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峰

陈峰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皮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功能
  • 2篇他汀
  • 2篇内皮功能
  • 2篇伐他汀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滴丸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滴丸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动图
  • 1篇心磷脂抗体
  • 1篇血管炎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天士力医药集...

作者

  • 4篇陈峰
  • 3篇张赛丹
  • 1篇刘韶
  • 1篇彭振宇
  • 1篇裴志芳
  • 1篇章建梁
  • 1篇左晓霞
  • 1篇许辉
  • 1篇杨柳
  • 1篇吴淼
  • 1篇张晶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患者60例,采用双盲对照试验,把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并以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26)。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低脂饮食,治疗组在推荐低脂饮食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d,疗程8周。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CP-1血清浓度。结果: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FM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CP-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CP-1与FMD呈显著负相关(r=-0.562 0,P<0.001)。经8周辛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C、LDL-C和MCP-1显著降低(P<0.05),FMD较治疗前显著增高。FMD的增高程度与TC、LDL-C降低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0.110 0,0.022 0,P>0.05)。结论:辛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与减少炎症因子MCP-1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可能部分独立于降脂作用。
陈峰章建梁张赛丹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功能
甲基莲心碱对LPC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ADMA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关系。方法:10 mg.L-1的LPC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24 h或0.1,1.0,10.0μmol.L-1甲基莲心碱预处理HUVEC-12细胞1 h,再予LPC孵育细胞24 h,收集细胞上清液测定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ADMA含量和收集细胞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LPC孵育HUVEC-12细胞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MDA,ADMA含量及细胞内ROS水平显著性增加(P<0.05),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0.1,1.0,10.0μmol.L-1的甲基莲心碱预处理组ROS水平,MDA,ADMA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甲基莲心碱对LPC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ADMA水平有关。
张赛丹彭振宇刘韶裴志芳陈峰杨柳
关键词:甲基莲心碱内皮细胞溶血性磷脂酰胆碱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每组47例。单药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血管炎性反应。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单药组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8,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单药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许辉陈峰王景军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管内皮功能血管炎性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检测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的阳性率,分析SLE患者超声心动图下心瓣膜损害与aCL的关系。方法:90例SLE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43例行ELISA法aCL的检测。根据有无心脏瓣膜损害将此43例患者分为有瓣膜损害组和无瓣膜损害组。统计分析两组间血清aCL差异。结果:90例SLE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者占53.33%,其中瓣膜病变和心包积液者最常见,分别占总数的38.89%和34.44%。43例SLE患者aCL的阳性率为32.56%,有瓣膜损害组的aCL阳性率52.94%明显高于无瓣膜损害组(19.23%,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有较高的发生率,以瓣膜损害和心包积液为主;aCL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瓣膜损害有关。
张赛丹吴淼陈峰左晓霞张晶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抗体超声心动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