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峥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镇痛
  • 2篇芬太尼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血管反应
  • 1篇血管反应
  • 1篇血压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液动
  • 1篇右美托咪啶
  • 1篇诱导期
  • 1篇镇痛效果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 1篇舒芬太尼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气管
  • 1篇气管插管

机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林峥
  • 2篇李军
  • 2篇李宇
  • 2篇吴柳青
  • 1篇钱小伟
  • 1篇孙素玉
  • 1篇徐旭仲
  • 1篇徐建伟
  • 1篇李力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半数有效剂量(ED。)的影响。方法择期膝关节镜诊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标准(ASA)Ⅰ或Ⅱ级,年龄30-56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R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入不同浓度岁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1μg/kg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以术后2h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分低于3分为镇痛有效,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蕾因浓度,用Dixon-Massey法确定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比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ED50为4.85mg,95%CI:4.826—4.874;RD组ED50为3.53mg,95%CI:3.506~3.554。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术后镇痛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
吴柳青李宇孙素玉林峥李军
关键词:罗哌卡因膝关节镜术后镇痛
右美托咪啶抑制麻醉诱导期的血压抑制以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效应部位浓度为2 μg/L);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和芬太尼(效应部位浓度为2 μg/L).应用靶控灌注系统给予异丙酚和芬太尼实施麻醉.记录患者心脏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诱导期和插管期的参数变化.结果 诱导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的SBP[127 mmHg(1 mmHg =0.133 kPa)]较对照组患者的90 mmHg显著升高(P<0.05).实施插管后,对照组患者的SBP达到了160 mmHg,而研究组患者的SBP没有明显变化.由气管插管造成的SBP显著增加占研究组病例的3%,远低于对照组(70%,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联用能抑制实施麻醉造成的血压降低以及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李宇吴柳青林峥徐旭仲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芬太尼麻醉血液动力学
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下腹部手术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下腹部手术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20~65岁,ASA I级或I级,接受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CYP3A4*1G基因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成野生型纯合子(*1/*1)组、突变型杂合子(*1/*1G)组和突变型纯合子(*1G/*1G)组。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切皮时(T2)、拔气管导管时(T3)和拔管5 min后(T4)各时间点抽取非静脉输液侧肘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I(Ang-I)值,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静脉PCA(PCIA)24 h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和药物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结果:1*1G/*1G组T1、T2和T3时的MAP、HR、Cor,Ang-I均低于*1/*1组和*1/*1G组(P〈0.05);②3组患者术后VA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到相同的镇痛效果①*1G/*1G组患者消耗的PCIA舒芬太尼量为(49.8±10.2)μg,与*1/*1组(64.6±10.9)μg和*1/*1G组(62.5±12.7)μg相比均减少(P〈0.01),*1/*1G组和*1/*1组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3A4*1G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舒芬太尼药效学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李力林峥徐建伟钱小伟李军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舒芬太尼镇痛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