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杰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出血量影响探讨
-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有妊高症的初产妇孕妇,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9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在分娩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
- 赵艳娜苏凤杰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孕妇妊高症
- 不同层次护生优质护理服务认知差异性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生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习医院完善临床教学、优化实习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在我院相关科室临床实习的260名不同学历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优质护理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组护生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总分为(152.3±7.2)分,提示认知程度有待加强;不同层次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总分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维度比较中,不同层次护生认知性认同得分存在差异性(P<0.05);而情感性认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带教老师应积极引导实习护生正确理解优质护理内涵,针对不同层次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案设计,以促进护生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形成。
- 苏凤杰
-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实习护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化疗患者常出现癌因性疲乏(CRF),又称为肿瘤相关性疲劳或癌症疲劳综合征。相关文献表明高达78%左右的癌症患者表示自己有疲乏经历,76%左右化疗患者在化疗后的每个月中至少有几天感到疲乏,甚至有30%左右的患者表示自己每天都感到疲乏[1]。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CFR密切相关,如何降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收到当前临床治疗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选取我院接受乳腺癌术后化疗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干预,
- 周淑丽苏凤杰
-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系统化护理护理干预疲劳综合征肿瘤相关性音乐干预康复操
- 询证护理支持在子痫前期重度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询证护理支持对改善子痫前期重度患者母儿围产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明确诊断为子痫前期重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5例)及对照组(n=45例),在治疗手段一致的情况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提供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此基础上,予以实证为基础,强调整体观的询证护理支持,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孕周延长(P<0.05),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P<0.05)。结论:实施询证护理支持,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对改善子痫前期重度患者的分娩结局作用显著。
- 苏凤杰
- 关键词:子痫前期
- 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的影响评价
- 2019年
- 目的:研究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对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以及自然分娩率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016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初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50)。实验组实行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分娩护理。分析两组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的情况,比较自然分娩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非药物镇痛分娩选择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8.0%,同对照组的32.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初产妇施以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非药物镇痛分娩的选择情况,提高自然分娩率,建议采纳。
- 苏凤杰周淑丽
- 关键词:自然分娩率初产妇
- 导乐陪伴式分娩600例临床护理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式分娩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0例正常足月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随机分为导乐陪伴式分娩组(观察组)和传统分娩组(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较对照组缩短,疼痛程度减轻,剖腹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减轻了产妇的疼痛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苏凤杰
- 关键词:导乐陪伴分娩产后出血
- 产妇剖宫产后应用全程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使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在实施全程护理时对其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6 月,于我院使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80 例随机各 40 例选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两组产妇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试验组的 5.00% 低于对照组的 20.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2=4.1143,P=0.0425)。住院时间试验组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时应用全程护理能明显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缩短产妇的住院住院时间,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 苏凤杰林银楠(通讯作者)
- 关键词:剖宫产全程护理
- 宫颈炎致病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与预防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与宫颈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资料完备的宫颈炎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与近期在我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220例妇女进行流行病学对照研究,将相关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工具进行分析。结果经描述性风险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小,产次及人流频次高,阴道、盆腔炎病史,性伴侣既往病史及过度清洁阴道是宫颈炎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宫颈炎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各危险因素在宫颈炎发病中的作用,重视人群健康宣教及建立完善的临床筛查系统是预防宫颈炎发生的重要手段。
- 苏凤杰
- 关键词: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