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
- 作品数:63 被引量:81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艺术电子电信更多>>
- 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三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9
- 2004年
- 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可以从学科的内涵、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三方面来进行讨论。学科的内涵用“学科树”形象地表示 ,理论框架由本体论、核心论、过程论、资源论和绩效论五部分构成 。
- 李龙
-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 教育技术领域·学科·专业被引量:32
- 2005年
- 教育技术是恰当地运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绩效的研究领域,它和下属的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组成完整的教育技术定义体系。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的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学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应用学科,是教育科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桥梁。教育技术学科应该是教育学门类中与教育学并列的一级学科。由于其逻辑起点的双重性,教育技术学科自身也具有双重属性,因而作为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双重定位、多元发展"。
- 李龙
-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
-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 2015年
-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12月,是一个专门从事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应用、交流和咨询的学术团体。协作委员会在宣传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技术学术交流、推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重要的工作,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李云霞李龙
-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优质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研究学校教学改革移动教育
- 谈现阶段高中有机化学与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衔接被引量:3
- 2013年
-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尽快从高中有机化学学习过渡到本科有机化学的学习,成为本科有机化学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程改革、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讨论了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衔接,给出了高中有机化学与本科有机化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和意义。
- 李龙乌云
- 职教师资远程培训网络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主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职教师资培训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模式,并设计了具体的培训方案与网络平台。
- 殷常鸿黄纯国李龙
-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训远程培训模式
- 百年电教,百年社团: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技术民间社团研究
- 2017年
- 文章结合教育技术民间社团的相关历史资料,探讨了我国教育技术社团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教育技术社团五个发展阶段的社团组织建设、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学术活动等进行了分析。同时,文章总结了我国百年教育技术社团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并就社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杜光胜刘雍潜李龙
- 关键词:变革社会教育技术社团电化教育
- 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一)——“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被引量:19
- 2006年
- 历史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实判断,第二层次是认识判断,第三层次是价值判断。本文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启示、历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电化教育近90年的发展历史,对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化教育的历史价值,进而论述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意义和设想。
- 李龙
- 关键词:教育技术史学研究学科建设
-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被引量:52
- 2002年
- 教学系统设计由分析社会需求、设计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做出课程安排、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以及完成评价和修正等步骤组成。该文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 ,在详细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给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模型 ,并据此构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 (本科层次 )
- 李龙
-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课程系统设计
- 信息技术环境对“学与教”方式的支持被引量:19
- 2010年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为多元"学与教"方式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技术的支持。文中论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影响,给出了"学与教"方式基本类型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为选择相对应的教学环境提出参考建议。
-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
-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 论“学与教”方式的建模被引量:12
- 2010年
- "学与教"方式是一个具有广泛内涵的概念,对它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与成效。通过建立"学与教"方式的三维立体模型,全面分析其组成要素,可以为广大学科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得出"学与教"方式的基本类型 16 种,其中最常用的 10 种、其次可用的 3 种、不推荐使用的 3 种;拓展类型 64 种,其中最常用的 26 种、其次可用的 23 种、不推荐使用的 15 种。
- 李龙刘雍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