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5篇加权成像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5篇磁共振
  • 4篇扩散
  • 3篇子宫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加权
  • 3篇弥散加权成像
  • 2篇动态增强扫描
  • 2篇原发性
  • 2篇图像
  • 2篇图像增强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化疗
  • 2篇放化疗

机构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陈志军
  • 9篇汤日杰
  • 6篇王忠富
  • 4篇张海南
  • 4篇侯毅斌
  • 4篇李建生
  • 3篇卢斌贵
  • 1篇凌国辉
  • 1篇彭俊琴

传媒

  • 5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5
  • 5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胃炎合并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整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经常食用腌菜与油炸食品、偶尔食用霉变食品、饮食不规律、吸烟、有消化道病史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食用腌菜与油炸食品、偶尔食用霉变食品、饮食不规律、吸烟、有消化道病史均为慢性胃炎患者发展为胃癌的危险因素(OR=3.016、2.927、2.784、3.827、3.367、3.611,P<0.05)。结论:经常食用腌菜与油炸食品、偶尔食用霉变食品、饮食不规律、吸烟、有消化道病史均为慢性胃炎患者发展为胃癌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劝诫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进而降低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概率。
陈志军沈灏
关键词:慢性胃炎胃癌
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胆囊癌(60例)、确诊为胆囊良性肿瘤(40例),正常受检者(40例)的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分别测量各组胆囊内胆汁的CT值,以及胆囊癌和良性肿瘤组病灶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每个测量值均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胆囊癌组胆汁CT值(15.86±1.78HU)高于良性统计学分析肿瘤组(10.50±0.94 HU)和正常对照组(7.75±1.4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病灶平扫(36.13±1.52)、动脉期(52.38±3.01)、门脉期CT值(71.38±5.06)均高于胆囊良性肿瘤组(29.75±1.92、43.63±1.81、5 6.6 3±3.2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胆囊癌组中男女比例为1:2.2,良性肿瘤组中男女比例为1.4:1。结论胆囊内胆汁的CT值与肿瘤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对原发性胆囊癌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王忠富陈国硕陈志军邱从坤汤日杰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宫颈癌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陈志军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宫颈癌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同步放化疗
文献传递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32例放疗前后宫颈癌患者进行常规盆腔MRI扫描和矢状位动态增强扫描,选取ROI绘制宫颈癌病灶及子宫正常组织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测量相对信号强化率(RE%)和最大相对信号强化率(MR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明显强化,放化疗后1个月内肿瘤较前不同程度缩小,强化后信号仍较高;放疗后3个月~1年肿块明显缩小,其中19例肿块消失,病变部位强化程度明显减低或不强化。宫颈癌放疗前与放疗后1个月内测量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其RE值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RE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放疗后1月内与放疗后3个月以上测量宫颈病灶比较,其RE、M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放疗后3个月以上与放疗前测量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其RE、MR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放疗后1个月内与放疗后3个月以上测量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其RE、MR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状态,准确评估肿瘤情况,对宫颈癌放疗前进行分期并对放疗后疗效进行评价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李建生陈志军汤日杰张海南高影嫦卢斌贵
关键词:子宫宫颈癌图像增强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恶性判定依据标志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研究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恶性判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影像学诊断资料,并将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2例患者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中胃间质瘤、小肠间质瘤、结肠间质瘤以及直肠间质瘤分别有14例、18例、6例和4例;肿瘤直径在2.5cm-20cm之间,平均直径为(13.7±2.3)cm,肿瘤的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15例,不规则分叶形27例。其中良性胃肠间质瘤和恶性胃肠间质瘤分别有14例和28例。经CT检查可见,良性肿瘤的患者肿块直径均在5cm以下,且肿瘤的密度均匀,未见显著钙化点。恶性肿瘤的患者直径在5cm以上,瘤体密度不均匀,且形状多不规则,在肿瘤中心有低密度出血区,边缘与周围组织之间分界不清,经增强扫描可见边缘有明显强度现象,但中心未见强化。部分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者肝转移情况,累及肠系膜。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通过CT检查,能对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以及强化程度、生长方式、坏死程度等进行比较清晰直观的观察,且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能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尤其是肿瘤大小与核分裂数量是判断恶性的重要依据,对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以及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侯毅斌王忠富陈志军邱从坤汤日杰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表现
