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 1990年
- 本研究对15个品种在9个环境中的15个性状的稳定性参数进行了估算;并利用不同方法对产量参数和其它性状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产量稳定性表现是多个性状稳定性影响的结果;性状间是通过相互作用对产量发生作用的;单株粒重和株分蘖数的稳定性对产量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选择较为合理的稳定性状组成时,要综合考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 蔡民华张金栋郭平仲
- 关键词:小麦性状稳定性
- 小麦千粒重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 1979年
- 根据“格子方”实验设计所得资料,分析了小麦千粒重的杂种优势、亲本配合力和F组合遗传力。资料表明,小麦千粒重遗传呈现完全显性到超显性,加性基因效应与显性效应大体上同等重要。一般配合力数值中等大小,广义遗传力数值中等而狭义遗传力偏低。
- 郭平仲张金栋康克强蔡民华
- 关键词:小麦千粒重组合力遗传力遗传率显性效应加性效应
- 小麦纯系品种与后代的稳定性分析
- 1992年
- 本研究对7个小麦亲本和所有组合的21个杂种在4个环境中的6个性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系数和非模式均方的遗传效应是不同的;在亲本对后代的影响方面,回归系数的作用明显大于非模式均方;回归系数的杂种优势较突出,而非模式均方的超亲遗传更明显;两种参数的育种应该采用不同的杂交模式。
- 蔡民华张金栋赵银荣刘庆祝郭平仲
- 关键词:纯系品种稳定性小麦
- 小麦不同杂交组合方式效应分析被引量:1
- 1990年
- 利用6个小麦品种组配成所有可能的单交、三交、双交组合。并且利用不同的模型分别估算了不同杂交类型当中各种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探讨了基因效应与配合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最后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有3种杂交类型中,同一性状不同杂交方式起主要作用的基因效应是相同的;同一种杂交方式不同性状起主要作用的基因效应有所不同。三交、双交分析结果表明,上位效应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是群体遗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加性×加性上位效应为主,其次是加性×显性上位效应。
- 刘燕平张金栋郭平仲蔡民华
- 关键词:小麦杂交
- 三重测交与小麦群体遗传分析
- 1991年
- 本研究对三重测交分析模式做了理论推演,并据此对两套小麦群体材料进行了遗传变异与基因效应—环境互作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加性—显性模式对大部分性状合适,但上位效应对产量性状的作用不可低估。加性效应在各性状中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显性效应在大多数性状中相当重要。而且,加性遗传方差估值多大于显性方差,前者的估值稳定性也明显大于后者。参试性状均表现显著的基因效应—环境互作。加性、显性效应对环境差异的敏感程度相近;但不同类型的上位效应与环境互作的表现不同,其中ad型和dd型与环境的互作更为明显。本研究中aa型上位效应作用较小,ad与dd型居多。试验证明,模式Ⅴ和Ⅶ较为妥善,可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广泛应用。
- 郭平仲张欣萍张金栋蔡民华
- 关键词:小麦
- 小麦群体的基因效应与杂种优势被引量:20
- 1989年
- 利用小麦三个单交组合的 P_1、P_2、F_1、F_2,B_1和 B_2六个世代群体以及一套双列杂交材料,根据3种不同模式,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研究对比了不同遗传模式;分析了各类基因效应,尤其是上位效应的特点。根据基因效应分析了杂种优势的遗传组成,结果认为显性效应及 aa 型上位效应对杂种优势起重要作用。同时,根据 Gardner 模式讨论了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关系。
- 郭平仲苏国群张金栋蔡民华
- 关键词:小麦群体基因效应杂种优势小麦
- 距离分析方法与杂种优势被引量:61
- 1989年
- 对于75个小麦品种两年的试验结果,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距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表型平均值相关阵经主成分转换,计算品种间欧氏距离,再用类平均法聚类,似乎是适宜的距离分析方法。D^2值在年份间较稳定,不同年份的D^2估值,可用于预测杂种优势。根据13个性状估算的品种间距离(D^2)与株粒重杂种优势(H)之间呈曲线关系,其理论方程是:Y=-3.65+6.665X--0.1288X^2。根据该方程推算:D^2=25.87时,H出现最大值。
- 郭平伸张金栋甘为牛蔡民华
- 关键词:聚类分析杂种优势