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保卫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特点
- 2002年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载体和中介。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国共产党人很好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避免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种种误区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永葆生机的根本原因。
- 韩保卫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 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
- 2001年
- 韩保卫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
- 2002年
-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源于同时代发展规律的一致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就是坚持理论与时俱进最成功的实践者。●马克思主义能够弥久常新,与时代同步,在于其内在的自觉,即:观念上,从不把自己的理论当成教条,而是看成开放、发展、不断创新的体系,价值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先进阶级的根本利益过程中,坚持实践是马克思理论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着眼点从一开始就着落在全人类的命运与前途上,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世界历史性”的。正是这种博大,使经济全球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联系在了一起。●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奋发图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的历史,每次前进,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生生不息的活力来源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韩保卫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
-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认识的深化被引量:3
- 2002年
-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毛泽东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有着深刻认识的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智慧的基础上 ,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著名论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之所以能够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敏锐把握“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个客观趋势 ,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技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不断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 ,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 石国亮韩保卫
- 关键词:三代领导核心生产力
-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特点被引量:1
- 2002年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国共产党人很好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避免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种种误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永葆生机的根本原因。
- 韩保卫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 新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 韩保卫
- 关键词:中国对外政策国际法中国外交
- 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被引量:6
- 2002年
- 江泽民第一次把“与时俱进”这一成语赋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批判继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它决定于时代特点及时代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则决定于马克思主义本身蕴涵的内在自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它在中国的发展尤其具有与时代共进互动的鲜明特点和创新特色。在新时期,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尤其需要反对“左”倾教条主义,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发展等重大关系。
- 张静如韩保卫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共产党人
- 试论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特点
- 2002年
-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经历了一个从注重意识形态转变到注重国家利益 ,从注重政治利益转变到注重经济利益 ,从对国际法的单向努力转变到实现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些演变特点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理念的不断成熟和国际地位。
- 韩保卫周志强
-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政策
- “三个代表”思想与创新精神
- 2002年
- “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倡导和实践创新精神的最大成果,它从根本上创造性地解答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新课题,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尤其要努力把握它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在创造性地落实它的要求中继续开拓创新。
- 周志强韩保卫
- 试论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特点被引量:1
- 2002年
-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战后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历程决定了对意识形态的倚重 ,随着我国外交理念的日趋成熟 ,最终实现了从意识形态到国家利益的转变 ;与意识形态相联系 ,中国外交一直注重政治利益而忽视经济利益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强调经济利益 ,把国家安全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影响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单向努力到良性互动的过程。
- 韩保卫
- 关键词:外交政策意识形态邓小平经济发展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