接有保护箱,保护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保护箱...
- 肖楠
- 文献传递
- 一种激光传感器调节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传感器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座、激光传感器和底板,所述安装座为U形结构,安装座内腔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安装座底部活动连接连接有底板,底板内腔设置有丝杆,丝杆水平设置于底板内腔,丝杆移动延伸至底板外侧并设...
- 崔娟胡珍妮曹高飞肖楠
- 文献传递
- 基于数学模型的胶粘剂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为减少胶粘剂试验次数、缩短胶粘剂配方和工艺研究时间,首先运用支撑向量法建立了胶粘剂的配方、技术和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之后运用灰狼优化算法对胶粘剂组分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从而实现胶粘剂最优化设计,即胶粘剂性能参数最优时所对应的配方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灰狼优化算法可以缩短试验次数,且可以优化获取胶粘剂最佳性能工艺参数,为胶粘剂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方法。
- 肖楠姜曼
- 关键词:支持向量回归机胶粘剂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 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
- 现代社会各方面都在发展进步,同时对人们所提出的要求也不断增高,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在这一前提下应运而生,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品质有重要意义。
- 肖楠
- 关键词:高职数学数学教学
-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路径探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为了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网上授课。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在线教学评估系统的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网络教学的绩效。本文将分析高校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出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路径。
- 肖楠
-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线上教学
-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测量偏差的数据挖掘分析
- 2021年
- 对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测量偏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解决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测量偏差预测准确率低问题。利用包含决策树建立和决策树剪枝两个步骤的决策树算法,通过数据预处理,去除原始数据中的噪声,通过误差数据挖掘,选取真值方位和真值距离为输入属性,方位误差和距离误差为预测属性建立测量偏差模型,挖掘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测量偏差;采用前向算法转换偏差测量结果为离散观察序列,概率较高序列便为测量偏差预警结果。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在数据挖掘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与同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在预测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测量偏差时准确度更高,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更低。
- 肖楠刘斌
- 关键词:偏振数据挖掘决策树
- 基于DTS的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为降低由多模态异构数据造成的信息传输风险,增强大数据网络对于信息攻击行为的实际承载能力,提出基于DTS的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检测方法。利用深度置信网络对异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再借助DTS线性映射条件,实现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提取。在此基础上,清洗大数据环境下的所有传输信息参量,通过二值化转换的方式控制异构数据的降维方向,实现多模态异构大数据检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DTS检测方法可规避95%以上的风险性信息传输行为,且能使多模态异构数据的稳定抵抗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满足增强大数据网络对于信息攻击行为承载能力的实际应用需求。
- 肖楠
- 关键词:DTS技术线性映射数据降维
- 一种计算机外接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外接设备,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内部设置有旋转阻尼器,所述旋转阻尼器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盘,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面开...
- 肖楠
-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 2020年
- 近年来,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高等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课程知识。现代社会经济的建设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加高标准的要求,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应用这一现状仍然存在着,理论无法付诸于实践,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如此背景下,微课程教学受到青睐,如此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得到了革新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微课程"也成为基于开放交流理念和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媒体、社交网站广泛应用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对高校基础课程的视角,在深入了解课程现状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微课程"的特点,研究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微课程"教学方法。
- 肖楠
-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