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霞
- 作品数:1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程的有效整合被引量:4
- 2014年
-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密切相连。在各大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应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共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涵及联系,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得出高职院校中德育教育下的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有将二者在研究、内容、师资队伍和教育范围上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共同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共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 刘静叶丽霞
-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德育课程
- 对构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生存在的心理现状分析、当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均衡性,通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提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探讨。
- 叶丽霞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
- 自媒体时代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本文简要分析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主要特点,论述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必要...
- 叶丽霞
-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朋辈心理辅导
- 新媒体时代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举措的健全和落实思考
- 2018年
- 新媒体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迅猛发展对党的建设与发展有积极和消极影响,党组织要借助新媒体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结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健全和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举措。
- 叶丽霞
- 关键词:新媒体党员关怀帮扶
- 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可行性被引量:2
- 2013年
-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塑造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两者的结合完全必要也是可能的,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
- 叶丽霞明伟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高职院校
- 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创新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简要分析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主要特点,论述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必要性,对在自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 叶丽霞
-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朋辈心理辅导
- 守正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浅议——新时代民众社会心理剖析
- 2019年
- 本文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入手,分析新时代全面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的现实困境,剖析当今民众社会心态的心理发展趋向、内涵逻辑及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措施,引导公民在新时代的复杂环境中筑牢心理防线,守正创新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
- 叶丽霞
- 关键词:群众路线民众心理
- 经济有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机制策略探析——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2017年
- 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的改革以来,经济有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且逐年上升,他们主要存在无奈、自卑、多疑、封闭、不平衡心理。为此,探析经济有困难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根源,为经济有困难学生建立健全经济资助体系和心理帮扶机制,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很有必要。
- 叶丽霞
- 关键词:心理困惑帮扶机制心理资本
-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民办高校学生宿舍书院化策略探析——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2015年以来,大陆许多高校积极探索高校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在学生宿舍书院化的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文章通过界定书院文化与宿舍文化的内涵与关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强化宿管人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合理设置学生入住分配制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提升宿舍文化内涵建设等方面,实现书院制宿舍与院系合力育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 叶丽霞
-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学
- 高校学生心理困惑预警机制构建探析
- 2017年
-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构建有效的预警机制显得十分重要。文中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在于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主学习、恋爱和性等方面,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体因素是这些困惑产生的主要来源,学校可以从落实心理普查、构建响应网络机制、丰富心理教育形式、注重个体心理咨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视角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心理困惑预警机制。
- 钟海镜叶丽霞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困惑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