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墨西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构建旧石器时代的社会考古学——评《欧洲旧石器时代社会》
- 2018年
-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旧石器时代考古都是最早的一段。与更为侧重区域性文化传统和适应方式的后段不同的是,它一直是全球性的研究,不论研究石器,还是研究人类化石、动植物遗存,研究问题始终放在了人类进化的总体框架内。不管是欧美、东亚还是其他地区,大多数研究者在尝试根据史前技术来重建人类文化的发展与演化。除了一些学者专注于石器分类之外,占主流的是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范式.
- 张萌陈胜前
-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考古材料
- 地穴房屋向普埃布罗建筑的转变——对美国西南史前社会复杂化的研究
- 2018年
- 在最近几十年,美国西南部普埃布罗祖先和莫戈永地区从地穴房屋到地上的普埃布罗建筑的转变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学术界对这个转变发生的原因以及文化特征扩散的机制一直处于争论状态。普洛格、麦克奎尔和谢弗以及吉尔曼提出了几个假设,分别将这个转变与人口的增长、对建造和维护的权衡以及流动性的下降等联系起来。然而,这些假设并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它们都忽略了与社会竞争和暴力冲突相联系的社会政治因素。本文试图阐明这个转变作为适应过程是否具有进化的意义。如果的确如此,我们如何解释这个过程,如何理解地区间的差异?地穴房屋向普埃布罗建筑的转变不仅与对栽培和定居日益增加的依赖耦合,而且它的发生正值社会竞争和风险加剧之际,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对农业较低的依赖和低强度的社会冲突为莫戈永低地区向普埃布罗转变相对滞后的原因。
- 张萌
- 关键词:社会复杂化
- 赴美读博,学些什么?
- 2015年
- 自从2012年我来到美国新墨心哥大学人类学系读书,时常收到国内同学的来信,想知道我在这里学些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方面是来美国大学的人类学系读考古学博士学位该学些什么;另一方面则是学到了什么。
- 张萌
- 关键词:美读博士学位人类学考古学读书同学
- 旧石器时代考古与栖居及生计形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由于打制石器本身所含的人类行为信息比较有限,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应该引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从宏观的生态位、中观的遗址域和微观的居住面分析来充分提炼古人类觅食方式和资源利用的信息。本文介绍了栖居(聚落)形态和遗址域概念的方法论及意义,并用墨西哥瓦哈卡河谷圭拉那魁兹的研究案例来说明这些概念在人地关系研究和农业起源研究中的重要性。文章呼吁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要从低端的分类描述转向人类环境和行为的重建,以期令我们的研究水准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 陈淳张萌
- 关键词:方法论旧石器时代考古
- 智力水平还是文化表现?——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文化精致程度差异研究述评
- 2019年
- 尼安德特人和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在文化精致程度上的区别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考古学者希望能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两个假设应运而生:智力水平(尼人不能发展出精致的文化)与文化表现(尼人不需要发展出精致程度较高的文化)。古人类与考古材料显示智力水平假设有缺陷:尼人的基因进入了现代人的基因库中,而且他们有能力学习现代人的技术,在"过渡工业"的材料中可以找到相关证据;与此同时,至今还未找到关系到智力水平的大脑结构证据证明尼人智力水平不如现代人。检验文化表现假设的前提是尼人与早期现代人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却呈现出不同的社会网络和社会组织。本文在讨论尼人与现代人人口与社会交流的基础上,认为现代人复杂的社会组织切割了尼人的生活环境,同时火山爆发引起了资源短缺,最终导致了尼人在欧洲灭绝。
- 张萌
- 关键词:现代人智力水平
- 动物考古研究范式的思考被引量:3
- 2018年
- 动物考古学属于以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骨骼考古学"的一部分,是动物学服务于考古学过程中形成的边缘学科,以揭示古代人们食物选择、狩猎行为、家畜家禽饲养模式等经济、文化生活概况及古代生态环境特征为基本目标。传统动物考古研究范式更多地侧重于动物遗存本身所能揭示的中程理论层次的古代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信息,多数不在更高层次上探究有关社会复杂化、文明进程、社会演化阶段划分等考古学问题。研究实践表明,在研究动物遗存本身的同时还要考虑诸如推理方式和推理过程的逻辑严谨性和科学严肃性、研究所依赖的理论水平与层次、动物资源获取的文化遗存组合特征、动物地理和动物生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动物资源利用模式的时空变化规律与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因素对生存对策取向的影响、传统方法与高科技研究在考古学问题解释过程的有机结合、属种鉴定数据库标准建立的统计学基础坚实性、后过程考古背景下动物考古研究的局限性等等问题。系统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动物考古研究,将从研究范式的角度完善动物考古学科体系,提高动物考古研究的认知水平。
- 汤卓炜张萌
- 关键词: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学
- 西学中用 与时俱进——陈淳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 2017年
- 张萌:陈老师,您好,我是张萌,目前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受《南方文物》编辑部委托,对您做一次采访,主要涉及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还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公众关系等问题。
- 陈淳张萌
- 关键词:访谈录考古学理论西学博士学位公众关系
- 细石叶工业研究的回顾与再思考被引量:11
- 2018年
- 本文回顾了一百多年来细石叶工业在我国的发现和研究,以及从戈壁石核开始的各国学者对亚美史前文化联系的国际探索。目前细石叶的年代以俄国阿尔泰山地区的发现为最早,而在美国俄勒冈州则延续到公元1000年左右。早期的细石叶研究主要采取了分类描述和传播论的文化历史学范式。借鉴日本学者的方法,我国学者开始采用技术-类型学来根据细石核剥片过程对出土材料进行分类,命名了各种楔形石核的技法。之后,我国学者尝试从功能-适应的视角来对细石叶工业进行研究和解释。本文第二作者对以前的方法论做了再思,提出了"细石叶社群"的概念。旨在从环境适应和资源利用的角度思考细石叶社群的结构、信息交流和技术知识的互动,深入研究这类技术的发明和扩散的动因,以便更好了解这类石器技术在史前狩猎采集群中的文化意义和适应优势。
- 陈淳张萌
- 关键词: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