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辉

作品数:20 被引量:56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4篇四川盆地
  • 14篇盆地
  • 9篇须家河组
  • 6篇三叠
  • 5篇地层
  • 5篇油气
  • 5篇三叠统
  • 5篇上三叠统
  • 5篇勘探
  • 4篇岩石
  • 4篇成藏
  • 3篇岩石地层
  • 3篇岩相
  • 3篇上三叠统须家...
  • 3篇石地
  • 3篇烃源
  • 3篇气藏
  • 3篇储层
  • 2篇地层划分
  • 2篇须二段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湖南工程职业...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0篇李国辉
  • 6篇谢继容
  • 5篇唐大海
  • 4篇段新国
  • 3篇王小娟
  • 3篇陶士振
  • 3篇邹才能
  • 3篇李楠
  • 2篇高晓辉
  • 2篇李世临
  • 2篇郑荣才
  • 2篇徐春春
  • 2篇宋荣彩
  • 2篇王昌勇
  • 2篇张健
  • 2篇戴鑫
  • 2篇李楠
  • 2篇李伟
  • 1篇李翔
  • 1篇袁选俊

传媒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须二段储层孔隙演化定量描述被引量:14
2011年
我国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研究低渗透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形成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重要的含气层位,但由于其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且具低孔低渗的特点,不仅储层预测难度大,而且开发的效果也差。因此需要研究其形成过程,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以改善开发效果。以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分布特征、胶结物充填次序及充填时间等研究为基础,定时、定量地研究孔隙的整个演化历史,描述了孔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大小及变化原因,从而再现了储层形成历史,为下一步须二段气藏有效储层的预测与有效开发打下基础。
段新国李爽宋荣彩李国辉李楠
关键词: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孔隙演化四川盆地
天文地层学的兴起被引量:28
2006年
“天文地层学”是由旋回地层学等演变而成的一个新名词,可明确地与层序地层学等其他研究旋回的学科相区别。天文地层学的主要优点是把地质时间与天文因素相联系,它的研究成果可以有助于进行比阶一级年代地层单位更精细的划分;它是应用连续沉积物的自组织特性,求出其中由于响应天文轨道周期的影响而形成的旋回特性,可用以进行地层高分率的划分和对比。
徐道一韩延本李国辉尹志强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层序地层学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具有如下储集特征:(1)储集砂岩类型多样,厚度大,分布广泛;(2)以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及孔隙型储层为主,局部发育高孔渗储层;(3)储层普遍存在敏感性,储层保护及低渗改造是及时发现气层和增加产量的关键;(4)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溶蚀及绿泥石胶结作用、构造破裂作用以及前陆盆地结构的共同影响;(5)储层大面积分布,具备形成岩性、构造-岩性复合气藏的条件。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藏的储集条件,前陆斜坡带上的岩性、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应是勘探的重点目标。
谢继容李国辉罗凤姿
关键词:储集特征勘探潜力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研究被引量:98
2006年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对比长期存在混乱,给盆地整体评价带来困难。通过岩石地层、地震地层、事件地层及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等多种方法讨论了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各岩性段的对比关系,得出了全盆地上三叠统的对比关系;指出须四段底可近似看成等时界面;须家河组下部地层自西向东、向南逐层超覆在雷口坡组之上,上部地层在盆地西北部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剥蚀层位渐次变老。文章建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废除“香溪群”,统一使用“须家河组”,以利于对全盆地上三叠统进行油气资源整体评价与深化研究。
张健李国辉谢继容邱健魏小薇唐大海
关键词:事件地层地震地层岩石地层晚三叠世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多层系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规律被引量:43
2016年
四川盆地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共在24个地层层位中发现了油气藏且以气为主。为了预测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目标,系统总结了该盆地海相、陆相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对沉积、成岩及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自震旦纪以来,该盆地经历了从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变,以海相沉积为主:②多韵律沉积形成多套生—储组合,纵向上具有多层系油气成藏的特征;③多旋回构造运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对沉积、成岩及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富集规律,结论认为:①该盆地具有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共存、多层系供烃、多种储层类型、多种圈闭类型、多期成藏、多种成藏模式等特征;②其天然气的富集与烃源强度、大型古隆起、有利沉积相带、沉积—构造间断面、构造裂缝发育带等因素有关。最后,结合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富集规律与勘探现状,预测了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和研究方向。
