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鹰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盐岩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重结晶
  • 1篇重结晶作用
  • 1篇外辐射带
  • 1篇卫星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流体
  • 1篇流体压力
  • 1篇孔隙
  • 1篇孔隙演化
  • 1篇储层
  • 1篇磁暴
  • 1篇磁暴期间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篇熊鹰
  • 1篇刘波
  • 1篇李金星
  • 1篇傅绥燕
  • 1篇濮祖荫
  • 1篇魏柳斌
  • 1篇谢伦
  • 1篇刘新社
  • 1篇张辉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外辐射带不同能量的相对论电子在磁暴期间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磁暴期间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环境是当前空间物理学和空间天气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磁暴以后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通量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少,这给辐射带环境的预报带来了困难.该研究基于SAMPEX(Solar,Anomalous,and Magnetospheric Particle Explorer)和POES(Polar Orbiting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卫星的观测数据,选取了1992年7月至2004年6月期间的84个孤立磁暴,分别研究了0.3~2.5和2.5~14 Me V电子通量在磁暴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两个能段的相对论电子在磁暴期间的变化经常有明显的差别.随着电子能量的增高(减小),磁暴恢复相期间观测到电子通量比暴前减少(增强)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对于0.3~2.5Me V的电子,在约为82%的孤立磁暴的恢复相期间电子通量增强,而仅有3%的磁暴使电子通量减少;对于2.5~14 Me V电子,仅在37%的孤立磁暴中观测到通量增加,而却有45%的磁暴使电子通量减少.不同能量的相对论电子在磁暴期间通量变化的这种不同特征,是由于其加速和损失过程的差别所导致的.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环境应该按不同能段进行建模和预报.0.3~2.5 Me V的电子是外辐射带高能电子的主体,揭示其暴时变化规律对认识和预报外辐射带环境极为重要.
熊鹰谢伦李金星张辉傅绥燕濮祖荫
关键词:磁暴外辐射带卫星
碳酸盐岩成岩重结晶作用及其储层意义
2024年
为探究碳酸盐岩重结晶作用的微观机理及其储层地质意义,基于碳酸盐岩重结晶作用相关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温度、压力和流体成分等因素对矿物晶体-孔隙流体反应的影响,并构建地质-数学模型来阐明重结晶作用与碳酸盐岩物性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重结晶作用是一系列微观尺度的溶解-再沉淀以及岩石矿物相趋于稳定的过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溶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重结晶作用通过改变碳酸盐矿物的粒度及自形程度来调整孔隙迂曲度和孔喉半径比等孔隙结构参数,从而达到改善岩石多孔介质渗流能力的效果。此外,基于不同成岩环境条件构建重结晶-岩石物性协同演变模式,发现流体压力是影响重结晶作用过程中孔隙结构保存及调整的关键因素,表现为封闭的流体超压体系中碳酸盐矿物在重结晶作用下趋于形成自形晶体结构,岩石孔隙保存较好;开放的流体常压体系中碳酸盐岩趋于形成致密镶嵌的岩石结构,孔隙结构和储渗能力均遭到破坏。
陈森然刘诗琦刘新社魏柳斌刘波王恩泽于进鑫熊鹰
关键词:碳酸盐岩重结晶流体压力孔隙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