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东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蛇腐皮病的病原特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对广西驯养珍稀蛇类腐皮病病原菌的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疾病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探索。方法:对蛇类腐皮病的5种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感试验,小白鼠接种试验、本动物回归试验,常用消毒剂的体外杀菌试验,以及对蛇场采场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结果:药敏试验表明:除绿脓杆菌外,其它蛇类腐皮病病原菌均对头孢唑啉有高度的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10株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小白鼠接种试验表明:接种后24h内,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腐败假单胞杆菌对小白鼠致死率为100%(各为4/4),雷极普鲁威登斯菌致死率为25%(1/4),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死率为0%(0/4);本动物回归试验表明:5种主要病原菌在皮肤创口接种后20天内,均可诱发腐皮病,从皮肤化脓灶及尾血均分别分离到接种菌;常用消毒剂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百毒杀、来苏儿、新洁尔灭对10株细菌的杀菌率均在99.9%以上,特别是百毒杀低浓度下杀菌效果尤为明显;蛇场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蛇腐皮病发病率由20%减少到10%以下,死亡率由10%减少到5%以下。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明,蛇腐皮病的主要病原是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腐败假单胞菌、协极普鲁威登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病原菌的抗药性均比较强,仅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唑啉有广泛的敏感性,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唑啉为治疗蛇腐皮病的首选药物。百毒杀、来苏儿、新洁尔可作为防治蛇腐皮病的消毒剂。此外还需要采用取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蛇腐皮病的发生及危害。
- 杜道林邓晓东吴文芳吕国安徐梅
- 关键词:病原特性药敏试验
- 长白蝮蛇类凝血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英文)被引量:2
- 2001年
- 从长白蝮蛇 (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腺中抽提总 RNA,采用 RT-PCR扩增其类凝血酶基因 ,经全序列测定 ,类凝血酶基因 Ussurin全长为 70 8个核苷酸 ,即编码 2 3 6个氨基酸 ;根据同源性 ,推测它的活性中心为 His43,Asp88和 Ser182 ;二硫键为 Cys7-Cys14 1,Cys2 8-Cys44,Cys76 -Cys2 34 ,Cys12 0 -Cys188,Cys152 -Cys16 7和 Cys178-Cys2 0 3.该蛇毒类凝血酶 c DNA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为首次报道 .
- 杜道林邓晓东吴文芳吕国安徐梅
- 关键词:类凝血酶基因克隆蛇毒
- 长白蝮蛇类凝血酶基因(Ussurase)的克隆及分析(英文)
- 2001年
- 从长白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腺中抽提总RNA,采用RT-PCR扩增其类凝血酶基因,经全序列测定,类凝血酶基因ussurase全长为699个核苷酸,即编码233个氨基酸;根据同源性,推测它的活性中心为His40,Asp85和Ser179;二硫键为Cys7-Cys138,Cys25-Cys41,Cys73-Cys231,Cys117-Cys185,Cys149-Cys164和Cys175-Cys200。该蛇毒类凝血酶cDNA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为首次报道。
- 杜道林吴文芳吕国安徐梅邓晓东
- 关键词:类凝血酶基因克隆
- 蛇毒类凝血酶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1年
- 杜道林吴文芳吕国安徐梅王有生邓晓东
- 关键词:蛇毒类凝血酶氨基酸序列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