杨光李国辉李楠陈双玲汪华徐亮
关键词:四川盆地多层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勘探领域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被引量:132
2009年
基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油气地质背景、成藏条件、运聚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须家河组天然气聚集是发育于含煤地层的"连续型"气藏、层状岩性大气区,煤系烃源岩大面积层状蒸发式排烃,盆缘造山带"幕式"冲断挤压背景下多物源间断性快速注入形成大平原、小前缘的粗粒三角洲体系,平缓构造背景下低—特低渗透砂体内天然气运聚过程中浮力作用受限,达西和非达西渗流机制并存,形成气-水-干层共生的混相成藏系统等新认识。对成岩相进行了定量分类,确定了8种成岩亚相、20种成岩微相。运用压实率、胶结率、溶蚀率等指标定量表征成岩相,运用Ro值、地层水参数等定量剖析了成岩相的成因。"连续型"气藏形成的大气区主要发育于中国中部构造稳定的大型陆相坳陷、前陆平缓斜坡或海陆交互相环境,具有大面积层状展布、无明显的圈闭界限和直接盖层、连片砂体弥漫式含气并有"甜点"、资源规模大、储量丰度较低和开采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邹才能陶士振朱如凯袁选俊李伟张光亚张响响高晓辉刘柳红徐春春宋家荣李国辉
关键词:煤系烃源岩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大气区基本特征及勘探有利区被引量:24
2012年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在前陆盆地及岩性油气藏理论指导下,进展显著,先后寻找到广安、合川、安岳等大型岩性气藏,表明具备在前陆背景下形成大气区的条件。为此,在原型盆地恢复的基础上,综合研究须家河组的成藏背景、成藏地质条件、油气富集特征及油气藏类型分布等要素,分析了须家河组前陆大气区的基本特征、气区边界条件及空间分布特征、成藏标志及资源标志。结论指出:须家河组前陆大气区资源潜力大,勘探目的层除须二、四、六段的砂岩外,须一、三、五段在盆地局部地区也具勘探前景,具有多层段含气、近源聚集、多种气藏类型并存的特征,勘探应以寻找岩性气藏为主。同时还认为,四川前陆盆地在前陆隆起带天然气勘探已取得重要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前陆斜坡带是近期的重要勘探领域,前陆坳陷区是今后的重点勘探区。
李国辉李楠谢继容杨家静唐大海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前陆盆地
四川盆地须二段综合成岩相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重要的含气层位,但由于其砂体具有非均质性强、且低孔低渗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成岩相的概念,目的是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预测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成岩相,即是多种成岩环境下叠加与改造的多种成岩作用中占主体地位的成岩作用的综合体。相比于单因素成岩相,综合成岩相更能反映储层的成岩特征,它既有主要成岩作用的分析,也有主要成岩作用强弱顺序的分析。在大量薄片分析、岩芯观察及单因素成岩相研究的基础上,用半定量的方法将须二段综合成岩相划分为7类,并对四川盆地须二段的综合成岩相进行了研究,发现须二段储层发育相对集中,其中在川中地区发育较好,在盆地的边缘和东部地区发育较差。因此,川中及川西的部分地区是须二段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段新国宋荣彩李国辉李楠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雷四^(3)亚段油气勘探方向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来,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四川盆地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的勘探陆续取得重要进展,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笔者结合新钻探井和最新研究成果,从地层、沉积相、烃源岩、储层和成藏等多方面采用烃源对比、埋藏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四川盆地雷四^(3)亚段的含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总结了其油气成藏特征,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带,以期有助于拓展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的勘探领域。研究结果表明:雷四^(3)亚段天然气以雷口坡组和须家河组烃源岩混合来源气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为主,属低孔低渗储层;雷四^(3)亚段气藏为2期成藏,烃源岩于中、晚侏罗世进入生烃高峰;雷四^(3)亚段具有构造和构造-岩性地层2种气藏类型,龙门山山前断褶带为构造气藏的有利勘探区,新津-邛崃斜坡带与梓潼-盐亭斜坡带是构造-岩性地层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周红飞戴鑫孙豪飞苑保国李国辉钟原明盈贾敏
关键词: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烃源岩油气藏类型
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的烃源条件被引量:24
2000年
通过对震旦系气藏天然气组分的分析和天然气同位素的研究及计算 ,明确认为震旦系的油气主要来自寒武系。又通过对储层沥青和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 (如正构烷烃、姥植比、三环萜烷和五环三萜烷、10 脱甲基藿烷、甲基藿烷 ) ,不仅证实了资阳、威远地区震旦系储层沥青来自寒武系烃源岩 ,而且指出资阳和威远油气的来源是不同的。研究认为 ,广海陆棚相是主要烃源岩分布的沉积相 ,也是四川盆地生烃能力最强、分布范围最广的一套烃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及类型好 ,且有机质演化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成烃高峰期参差不齐 ,供烃时间长 ;二是供烃中心具迁移性 ;三是三叠纪末是大规模油气生成期。根据TSS烃源岩热模拟评价系统对震旦系、下寒武统主要烃源岩生烃计算结果 ,认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生烃强度最大 。
徐世琦张光荣李国辉李红亮
关键词:隆起带震旦系生油岩陆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