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泓

作品数:2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麻醉
  • 4篇血管
  • 4篇异丙酚
  • 4篇丙酚
  • 3篇动脉硬化
  • 3篇动脉硬化闭塞
  • 3篇动脉硬化闭塞...
  • 3篇镇痛
  • 3篇术后
  • 3篇消融
  • 3篇消融术
  • 3篇利多卡因
  • 3篇镜检
  • 3篇闭塞症
  • 3篇超声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心血管反应
  • 2篇血管反应
  • 2篇血管内超声

机构

  • 21篇黑龙江省医院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双鸭山矿务局
  • 1篇佳木斯市中心...

作者

  • 21篇汤泓
  • 6篇刁宏伟
  • 6篇王颖
  • 3篇戚思华
  • 2篇岳子勇
  • 2篇闫国君
  • 2篇朱晶
  • 2篇王力明
  • 2篇张金海
  • 1篇卢德祥
  • 1篇金红永
  • 1篇仲吉英
  • 1篇谢宇颖
  • 1篇冯翠
  • 1篇康风金
  • 1篇李雪婷
  • 1篇孙建新
  • 1篇赵雨松
  • 1篇尚铁军
  • 1篇李文志

传媒

  • 5篇黑龙江医学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中华医学会疼...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多卡因减轻老年高血压病人ERCP手术中的心血管应激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在ERCP手术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该方法对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ERCP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先给予1μg/kg的芬太尼随后再以2~3mg/sec的速度注入丙泊酚;B组患者先给予1.5mg/kg利多卡因随后再以2~3mg/sec的速度注入丙泊酚。待患者达到Ramsay 5级时开始进行ERCP检查。记录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及苏醒时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术中丙泊酚维持剂量及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暂停、呛咳、呃逆、体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A组、B组患者在诱导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诱导前。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时显著低于B组;A组呼吸频率在诱导后低于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结论: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苏醒迅速值得在临床推广。
谢宇颖汤泓王勇王颖岳子勇戚思华隋红
关键词:利多卡因丙泊酚老年高血压
咪唑安定与异丙酚合用对肺动脉楔压的影响
2000年
闫国君朱晶汤泓康风金
关键词:肺动脉楔压左心室功能不全咪唑安定异丙酚
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伍用吗啡用于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超声消融术后镇痛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DSA下超声消融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以寻求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6 0例ASA1~ 2级超声消融术后病人 ,硬膜外导管分别留置于L2~ 3椎间隙 ,向上 3 0cm ,0 1 %罗哌卡因维持术中麻醉 ,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0 0 75 %罗哌卡因加0 0 0 2 4吗啡加 0 0 0 2 %氟哌利多 ;对照组 0 0 0 4 %吗啡加 0 0 0 2 %氟哌利多。每组 30例 ,观察 4 8h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疼痛VAS分级 ,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排气时间延长、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 2组病人无显著差异 ,皮肤瘙痒、尿潴溜的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 ;排气时间延长 (对照组 >实验组 ,P <0 0 5 ) ,吗啡用量实验组 <对照组 ;VAS评分亦无显著差异。结论 0 0 75 %罗哌卡因复合低浓度吗啡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并且无明显运动神经阻滞作用 ,吗啡药量减少 ,副作用减轻 ,适于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超声消融术术后镇痛 ,并有利于此类病人的预后。
汤泓王勇孙树林杨海林王颖
关键词:硬膜外腔罗哌卡因超声消融术术后镇痛
无痛内镜技术在超声内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正>目的:无痛内镜技术现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各种药物配伍和技术实施已日趋成熟。在目前已开展的内镜检查中超声内镜检查由于其疼痛刺激较强而格外受到关注,针对此特殊之处探讨更恰当的药物配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
汤泓王颖刁宏伟
文献传递
三种国产抗纤溶药物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血小板保护效应的观察
2001年
目的:在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分别应用三种国产抗纤溶药物,观察其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对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PB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即止血环酸组、抑肽酶组和止血芳酸组。测定血浆纤溶酶活性、D-二聚体浓度;测定和记录术后12h及24h的血小板计数和胸腔纵隔引流量。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止血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接近,在止血芳酸组则明显下降;血浆纤溶酶(PLm)活性在止血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明显高于基础值,但已有所降低;止血芳酸组PLm活性明显高于前二组。三组同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止血环酸和抑肽酶可部分抑制CPB手术中的纤溶亢进,两组的药物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金红永汤泓仲吉英
关键词:抗纤溶药物血小板术后出血D-二聚体
应用阿托品并氯丙嗪预防阑尾切除牵拉反应的初步观察
1999年
本文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行硬脊膜外腔注入阿托品和氯丙嗪预防其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观察6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年龄18岁~78岁,其中男38例,女22例。体重44kg~76kg。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病人卧位,常规消毒后于T_(12)~L_1椎间隙进行穿刺,硬脊膜外腔留置导管3cm。
王勇汤泓王颖
关键词:阑尾切除牵拉反应阿托品氯丙嗪
硬膜外腔持续注药辅助血管内超声消融术治疗急性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将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持续硬膜外注射用于急性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病人在DSA下实施超声消融术 (UT)的辅助治疗以观察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4 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 0 .0 75 %罗哌卡因 +0 .0 0 2 4 %吗啡 +0 0 0 2 %氟哌利多 ;B组为 0 .9%的生理盐水 ,两组药均在非手术期应用。分时段观察病人 4 8h内疼痛VAS评分、非手术期Bro mage评分、皮温、HR、MAP、R、SpO2 的变化、术后 1周的复发率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排气时间延长等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 ,4 8h内VAS评分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皮温变化亦有显著差异 ;而HR、MAP、R、SpO2 无显著差异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排气时间延长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术后 1周复发率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0 .0 75 %罗哌卡因复合低浓度吗啡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并且无明显运动神经阻滞作用 ,副作用减轻 ,适于ASO血管内超声消融术术前和术后镇痛 。
汤泓王勇王颖
关键词:PCEA超声消融术
硬膜外腔持续注入左旋布吡和罗哌卡因辅助血管内超声消融术治疗急性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对比研究
<正>目的:将低浓度的左旋布吡卡凶复合吗啡和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吗啡持续硬膜外腔注射用于急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在DSA下实施超声消融术的辅助治疗中进行对比,以观察二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王颖汤泓刁宏伟
文献传递
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脊髓急性损伤后手术治疗可以解除脊髓受压和稳定脊柱,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结论麻醉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于预先对术中唤醒试验的要求、手术范围和时间及患者固有的内科疾病,还应结合麻醉医师的经验和设备监护条件。
汤泓
关键词:脊髓损伤麻醉方法
咪唑安定、异丙酚合用对犬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楔压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闫国君朱晶赵雨松吴军汤泓
关键词:咪唑安定异丙酚肺动脉高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