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研究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癌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时间点对患者行常规平扫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测定并比较在不同的扩散敏感梯度值(b值)下肿瘤区域的平均ADC值。结果肝癌病灶位置呈中高信号或者高信号,治疗结束一周之后,T2WI上病灶区域的内有点状或者片状低信号,DWI上以低信号为主。治疗前后的肿瘤组织体积分别为(203.92±121.88)cm3和(146.38±118.29)cm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P<0.05。b=1000s/mm2和1300s/mm2的时候,图像质量较差,无法测量得到准确地ADC值。b=50s/mm2和100s/mm2时,治疗前后的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300s/mm2、500s/mm2和700s/mm2时,平均ADC值随着b值得升高而升高,且治疗前后的平均ADC值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对肿瘤形态的微观变化进行有效的反映,选择合适的扩散敏感梯度值选择能够获得较好的信号对比度,可以通过对细胞密度、肿瘤血管密度等的变化情况反映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侯毅斌王忠富戴志京陈国硕陈志军邱丛坤汤日杰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肝癌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拉米夫定的预防性应用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拉米夫定的预防性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时辅以拉米夫定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和死亡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乙肝病毒产生激发作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预防和控制肝癌介入期间乙肝病毒活跃程度,从而保障抗肿瘤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侯毅斌王忠富陈志军邱从坤汤日杰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拉米夫定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癌的36例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选取ROI绘制宫颈癌病灶及子宫正常组织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测量相对信号增强率(RE、单位为%)和最大相对信号增强率(MRE、单位为%),以及最大信号增强率(ME、单位为%)及峰值时间(TP、单位为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明显。宫颈癌组宫颈病灶与子宫肌层测量的RE、MRE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宫颈组患者的宫颈-子宫肌层的差值与宫颈癌组的宫颈病灶-子宫肌层的差值比较中,其RE、MRE值差值比较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比较的ME及TP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状态,准确评估肿瘤范围,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
李建生陈志军汤日杰凌国辉彭俊琴张海南
关键词:子宫宫颈癌磁共振成像图像增强
ADC值在常见病理组织学类型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测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宫颈癌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间的关系,为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42例(其中A组为腺癌、12例,B组为鳞癌、3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行常规盆腔MRI及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400s/mm2;0,1000s/mm2);于矢状位及横断位ADC图划取ROI,测量宫颈癌病灶平均ADC值(ADC mean)。结果取b值0,400s/mm2时测得宫颈癌病灶ADC mean值较取b值0,1000s/mm2测得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9,p<0.001),且后者产生的ADC图对盆腔解剖及病灶的显示较前者清晰;取b值0,1000s/mm2时,宫颈腺癌(A组)平均ADC值较宫颈鳞癌(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5,P=0.008)。结论高b值(0,1000s/mm2)ADC图测定的ADC值能更精确地反映宫颈癌肿瘤内部水分子扩散受抑制的状况;ADC值对宫颈癌腺癌、鳞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志军李建生汤日杰张海南卢斌贵高影嫦王忠富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宫颈癌组织病理学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子宫颈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子宫颈正常志愿者13名,子宫颈癌患者32例,年龄29~72岁,平均45.75岁.32例子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化疗后1~3个月内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300)s/mm2及(0,600)s/mm2.在轴位DWI图上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肿块ADC值,对放化疗后子宫颈病变区进行ADC值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当b=(0,3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72±0.31)×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1.10±0.24)×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61±0.23)×10^-3 mm2/s;当b=(0,6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46±0.25)×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0.89±0.21)×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54±0.18)× 10^-3 mm2/s;b=300 s/mm2的ADC值均高于b=600 s/mm2时.子宫颈癌组ADC值低于正常子宫颈组,放化疗后病变子宫颈的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组不同b值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WI与ADC值的联合可以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病变,有助于评价放化疗效果.
李建生陈志军汤日杰张海南卢斌贵高影嫦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宫颈肿瘤放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